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文钟镇 | 隶属:红山区 |
区划代码:150402102 | 代码前6位:150402 |
行政区域:内蒙古自治区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蒙D |
长途区号:0476 | 邮政编码:024000 |
辖区面积:约0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3.22万人 |
下辖地区:9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文钟村 | ~200 | 镇中心区 | 文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黑沟门村 | ~201 | 镇乡结合区 | 黑沟门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三眼井村 | ~202 | 镇中心区 | 三眼井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西水泉村 | ~203 | 村庄 | 西水泉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东三眼井村 | ~204 | 村庄 | 东三眼井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三道井子村 | ~205 | 村庄 | 三道井子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二道井子村 | ~206 | 村庄 | 二道井子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南大营子村 | ~207 | 镇中心区 | 南大营子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柳条沟村 | ~208 | 村庄 | 柳条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基本介绍:
一、文钟镇历史沿革
1945年9月,赤峰县下建7个区,一区包括原三眼井乡、柳条沟乡、打粮沟门乡、元宝山区哈拉卜吐乡;1946年10月,赤峰县分为赤西县、赤峰县后,赤峰县下设7个区,一区包括原三眼井乡、柳条沟乡、打粮沟门乡、元宝山区哈拉卜吐乡;1948年10月,赤西、赤峰两县合并后,赤峰县下设11个区,一区包括原三眼井乡、柳条沟乡、打粮沟门乡、元宝山区哈拉卜吐乡。区政府设在今三眼井村。
1957年撤区划乡,赤峰县下设50个乡,一区划分为三眼井乡、柳条沟乡、打粮沟门乡、哈拉卜吐乡、二十里铺乡;1958年4月,二十里铺乡和柳条沟乡撤销并入三眼井乡;1959年5月成立三眼井公
文化旅游:
魏家窝铺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魏家窝铺村东北部约2公里处的台地上。2008年5月该遗址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首次被发现。2008年10月到11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
二道井子遗址位于赤峰市红山区二道井子村北部的山坡上,面积约3万平方米,是2009年考古六大发现之一。当初这里并不叫“二道井子遗址”,而是叫“大灰包”遗址。记者了解到,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之所以
药王山遗址位于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药王庙村东,遗址形状为椭圆形,西北坡较陡,西南坡较缓,面积约12000平方米。药王山遗址的考古研究工作始于1960年,1960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
历史沿革:
1958年4月,二十里铺、柳条沟2乡并入三眼井乡。
1959年5月,成立三眼井、打粮沟门、哈拉卜吐3公社。
1960年4月,打粮沟门公社并入三眼井公社。
1962年9月,赤峰市赤峰县分制,三眼井公社划归赤峰县。
1966年5月,从三眼井公社析柳条沟、打粮沟门2公社1968年2月,镇境内的三眼井、柳条沟、打粮沟门公社相继成立革委会。
1980年10月,各公社由革委会一律改为管理委员会。
1984年1月,赤峰县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