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青海省 > 海东市 > 互助县 > 南门峡镇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南门峡镇

[移动版]
地名:南门峡镇隶属互助县
区划代码:632126103代码前6位:632126
行政区域:青海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青
长途区号:0972 邮政编码:810000
辖区面积:约265.3平方公里人口数量:2万人
人口密度:75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14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南门峡社区~001镇中心区
境内南面的峡谷像门户一样,故名“南门峡”。…[详细]
北沟脑村~200村庄
清道光年间,这里曾是放牧的草原,只有几乎牧民以放牧为生,清末民初弃牧从农,定居建村。这里是最北边的一条山沟,所以人们就叫北沟脑,故名。…[详细]
东沟村~201村庄
村子是东西走向,从西川上来到西坡,东面有一条沟,因此叫东沟村,故名。…[详细]
古边村~202村庄
明代为防“海寇”(蒙古族俺器汉)袭击廓堡,在却藏滩东南筑一道边墙(明长城),在城墙边定居了一部分人家而故名。…[详细]
卷槽村~203村庄
清代游牧族牧民为隆旺族,系大通川六族之一共80户,为却藏寺信尧部落,自称“刹落”后18户牧民定居卷槽,因该地处在槽洼地,故名卷槽。…[详细]
老虎沟村~204村庄
据说,很早以前本村原貌树木成林,经常有老虎出没,因山谷较大,故得名叫老虎沟,沿用至今。…[详细]
麻其村~205村庄
据说,此村清朝末年,为游牧地,居住着一些藏族,他们自称麻切家后,故叫麻切村,后新中国成立后叫麻其村,故名。…[详细]
磨尔沟村~206村庄
据查,360多年前却藏寺建立,同时期信众利用山沟溪水在磨尔沟现址建了嘛呢磨一座念经用,故称为磨尔沟,故名。…[详细]
七塔尔村~207村庄
1929年建村,从五峰镇七塔尔迁来十八户人家得名。…[详细]
祁家庄村~208村庄
因村上祁姓人家居多叫祁家庄村,故名。自1984年起沿用至今。…[详细]
西坡村~209村庄
根据地理位置,西坡村因背依山坡故叫西坡村,故名。…[详细]
西山根村~210村庄
解放后弃牧从农村民都搬迁至此,来自不同地区,坐落在坐北朝南的西山根脚下,故在土改后有一名解放军干部取名为西山根。…[详细]
峡口村~211村庄
地处达坂山支脉,靠近大俄博山和小俄博山,中间有峡谷河流,所以叫峡口村,故名。…[详细]
尕寺加村~212镇乡结合区
据查,元代时期,村址内有一小寺庙,故得名尕寺加,村名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却藏寺村~213镇乡结合区
因村中有却藏寺,故名。1958年为南门峡人民公社红旗大队,1966年1月更名南门峡乡却藏寺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3月为南门峡镇却藏寺民委员会并沿用至…[详细]

地名由来:

南门峡镇因境内南面有峡谷如巨门雄立,故名。

荣誉排行:

2022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确定南门峡镇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

基本介绍:

南门峡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20千米。人口2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土、回族。总面积265.3平方千米。辖却藏寺、尔沟、大老虎沟、祁家庄、西坡、麻其、七塔尔、东沟、尕寺加、西山根、峡口、北沟脑、古边、卷槽14个村委会。原属大通县隆旺乡,1954年划归互助县,1958年与丰稔乡合并为却藏寺乡后并入五峰公社,1959年分设南门峡公社,1983年改设南门峡乡。

文化旅游:

南门峡湿地公园

南门峡湿地公园位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镇,在祁连山南麓,大阪山雪山脚下,境内河流均属黄河支流谎水水系,系黄河源头之一。公园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错嵌接地带,具有两大高原的自然特点,地

历史沿革:

从西汉至清代,隶属于安夷、西都、鄯城、大通等县。

民国十九年(1930年),隶属于大通县隆旺乡。

1954年,划归互助县。

1958年,与丰稔乡合并为却藏寺乡,后并入五峰公社。

1959年,分设南门峡公社。

1983年,改设南门峡乡。

2001年3月19日,撤乡改南门峡镇。


以下地名与南门峡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