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浩专祠早在宋代就奉皇帝敕令建造,地点在今西瀛里城墙北面,经元、明近四百年的风雨侵蚀,几近湮没,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万历皇帝敕令重建“邹忠公祠”,乾隆南巡到常州,特派遣官员到西瀛里“邹忠公祠”致祭,邹浩后裔邹一桂非常感动,到乾隆在常州的行宫谢恩,并向皇帝报告,邹浩祠宅基地历年被祠周边的居民不断蚕食建屋,乾隆当即命令常州知府清查,并归还被侵占的祠堂土地。于是邹忠公祠得以在乾隆年重修。祠堂坐北朝南,门前原有“道乡世泽”过街石牌坊,解放后邹浩祠的门牌号码是西瀛里146号,历史上邹忠公祠有五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拓宽西瀛里,祠堂第一进被拆,但仍存大厅、御书楼、接官厅、神像屋各三间,均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大厅有前后翻轩,天井内原有《敕建道乡邹忠公专祠》残碑。邹浩是常州先贤,据常州地方志记载,常州知府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都要奉旨到邹忠公祠祭祀。2006年,因西瀛里地块改建,邹浩祠被移建至今址。“道乡世泽”坊额刻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现已得到妥善保管。2008年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移建后的邹浩祠坐南朝北,为三开间两层楼房,正门为做工精细的砖雕门楼,门前有6级金山石台阶,祠内雕梁画栋,高大宽敞,地面铺有大方砖,南面大门为雕花落地长门窗,长门窗外有廊与东面的市级文保单位济美堂和民元里民宅相连,祠堂南面是气势恢宏的太平天国志王府。
地址:钟楼区西瀛里文保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