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北川县永昌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北川县永昌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原名红光,因重名,以境内“梓柏山”谐音字“北”而更名北山村。

建国后,1950年建设为安昌乡15村和14村上段,1953年为开茂乡15村和14村上段;1958年公社化时为城关公社第五管区。

1959分社后为城关公社红光大队,1963年为开茂公社红光大队;1981年因重名更名为开茂公社北山大队,1983年体改时为开茂乡北山村,设立北山村村民委员会。

1984年撤乡并镇为安昌镇北山村,2019年12月25日,北川羌族自治县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安昌镇和永昌镇,设立永昌镇,以原安昌镇和原永昌镇所属行政区域为永昌镇行政区域,永昌镇人民政府驻圣灯社区大东街13号。

2020年5月14日村建制调整,将石梯村、建国村合并,设新华村,活动阵地(办公地点)驻原建国村委会驻地。

1950年建政时为白马乡,23、24村,1953年并为白马乡新民社,1963年复为开茂公社新民大队,1984年体改时为现在的川主村,设立川主村村民委员会。

1950年为安昌乡28.29村,1953年为开茂乡28.29村,1958年为城关公社十一管区,1959年为城关公社红星大队,1981年更名纳溪大队,1983年为开茂乡纳溪村,设立纳溪村村民委员会,1984年为安昌镇纳溪村,2019年12月25日,北川羌族自治县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安昌镇和永昌镇,设立永昌镇,以原安昌镇和原永昌镇所属行政区域为永昌镇行政区域,永昌镇人民政府驻圣灯社区大东街13号。

2020年5月14日村建制调整,将翼泉村、双福村合并,设圣灯山村村民委员会,活动阵地(办公地点)驻原翼泉村委会驻地。

建国后1950年建政为安昌乡25村。

1957年合作化时为群联高级社。

1958年公社化时为城关公社群联管区。

1960年分社后为高桥公社群联大队。

1983年体改时为南丰乡群联村。

1984年撤乡并镇后为安昌镇群联村,设立群联村村民委员会。

2019年12月25日,北川羌族自治县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安昌镇和永昌镇,设立永昌镇,以原安昌镇和原永昌镇所属行政区域为永昌镇行政区域,永昌镇人民政府驻圣灯社区大东街13号。

1952年高桥公社宝林大队,1966年改为前进大队,1984年改为安昌镇宝林村,设立宝林村村民委员会。

2019年12月25日,北川羌族自治县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安昌镇和永昌镇,设立永昌镇,以原安昌镇和原永昌镇所属行政区域为永昌镇行政区域,永昌镇人民政府驻圣灯社区大东街13号。

建国初,1950年建政时,为安昌乡32、33村,1953年为高桥乡32村,1957年为双龙高桥社,1958年公社化时城关公社双龙管区,1963年分社时为高桥公社双龙大队,1983年改为高桥乡双龙村,1984年乡并镇后为安昌镇双龙村,2019年12月25日,北川羌族自治县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安昌镇和永昌镇,设立永昌镇,以原安昌镇和原永昌镇所属行政区域为永昌镇行政区域,永昌镇人民政府驻圣灯社区大东街13号。

1950年建政府时为安昌乡34村。

1957年合作化时为高安高级社。

1958年公社化时为城公社高安管区。

1963年分社后为高桥公社高安大队。

1983年体改为高桥乡高安村。

1984年撤乡并镇后为安昌镇高安村,2019年12月25日,北川羌族自治县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安昌镇和永昌镇,设立永昌镇,以原安昌镇和原永昌镇所属行政区域为永昌镇行政区域,永昌镇人民政府驻圣灯社区大东街13号。

1950年建政时为安昌乡36村,1957年合作化时为高桥乡中心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时为城关公社高安管区,1963年为高桥公社中心大队,1981年因重名更名为南丰公社金龟大队,1984年撤乡并为安昌镇金龟村,设立金龟村村民委员会。

2020年5月14日村建制调整,将原南丰村、东升村合并,设沙汀村,活动阵地(办公地点)驻原东升村委会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