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 > 钟楼区旅游

钟楼区文物古迹介绍

常州府学
  常州府学位于常州市钟楼区西横街北侧第二中学校园内,为清代常州一府八县最高学府的旧址所在地。占地面积约4200平方米,现存主体建筑坐北朝南,自南向北依次为大成门、明伦堂、尊经阁,保存有北宋“进贤坊”、“荣赐亭”的建筑残件。大成门上下两层,单檐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七檩。明伦堂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九檩。尊经阁为1993年重建,上下各五间,硬山顶楼阁,进深八檩。大成门后有1930年所建古井一口,圆形青石质井栏,外径0.6米,内径0.36米,高0.4米,刻有“私立常中 庚午年”字样。遗址出土和保藏有曾棨、白昂、薛敷政、吴宗达、庄存与等明清名家书碑多通,镶嵌于大成门楼下墙壁间。1987年12月26日,常州府学由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志书及碑文记载,常州府学在唐代以前无从考证。唐肃宗……[详细]
石佛新桥
  石佛新桥位于常州市钟楼区邹区镇新桥村前巷村民小组石佛寺旁,东西向,跨新浦河,是一座三孔石柱石梁桥。石佛新桥旧名四平桥,后因桥旁为石佛寺,改名为石佛新桥。石佛新桥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石佛新桥为金山石质,桥面由9块条石组成,每节用并列的3块条石拼合成。桥长26米,宽2.8米,桥面两边有石桥栏,高0.5米,厚0.2米。河中两排桥柱支撑桥面重量,每个桥柱由4根立柱和一道横梁条石(承重梁)组成,两岸的实体桥墩也各有一道横梁条石,4根横梁条石长度超出桥面宽度,类似四对桥耳,这种做法在梁桥中比较常见。农村一般的平板石桥是没有护栏的,这座桥却用6块条石做成护栏。桥面麻石侧面刻有“重建石佛新桥,光绪丁酉年孟春月”字样。桥墙由青石搭成,石缝间有水泥和石灰,起到连接石头、固定桥墙的作用……[详细]
恒源畅厂旧址
  恒源畅厂旧址位于常州市钟楼区三堡街141号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原常州第五毛纺织厂内),北临京杭大运河。现存有办公室、老厂房等民国时期建筑,占地面积346.375平方米。办公楼位于大门入口处,始建于1936年,抗日战争期间焚毁,1946年重建。建筑坐南朝北,面向运河,面阔五间,前后三进。总宽21米,总进深45米,西侧另有宽1.58米的廊檐,总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98平方米。第一进砖木结构,二层,进深10.6米,檐高6.7米,脊高9.8米,每间宽3.8米,东为楼梯间,宽1.46米。此进整体为江南民居风格,两坡屋面,硬山式,西部装饰增加了罗马柱、门窗套等欧洲建筑元素,结构上使用“人”字形梁,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第二、三进连为一体,砖混结构,单层,宽19.5米,进深18.5米,中有水泥柱……[详细]
瞿秋白故居
