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群科镇 | 隶属:化隆回族自治县 |
区划代码:632127101 | 代码前6位:632127 |
行政区域:青海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青 |
长途区号:0972 | 邮政编码:810000 |
辖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2.2万人 |
人口密度:22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4个社区、29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群科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群科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城中社区 | ~002 | 村庄 | 因居委会辖区位于群科新区城区中间位置,故称群科新区城中社区居民委员会,故名。…[详细] |
城北社区 | ~003 | 村庄 | 城北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城西社区 | ~004 | 村庄 | 城西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文卜具村 | ~200 | 镇中心区 | 从前有一座寺院,信奉苯教,故将此地取名“文保吾具”,县境十八大家族之一,后简称“文卜具”。…[详细] |
雪什藏村 | ~201 | 镇乡结合区 | 在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该地属藏族居住,当时因本村位于一个沙梁山上,故把此地取名“笑什曾”。…[详细] |
群科村 | ~202 | 镇乡结合区 | 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前,纯藏族聚居,后受“华寺太爷”马来迟影响,由藏传佛教皈依为伊斯兰教。“群科”系藏语译音:意为黄河回旋处。另一解释:滨河嬉游…[详细] |
若加村 | ~203 | 村庄 | 解放前藏族聚居,后讨荒几户汉族合聚。居民定居后称若加村,故名。…[详细] |
舍仁村 | ~204 | 村庄 | 本村地处雪什藏村和乙沙村中间,故名“血印”,藏语意为中间,后演变成“舍仁”。…[详细] |
木哈村 | ~205 | 村庄 | 清朝时期,当时有一头人招亲到此,故称木华。藏语译音:意为女婿。后演变成木哈,故名。…[详细] |
先一村 | ~206 | 村庄 | 系藏语译音:意为农田。后冠一、二,以示区分,故名。…[详细] |
先二村 | ~207 | 村庄 | 系藏语译音:意为农田。后冠一、二,以示区分,故名。…[详细] |
乙沙一村 | ~208 | 村庄 | 明未从循化迁居五户,起名为乙沙尔。…[详细] |
乙沙二村 | ~209 | 村庄 | 明未从循化迁居五户,起名为乙沙尔。意为新村庄。…[详细] |
科木其村 | ~210 | 村庄 | 明末时期,因村庄座落于一块大滩,即乙沙滩,故取名“口毛切”。后演变成科木其。“口”为滩“毛切”为大,意思为大滩。…[详细] |
格尔麻村 | ~211 | 村庄 | 系藏语译音:“格”为半坡,“尔麻”为中间,藏语意为坡中间,故名。…[详细] |
滩南村 | ~212 | 村庄 | 该处原为一块较为平坦的草滩。本村位于乙沙尔滩南部,故名滩南。…[详细] |
滩心村 | ~213 | 村庄 | 1963年,从公义村迁居,因处于乙沙尔滩中部,故名滩心。意为乙沙尔滩的中心。…[详细] |
滩北村 | ~214 | 村庄 | 该处原为一块较为平坦的草滩。该处村处于乙沙尔滩北部,故名滩北。…[详细] |
向东村 | ~215 | 村庄 | 一九六四年,从群科村迁居。“文革”期间将新村命名为向东。向东系汉语:意为面向东方。…[详细] |
东风村 | ~216 | 村庄 | 从巴燕镇尕西沟村迁居,正值“文革”期间,命名为东风村。…[详细] |
工农兵村 | ~217 | 村庄 | 一九六四年从昂思多阴坡村分迁。居民定居后称工农兵村,故名。…[详细] |
新一村 | ~218 | 村庄 | 新迁的村落。后冠一、二,以示区分,故名。…[详细] |
新二村 | ~219 | 村庄 | 新迁的村落。后冠一、二,以示区分,故名。…[详细] |
邮电村 | ~220 | 村庄 | 1969年省邮电局职工到此地开荒造田,成立“省邮电农场”,1980年归群科镇,故名。…[详细] |
日兰村 | ~221 | 村庄 | 因本村位于山路口处,藏语称日兰。系藏语译音:山路口的意思,故名。…[详细] |
团结一村 | ~222 | 村庄 | 1967年从沙连堡乡沙加村,群科镇则塘村分迁定居,“文革”时期,命名为“团结”,后冠以一、二,以示区分。…[详细] |
团结二村 | ~223 | 村庄 | 从沙连堡乡沙加村,群科则唐村分迁定居,“文革”时期,命名为团结,后冠以一、二,以示区分。…[详细] |
则塘村 | ~224 | 村庄 | 意为滨河嬉戏滩,故名。解放后加入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成立生产大队,1984年改成则塘村民委员会。…[详细] |
公义村 | ~225 | 村庄 | 因本村位于文卜具村的左上角,故名公义。公义村民委员会:解放后加入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成立生产大队,1984年改成公义村民委员会。…[详细] |
加洛乎村 | ~226 | 村庄 | 因该地处在拉公么山坡背后,由此得名加洛乎。…[详细] |
水库滩村 | ~227 | 村庄 | 因本村附近修建有一座水库,故命名,水库滩。…[详细] |
安达其哈村 | ~228 | 村庄 | “安达”意为沟口,“其哈”意为河沿,故名。…[详细] |
地名由来:
群科镇因镇内有群科村而得名;群科,藏语意为黄河回旋处,又一说为背水处。
荣誉排行:
2016年10月,群科镇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2014年7月,群科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基本介绍:
群科镇又名古城,青海省海东地区化隆回族自治县辖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42千米。人口2.2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85%。面积100平方千米。辖群科、则塘、文卜具、雪什藏、若加、木哈、科毛其、乙沙一、乙沙二、舍仁、格尔麻、向东、安达其哈、工农兵、日兰、公义、加鲁乎、邮电、水库滩、先口一、先口二、滩南、滩北、团结一、团结二、新村一、新村二、东风、滩心29个村委会。1950年沿旧制设群科乡,1958年改设群科公社移治古城,1984年改为群科镇。
历史沿革:
1950年,沿袭旧制设群科乡。
1958年,群科乡改设群科公社。
1984年,群科公社改为群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