您现在的位置 : 青海省 > 海南州 > 同德县 > 唐谷镇

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唐谷镇

[移动版]
地名:唐谷镇隶属同德县
区划代码:632522101代码前6位:632522
行政区域:青海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青
长途区号:0974 邮政编码:813000
辖区面积:约489平方公里人口数量:5000人
人口密度:10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个社区、17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科加滩社区~001村庄
位于同德县尕巴松多镇科加滩,故得名科加滩社区。…[详细]
日雪社区~002镇中心区
借用于唐谷镇核心德一座盛装小山,因日雪为当地藏语方言,意为一座盛装的小山,故名。…[详细]
托斯村~200镇中心区
因本村地处托斯沟口,故得名托斯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称托斯大队;1963年改成托斯公社;1968年乡改社后将托斯和那仁两村合并为“五.七”大队;…[详细]
阿血村~201村庄
“阿血”意为狐狸狗,因传该地区以前有成群的狐狸,故名。…[详细]
美日克村~202村庄
因本村位于美日克沟,故而得名美日克村。1958年公社化时称美日克大队;1963年社改牧业乡时改称美日克公社;1968年将美日克、阿谢尔、尤龙三村合并称…[详细]
尤龙村~203村庄
“尤龙”藏语意为吹风,后改为“优龙”,故名。…[详细]
那仁村~204村庄
因本村地处那仁沟口,故而得名那仁村。清朝康熙年间从黄南迁到此地,称为吾加村,后部分村民迁到那仁沟,改称为那仁村1958年公社化时称那仁大队;1963年…[详细]
东吾村~205村庄
因本村位于东吾沟,故而得名东吾村,又因本村委会建于此村,故得名东吾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扎血村~206村庄
扎血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元庄村~207村庄
元状藏语意为左中(旗)清雍正三年(1725年)设立“钦差办理青海蒙古幡子事务大臣”(简称西宁办事大臣驻甘肃省西宁府),管理青海厄鲁特及玉树等四十族,把…[详细]
达隆村~208村庄
2006年唐干、谷芒合并成立唐谷镇,由于以前的村长书记希望本村以后兴旺、发达,发展兴隆,故名。…[详细]
合土乎村~209村庄
因本村位于合土乎沟,故而得名合土乎村。1957年成立合作社时称“胜利”合作社;1959年区划为焕去乎乡第七生产队;1960年和加吾、哇群二村合并为谷芒…[详细]
力伦村~210村庄
因本村位于力伦沟,故而得名力伦村。1958年区划为加吾乡第三生产队;同年十月改为加吾大队第三生产大队;1960年划归焕去乎乡第三生产队;1963年划归…[详细]
哈夏村~211村庄
因本村位于哈下沟,故得名哈下村,后改为哈夏村。…[详细]
加吾村~212村庄
因地处加吾沟,故而得名加吾村。1958年区划为前进一社;1959年划归焕曲乎乡称第五生产大队;1960年划归谷芒公社第五生产队;1963年又划归唐干公…[详细]
东格村~213村庄
“东格”意为白海螺,因地处东格沟,沟内有座形似白海螺的石崖,故而取名东格村。…[详细]
赛什堂村~214村庄
赛什堂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青迈村~215村庄
“青迈”藏语音译为红色的水,因本村所在的沟均系红土,沟中水呈红色,故名。…[详细]
加拉村~216村庄
“加拉”藏语意为帽穗,故名。1958年牧区撤区建乡时属年乃亥乡第四合作社;1959年改为年乃亥公社第五生产队;1961年划分为青美乡称加拉大队;196…[详细]

地名由来:

原唐干乡和谷芒乡合并,各取一字得名。

基本介绍:

谷芒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17千米。人口0.5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8%。面积489平方千米。辖阿血、美日克、尤龙、那仁、托士、种畜场、东吾、扎血、元状9个村(牧)委会。1958年将吴加、换去乎、年乃亥三乡合并为谷芒乡。1959年改为谷芒公社,1962年改为谷芒乡,1970年改为谷芒公社,1984年改为谷芒乡。

唐干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28千米。人口0.4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面积529平方千米。辖加拉、哈夏、力伦、合土呼、东格、赛什堂、青迈、加吾8个村(牧)委会。1962年建唐干乡,1970年改为唐干公社,1984年改为唐干乡。

2006年

+查看详细唐谷镇概况>>

历史沿革:

1958年,将吴加、换去乎、年乃亥三乡合并为谷芒乡。

1959年,改为谷芒公社。

1962年,改为谷芒乡。

1970年,改为谷芒公社。

1984年,改为谷芒乡。

2006年8月,将原唐干乡和谷芒乡合并为唐谷镇。


以下地名与唐谷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