  瞿秋白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延陵西路188号。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常州三杰之首。在他短短36年的生命里,曾写下500多万字的著作和译作,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瞿秋白纪念馆由故居和纪念馆两部分组成,纪念馆是仿明清建筑物,面积2282.19平方米,设展览大厅、学术厅、影视厅、资料室、贵宾厅等,陈列、收藏反映瞿秋白生平和思想的图片、影视、实物、文献和研究资料等。瞿秋白故居原为瞿氏家族侍祭奉祖宗的祠堂。1912年至1916年瞿秋白一家落魄之后借居于清光绪年间秋白叔祖父瞿庚甫捐资修建的城西瞿氏宗祠。住进祠堂之后,瞿秋白一家就完全靠借债典当度日,由于支付不起学费,秋白中学没有念完就辍学了,母亲对此感到非常的痛惜。生活的煎熬,社会的摧残,使母亲对未来完全绝望,选择了-的道路。……[详细]
大陆饭店旧址
  大陆饭店坐北朝南,上下两层,西侧为楼房,东侧为厢房,建于1916年,占地面积460平方米,建筑面积1094平方米,墙角有“慎俭堂金宅”界桩。大陆饭店是中西风格结合的民国时期建筑,保留有天井、小青瓦屋面、骑马楼等江南传统建筑特征,也有弧形拱券门窗、水泥平顶、欧式回廊、罗马壁柱、浮雕线条装饰、彩色玻璃等西方建筑元素,尤其是南立面的欧式风格雕塑,在常州地区仅见于此。大陆饭店的选址在城中心的乌龙庵,聘请国外设计师设计,总体结构为中国古典建筑风格,主楼、厢房、天井、回廊的布局井然有序,保留有青瓦白墙、木格窗棱、坡顶重檐的江南水乡建筑风格,同时又加入了大量西方建筑元素,中西结合,相当美观。 19世纪末,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后,西式旅馆开始出现,接待对象主要是来华的外国人。其中上海的西式旅馆数量最多,如大东饭……[详细]
唐氏宗祠
  唐氏宗祠为唐氏大宗祠,原位于常州市区青果巷西段北侧,存明抬梁式楠木厅3间,厅后有楼屋(享堂)上下各三间,壁间嵌倪瓒等书条石刻。常州唐氏于宋时即定居郡城,南宋末为避元兵之难迁居高邮,明初第三世唐伯成自高邮复迁归常州,之后世居青果巷,一门科甲鼎盛。据《唐氏家谱》记载,南宋时高邮人唐华甫官至翰林院检讨,因其姑妈嫁到武进白鹤溪夏家,而唐华甫跟随他的姑妈居住,于是他也成为了武进人,由此成为毗陵唐氏的始迁祖。毗陵唐氏,不仅是常州望族,也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族群。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民族英雄唐荆川的长子太常寺卿唐鹤徵捐田三百亩,捐金六百两,创办义学,让贫困的族人子弟都能上学。后来,他又有遗命给孙儿唐献可,再捐田百亩,“以厚黄门以下亲支并入唐义祠内”。对于唐氏族人如此义举,当时常州的地方政府也非常赞赏……[详细]
西夏墅西河沿35号民宅
  西夏墅西河沿35号民宅坐落在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孟河西岸,南、西、北老街交汇处。2011 年1 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夏墅西河沿35 号民宅为刘礼荣先生故居,坐西朝东,为砖木结构。现存一进两开间,二层房屋,有转角阁楼,是常州乡土建筑代表之一。民国时期,刘礼荣在此建造了最初的小阁楼,后毁于日本侵略者的一把大火。抗日战争结束后,刘礼荣于1948 年在原先小阁楼遗址的基础上重新修缮建造为一座极具当地乡土特色的两层楼建筑。时为西夏墅街面上最高的建筑,三里外便能清晰看到它的雄姿。前厢为店面,西北角由一个粗大杉木立柱支撑,店面西房分设排门,楼上两面玻璃排窗,新颖别致,后厢是厨房和居室,中间有过道通往后厢。建筑工艺别具匠心。从外部看,这座民宅青砖加瓦,石灰抹墙,底座采用水泥加固,墙上钉……[详细]
李伯元故居
