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南山城镇 | 隶属:清原满族自治县 |
区划代码:210423106 | 代码前6位:210423 |
行政区域:辽宁省 | 地理分区:东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辽D |
长途区号:024 | 邮政编码:113000 |
辖区面积:约412.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3.18万人 |
人口密度:7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24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南山城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南山城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大北岔村 | ~201 | 村庄 | 大北岔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大枉沟村 | ~202 | 村庄 | 大枉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三胜堡村 | ~203 | 村庄 | 三胜堡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苇塘沟村 | ~206 | 村庄 | 苇塘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甘井子村 | ~207 | 村庄 | 甘井子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中堡村 | ~208 | 村庄 | 中堡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南山城村 | ~209 | 镇乡结合区 | 南山城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南山城朝村 | ~210 | 镇乡结合区 | 南山城朝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东五里堡村 | ~212 | 村庄 | 东五里堡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三道岭村 | ~213 | 村庄 | 三道岭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靠山屯村 | ~215 | 村庄 | 靠山屯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南小堡村 | ~216 | 村庄 | 南小堡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龙头堡村 | ~220 | 村庄 | 龙头堡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二道河村 | ~221 | 村庄 | 二道河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太平甸村 | ~222 | 村庄 | 太平甸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东庙村 | ~223 | 村庄 | 东庙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三道河村 | ~226 | 村庄 | 三道河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大秧上堡村 | ~228 | 村庄 | 大秧上堡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杨树崴村 | ~231 | 村庄 | 杨树崴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九道沟村 | ~232 | 村庄 | 九道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四道碱厂村 | ~236 | 村庄 | 四道碱厂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黑石头村 | ~237 | 村庄 | 黑石头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秀水甸村 | ~241 | 村庄 | 秀水甸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下堡村 | ~244 | 村庄 | 下堡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地名由来:
是因,东、西山上有秦、汉时期的古山城遗址,按照柳河流向和关家砬子的地理方位,关家街之名被改名叫南山城。
基本介绍:
南山镇位于清原县东部山区,属高寒地区,与吉林省的梅河市和柳河县毗临。境内总面积412.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61957亩,其中,有旱田45829亩,水田16128亩。水域面积16561亩。集体林地面积335333亩,有林面积240215亩,总森林蓄积量1347489立方米。全镇共有53个行政村,9604户,总人口31814人,其中农业人口28075人。同时该镇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主要居住的民族有满族、汉族、回族、锡伯族、高山族、蒙古族、 族等。九九年该镇社会总值实现60532万元,人均收入达到2480元。
该镇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山货、药材随处可见,主要有月见草、人参、细辛、五味
文化旅游:
南山城遗址位于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南山城镇南山城村东200米东山顶的台地上,南北长450米,东西最宽160米,城墙周长1120米,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遗址始建于战国---西汉时期,距今已
历史沿革:
清、民国初年,属柳河县。
民国十四年(1925年),清原设治,划归清原县。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为村治。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设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2月,设南山城乡。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复为三区驻地。
1956年,撤区设乡,属草市区。
1961年,成立甘井子公社。
1962年,成立杨树崴公社。
1985年,撤乡建镇。
1999年,杨树崴并入。
2000年,甘井子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