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青海省 > 海东市 > 化隆回族自治县 > 扎巴镇

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扎巴镇

[移动版]
地名:扎巴镇隶属化隆回族自治县
区划代码:632127104代码前6位:632127
行政区域:青海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青
长途区号:0972 邮政编码:810000
辖区面积:约127.6平方公里人口数量:1.1万人
人口密度:86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39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扎巴社区~001镇中心区
“扎巴”,系藏语音译,原为藏族放牧地,由此得名。…[详细]
阿代村~200镇中心区
清朝后期建村,阿岱藏族从初麻阿岱迁居,仍用原址名。…[详细]
下扎巴村~201镇乡结合区
扎巴系藏语译音:意为山根坳。后冠以“下”字,以示区分,故名。…[详细]
窑洞村~202村庄
清朝初期,从甘肃临夏(河州)几户回族讨荒定居,起初挖窑洞居住,由此得名窑洞。…[详细]
拉让滩村~203村庄
系藏语译音:意为缓坡滩,故名。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成立生产大队,1984年政社分社时改称为拉让滩村民委员会。…[详细]
拉一村~204村庄
公元1580年建村,曾有一座佛教寺院。后冠以一、二以示区分。系藏语译音:意为佛经,故名。…[详细]
拉二村~205村庄
公元1580年建村,曾有一座佛教寺院。后冠以一、二以示区分。系藏语译音:意为佛经,故名。…[详细]
扎巴一村~206村庄
元朝中期属藏族放牧的草山。清朝同治年间,回族起义抗清,从陕西随军来此定居。“扎巴”正音为“扎什哇”,意为山根坳,故名。…[详细]
扎二村~207村庄
扎二村位于化隆回族自治县扎巴镇西北部,北与扎一村接壤,西邻本镇扎拉毛村,东接本镇关沙村,平均海拔2750米,属高原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气温4℃,年均降…[详细]
扎巴三村~208村庄
“扎巴”正音为“扎什哇”:藏语意为山根坳,故名。…[详细]
扎巴四村~209村庄
“扎巴”正音为“扎什哇”:藏语意为山根坳,故名。…[详细]
科台村~210村庄
清末从黑城迁来定居,因村庄建在崖边,故名。…[详细]
阴坡村~211村庄
清末从黑城迁居,因村庄建在阴山坡,故名。…[详细]
阳坡村~212村庄
因村庄坐落在阳山坡,故得名。解放初加入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成立生产大队,1984年体改时改称为扎巴镇阳坡村民委员会。…[详细]
琅隆村~213村庄
系藏语译音:意为黄牛沟,故名。解放初加入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成立生产大队,称浪隆村,1984年体改时改称为浪隆村民委员会。…[详细]
曲先昂村~214村庄
早期从结拉、冷扎两村迁居,村口有一眼泉水,下游形成一潭涝池,称曲先昂。系藏语,意思为阳山水池,故名。…[详细]
结拉村~215村庄
原属黄麻村的牧圈,用牛粪垒圈,称结拉,故名。…[详细]
冷扎村~216村庄
冷扎指寺院的遗址,冷是寺院,故名。解放初加入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成立生产大队,1984年体改时改称为冷扎村民委员会。…[详细]
智亥买村~217村庄
智亥买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黄么村~218村庄
清初开垦种地,本村有几位威望较高的头面人物,藏语称“黄果”,本村下庄叫麻什尕村,后两庄简称黄麻,故名。…[详细]
黄麻村~218村庄
清初开垦种地,本村有几位威望较高的头面人物,藏语称“黄果”,本村下庄叫麻什尕村,后两庄简称黄麻,故名。…[详细]
下洛乎藏村~219村庄
清朝年代建村,居住着藏族牧民,属多巴家族管辖。后从甘肃临夏、民和米拉等地迁入回族聚居。后冠以下字,冠以区分。当地居民定居后称下洛乎藏村,故名。…[详细]
滩滩村~220村庄
原属藏族放牧点,因地势较为平坦称“滩滩”,故名。…[详细]
上脑村~221村庄
1970年从垮什吉村迁居,因村庄建在垮什吉沟上游,则取名为上脑。居民定居后称上脑村。…[详细]
吉康村~222村庄
“吉康”系汉语,意为吉祥如意,幸福安康,象征在党的惠民政策下,群众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故名。…[详细]
香乙么村~223村庄
乾隆19年建村,原称香乙麻,系藏语,意为小块农田,故名。…[详细]
洛福村~224村庄
“洛福”系汉语,“洛”取“洛乎藏”的了“洛”,纪念之意,其次“洛”取“落”同音,“落福”之意,意在党的政策下“福”气降“落”之意,象征搬迁后的群众福气…[详细]
挖龙沟村~225村庄
因区域内有挖隆沟而命得名。解放初加入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成立挖隆沟生产大队。1984年整改时改称为挖隆沟村民委员会。…[详细]
扎让村~226村庄
原是一片草山,周围人取名“扎让”。1958年人民公社化成立扎让村生产大队,1984年整改时改称为扎让村民委员会。…[详细]
大拉曲村~227村庄
乾隆年间建村,从现今的拉曲一,二村迁居,仍用拉曲,后冠以“大”字,以示区分。居民定居后称大拉曲村,故名。…[详细]
关沙村~228村庄
该地原有一座寺院,后被毁,藏语称“关才尔”,故名。…[详细]
四哈宁村~229村庄
民国19年从拉曲滩村分迁,因坐落在阳面白土山根,故名四哈宁。…[详细]
乙沙尔村~230村庄
乙沙尔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阿卡拉村~231村庄
公元1780年建村,曾一僧人为寺院放牧,围圈,则名阿卡拉。后居民定居后称阿卡拉村。…[详细]
西滩村~232村庄
民国17年(1928)从昂思多乡迁居。位于扎(巴)千(户)公路西侧,故名。…[详细]
双格达村~233村庄
1927年建村,村庄背后有两个大小不等的小山丘,当地方言称双格达,故名。…[详细]
南滩村~234村庄
民国三年建村,原属全藏村的草山,建村后取名为南滩,位于扎(巴)千(户)公路南侧。…[详细]
全藏村~235村庄
一高僧从祁连至此,宣讲藏传佛教教义,深受钦佩,则取名为高僧名“全扎”。后演变为全藏。…[详细]
本康沟村~236村庄
清末从扎巴城迁居。此地原有一间“本康”,则取名本康沟。…[详细]
扎拉毛村~237村庄
清朝末期从黑城拉让滩迁居,当地村名定居后称扎拉毛村。…[详细]

地名由来:

“扎巴”,系藏语,藏语读音“扎什哇”,意为草湾,又一说“山根坳”;原汉译为“扎什巴”,现演变为扎巴。

荣誉排行:

2014年7月,扎巴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基本介绍:

扎巴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32千米。人口1.1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48%。面积127.6平方千米。辖扎巴一、扎巴二、扎巴三、扎巴四、扎拉毛、结拉、本康沟、全藏、西滩、南滩、双格达、关沙、下扎巴、阳坡、阴坡、浪隆、冷扎、知海买、黄麻、下鲁乎藏、滩滩、科台、东拉卡、上脑、阿代、曲先昂26个村委会。1950年沿旧制设扎巴乡,1958年改为扎巴公社,1984年复设扎巴乡。

历史沿革:

1950年,沿旧制设扎巴乡。

1958年,改为扎巴公社。

1984年,复设扎巴乡。

2001年3月19日,撤销扎巴、黑城2乡,其中将黑城乡的12个村和扎巴乡合并设立扎巴镇。


以下地名与扎巴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