  李伯元故居位于青果巷西段南侧,原有房屋64间,均硬山造木结构,李伯元(1867—1906),名宝嘉,字伯元,号南亭亭长,武进县(今常州市区)人。其先祖为常州北门罗武坝李氏,而迁常始祖明代的李遇龙为唐宣宗李忱之子昭王李讷之后。遇龙五传到文吉吉,即李伯元曾祖。此人工诗擅画,清嘉庆十二年(1807)举人,官盐城教谕,著《山水人物考》等。伯元祖父秀才李芸(文吉吉幼子)、父翼辰均早逝。伯元3岁时成了单传的孤儿。其堂伯父翼清(字念仔、文吉吉次子锡琨之子) 在山东做官时悯其孤苦,爱其聪慧,遂带往任所读书。李翼清历任山东肥城、胶州等地知县、知州,光绪十四年(1888)升东昌府(今聊城)知府、山东候补道。在任时重师办学、植树造林,善,犬讼,政绩卓著。光绪十八年(1892)念仔辞官归里,李伯元也随其回常,习文艺……[详细]
唐荆川墓
  唐荆川墓,在常州市西南郊区永红乡唐家村西,距市区1.5公里。唐荆川,名顺之,字应德,以字行。明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入翰林院,调兵部主事。与王慎中,归有光称“嘉靖三大家”,加宋濂、方孝孺、王守仁,又称“有明六大家”,著有《荆川先生诗文集》等。嘉靖三十七年(1558),倭寇侵扰我东南沿海,唐以兵部郎中督海师抵御,奋勇杀敌,屡建奇功,被擢为右佥都御史代凤阳巡抚,后带病去泰州赴任,卒于途中。唐荆川墓原占地12亩,1934年集资修葺。抗日战争时,常州沦陷,日寇因唐为抗倭名将,读书处楼屋及墓碑树木等悉数焚毁。“文革-”中,唐墓又遭毁坏。1980年4月墓地基本修复,现有墓地9亩,东西长120米,南北宽45米,朝西入口处为“一泻桥”,过桥为神道坊,原木质飞檐已缺,坊额阴刻楷书:“先贤唐荆川先生墓道……[详细]
10、文亨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亨桥
  文亨桥位于常州市大运河与西市河交汇处,跨西市河南口,在篦箕巷东首,原是常州老西门(即朝京门)外京杭大运河上的第二座大型三孔薄墩石拱桥。桥为东西向,与运河平行。文亨桥是常州三孔石拱桥中最高和最长的一座。文亨桥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距今已有460 余年历史,比西仓桥晚建30 年,相比之下,它属新建,俗称“新桥”。文亨桥的造型与西仓桥(即广济桥)基本相同,两桥相距不远,堪称姐妹桥。文亨桥时修时塌。隆庆年间知县徐汝阳、郡人蒋珊令人募化重造。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邑令王祖肃劝捐重建,乾隆三十三年(1768)重修。文亨桥拱圈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全长41 米,宽5.1 米,高8米,中孔跨径12.7 米,两侧桥孔跨径各5.5 米;南、北各有台阶49 级。桥耳每侧三对,拱圈和桥面为花岗石,……[详细]
孙慎行、孙星衍故居
  孙慎行、孙星衍故居位于双桂坊59号。孙慎行(1565-1636年),字闻斯,常州人,明万历探花,官至翰林院学士、礼部尚书。为明代著名政治家、东林党人,曾因反对魏忠贤阎党获罪,阉党败,复官,并推为内阁大臣,赴京后不久去世。孙星衍(1753-1818)是慎行七世孙,字渊如,清乾隆年间榜眼,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书法家,被袁枚誉为“天下奇才”,生平著述宏富。故居为孙慎行于明末任职礼部时所建,现存明式船厅(原为穿堂)一楹,内有雕花月梁,明代木隔窗等。西首有开井,开井北建有清式花厅,面阔5间(清代改建),前有走廊、后为翻轩、花圃,植有紫藤等,为硬山式砖木结构。现由孙慎行后裔等居住在内,传世文物孙慎行手书《栀子花记》长卷一幅,尾有孙星衍题跋,为孙氏后裔收藏。1987年12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详细]
