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宁夏 > 吴忠市 > 青铜峡市 > 大坝镇

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大坝镇

[移动版]
地名:大坝镇隶属青铜峡市
区划代码:640381101代码前6位:640381
行政区域:宁夏回族自治区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宁C
长途区号:0953 邮政编码:750000
辖区面积:约212.91平方公里人口数量:4.7万人
人口密度:221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15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电厂社区~001村庄
电厂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韦桥村~200村庄
清朝时期,韦洪中武举人在铁渠上搭桥得名。…[详细]
沙庙村~203镇乡结合区
有沙姓大户人家在此定居并兴建庙宇并因其工作性质而命名。…[详细]
大坝村~204镇中心区
大坝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利民村~205城乡结合区
寓意本村民生活一帆风顺,故名。1962年将陈俊生产大队大清渠以西生产大队划出增设新华生产大队。1966年改名利民生产大队。1984年改称利民村民委员会…[详细]
陈俊村~206城乡结合区
陈俊堡筑于明正统年间,以屯堡官陈俊命名,1949年10月成立陈俊乡,1954年成立陈俊村,1961年4月成立大坝公社,下设陈俊大队,1984年改称陈俊…[详细]
蒋东村~207村庄
因位于蒋鼎堡之东并因其工作性质而得名。自1984年成立沿用至今。1961年为蒋东生产大队。1966年改称为团结生产大队。1972年恢复原名称。1984…[详细]
蒋南村~208村庄
因位于蒋鼎堡之南并因其工作性质而命名。1961年成立蒋南大队。1966年改称红旗生产大队。1972年恢复原名称。1984年改称蒋南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新桥村~209村庄
因村东建一座排水沟而得名。1955年建立大坝劳改农场站。1964年广武移民迁入后组建大坝农场为第一作业站。1967年改名东风作业站。1971年改称新桥…[详细]
立新村~210村庄
以“破旧立新”之意得名。清末民初,地处荒滩,又称芨芨滩,原属大坝公社,1976以其地处唐徕渠西,原属大坝乡管理移交立新乡,成立立新生产大队,1984年…[详细]
三棵树村~212村庄
民国初年,魏姓居民在此建成禾场,因场边有三棵柳树并因其工作性质而命名。…[详细]
滑石沟村~213村庄
因西干渠西有山洪沟名为滑石沟,取其沟名为村名。…[详细]
王老滩村~215村庄
民国年间,王姓农户居住此地,以牧羊为主,上滩人将此处称为王老滩,故得名。…[详细]
上滩村~216村庄
因地处黄河河滩上游滩并因其工作性质而命名。…[详细]
中庄村~218村庄
清末,董福祥在此地设有禾场,分上、中、下3个滩,后被董永录、董庆龙、董光录三人分别占有。董庆龙占有中部并建庄,并以其工作性质而命名。…[详细]
中滩村~219村庄
因地处黄河叉河中间而得名。1950年属金积县五区二十七乡。1958年成立中滩生产大队。1960年划归青铜峡市,属中滩公社中滩生产大队。1966年改称跃…[详细]

地名由来:

大坝镇因境域从汉代开始开挖汉延渠、唐徕渠,并从汉延渠分水,元代重修唐徕渠首分水闸坝称为唐坝。后民间习惯将唐坝称为大坝,镇因坝名。

基本介绍:

大坝镇位于青铜峡市冲部,由原立新镇、大坝乡和中滩乡的5个行政村合并重组的新镇,109国道和包兰铁路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达212.9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3516亩属农业大镇,镇区辖21个行政村,143个村民小组,1个区属企业(大坝电厂), 3个居委会,总人口46206人, 其中农业人口30166人,农业户7621户,非农业人口16043人。

粮食、畜禽、蔬菜、林果制种是该镇的五大主导产业。

依托交通便利,工矿企业多的优势,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目前,该镇已形成了以汽车修理、汽车配件、餐饮服务、货运信息、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的产业群体。目前,全镇共有各类企业、个体私营工商户

+查看详细大坝镇概况>>

历史沿革:

秦代,属富平县。

隋、唐,属灵州郡。

元代,属宁夏府路。

明代,属右屯卫。

清以后,属宁夏府宁朔县。

民国三十年(1941年),设建制乡,名大坝乡。

1949年10月,为第一区五乡。

1956年,恢复大坝乡。

1958年,并入红旗(小坝)人民公社。

1960年,属青铜峡市。

1961年,从红旗公社分出设大坝人民公社。

1984年10月,改大坝乡。

2003年7月,撤乡设大坝镇。



以下地名与大坝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