长沟别墅
  长沟别墅位于钟楼区北直街123号,建于1926年,为常州名人朱稚竹宅第,因主人为三井长沟村人,所以取名为长沟别墅。据说原造价7000大洋,占地10亩地。有房屋二进,坐西朝东,为硬山式砖木结构。房前有天井,天井北侧有雕花石库门,门外有穿弄向东通往北直街。第一进一层三开间,面宽10.2米,进深9.3米,挑檐1米,檐口高3.6米,观音兜保存好,脊高6.3米,棱形窗饰仍在,其东南侧有一间低矮的门房,第一、二进间天井进深5.1米(含第二进挑廊0.9米),第二进二层三开间,展檐7.2米,脊高10.2米,面宽与第一进相同,第二进后檐高7.2米,有观音兜,木结构保存完整,民国风格门窗保存完整,后花园(大天井)面宽13.8米,进深12米。长沟别墅朱稚竹(1873-1959年)名溥恩,清末秀才,常州人。辛亥革命……[详细]
南河沿15号民宅
  汪宅坐西朝东,造于1950年,民宅主人原是木行老板,存屋两进。第一进面宽9.6米,进深6.6米,檐高4.2米;天井进深6.9米,面宽6.1米;第二进进深8.4米,面宽8.8米,檐高9.9米。 北厢房进深2.7米,面宽6.9米,二层高7.2米。保护范围:本体部分。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外延伸:东至现状弄堂东边界,南至南运河现状北边界,西至规划道路东边界,北至现状1层建筑北边界,如图蓝色虚线所示范围。常州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清末民初的常州经济,豆、木、钱、典乃四大支柱。木业中,“三丰一泰”是领头羊,其中西仓街的永丰盛,又以绝对优势挂头牌。1916 年常州木材营业额300 万银元,永丰盛三占其一达到100 万,之后才轮到祥丰、乾丰和开泰。汪桂森(1916—1974),江苏常州人,幼失……[详细]
蒋氏贞节坊
  蒋氏贞节坊位于常州市人民公园东首,清雍正五年(1727年)为表彰未嫁而守节的妇女蒋氏而建,旁有3座清后期的旌表总坊。贞节坊坐北朝南,麻石与青石混合结构,单间二层一字式,单檐歇山顶,顶盖四角卷檐翘起。面宽3米,脊宽3.8米,通高4.6米。二立柱间嵌一道额坊和一道叙事匾,顶层匾额刻有“贞节坊”三个大字,叙事匾刻“旌表唐汉棠原聘贞女蒋氏”,款署小字“雍正五年七月□日立”。此牌坊为受到旌表的蒋氏所立,故称蒋氏贞节坊。原位于常州城区西庙沟通真坛,当时仅见飞檐等建筑构件。后来西庙沟一带建设时,发现牌坊的石柱横梁俱在地下,遂收集构件进行了复原。后因道路拓宽,蒋氏贞节坊移至市中心人民公园内。蒋氏贞节坊旁边另有移建的残损牌坊3座,3座旌表总坊形制相同,均为二柱单间一字式石坊,额坊饰方胜纹,上有文字匾,刻受旌表……[详细]
常州盛宣怀故居
  位于大马元巷18号。盛宣怀,字杏荪,晚清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开拓者和实践者。故居为市文物保护单位。来到旧鼓楼大街的小石桥胡同东口看到,金碧辉煌的牌楼在胡同口赫然屹立,而匾额上的“盛园”二字已改为“竹园”,原本刻有“盛园坐落在小石桥胡同24号,清朝末年邮传尚书盛宣怀府第”的石碑也被移走。它原是清朝末年邮政大臣盛宣怀的私邸,又曾是大太监李连英的花园,是一座中国庭园式建筑。盛宣怀(1844~1916)字杏荪,号愚斋,江苏武进人,1870年入李鸿章幕府。他在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大型民用航运业轮船招商局后,主持创办多家企业、学校。他通过办洋务大事而成为全国首富,有人估称他的财产达白银2000万两,并逐步达到做高官目的,曾先后任天津海关道、会办商务大臣、邮传部尚书等职。由于他担任高官,他的……[详细]
16、篦箕巷
篦箕巷
  常州篦箕巷位于常州城西,紧临运河,是古毗陵驿所在地,旧称“花市街”。常州自古以来就一直以制作篦箕和木梳而闻名,素有“宫梳名篦”和“常州梳篦甲天下”之盛誉,而这里整条街巷,家家户户都以制作梳篦为生。乾隆南巡时在此附近的毗陵驿登岸进城,见沿街尽是生产和销售梳篦的作坊和店铺,便将此地赐为“篦梳巷”。近代,常州的篦箕和木梳还在美国旧金山和费城的二次国际博览会上分别获得银质和金质奖;美国电影《星辰娇娃》中女主人公以常州梳篦作为胸饰、印尼前总统苏加诺访华回国也将两张常州篦箕作纪念品带走。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经这样说:“梳头百余梳,散头卧熟寝至明“。篦箕巷口有一个高大牌坊,-三个红色大字“大码头”,顾名思义,这里就是大码头所在地。明代毗陵驿即设于此巷,专供传递公文的差役和GY途径本地时停船休息或换马住宿的。……[详细]
红星新村杜宅
  杜宅位于市区勤工路147号,建造者杜桂生原为浙江绍兴人,精于机械加工,为厚生制造机器厂总机械师,并培养出常州最早的一批机械工人,解放后他们成为常州柴油机厂的技术骨干。杜宅为二进五开间民国早期建筑,第一进正门为石库门,门上有雕花图案,窗上有各种图案,罗砖铺地;第二进为二层楼,民国式长窗和门保存完好,是常州民国时期优秀建筑代表之一,二进之间为一大天井,青石铺地,每进东西各有厢房一间。2008年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杜桂生原为浙江绍兴人,从一无所知的贫寒少年到技术高超的车间领班,从大字不识的“门外汉”到熟识英文专有名词的“假洋鬼子”,他依靠的便是勤奋与学习。看图、翻样,车、钳、铸、锻,无一不晓,无一不通。“身从微凉寒薄气,名震犹有厚生魂。”他精于机械加工,为厚生制造机器厂……[详细]
常州崇法寺
  崇法寺位于市中心钟楼区双桂坊,今人民公园东南隅。1987年1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崇法寺大殿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2月23日,常州市人民政府调整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崇法寺相传原为隋朝司徒陈果仁的后圃,后建成寺院,始建年代不详。解放初,崇法寺有僧40余人,专做经忏佛事,住持为莲开,后为普援。解放初期,解放军曾驻军庙中。1959年“大跃进”时寺废,后因人民公园扩建,拆除崇法寺后厢房,20世纪80年代末,藏经楼也被拆除,目前仅存大殿一座。大殿为九脊单檐歇山顶,高大古朴。面阔三间14.66米,进深十檩16.5米余,脊高12.5米,前后为木格落地长窗,正脊前后两面饰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字。四面屋檐呈双飞结构,四翘角凌空举折超出墙面5米余,雄伟之中透出灵巧。1……[详细]
西瀛门城墙
  西瀛门城墙位于常州市区西瀛里,南依大运河,东至西水关,西至原表场客运码头。城墙长221.8米,宽5.2米,高6.5米,是2003年按照清代《常州府城防厢字号全图》进行修复后的遗迹。现保留的西瀛里明城墙所在地,相传为汤和驻守常州时的练兵之所,原称西营(西營)。后由于西营附近聚居百姓日益增多,时常发生火灾,改称西瀛,取以水克火之意。晚清时期,西瀛里一带商铺众多,常州望族庄氏便居住于此,人称“庄半城”。当时城墙无城门,一旦发生火灾,居民只能赶到西吊桥或西水关桥挑水灭火,1923年民国政府核准开辟西瀛门。城门修好时,常州著名书法家唐驼手书“西瀛门”三个大字,勒石嵌于城门之上。上世纪五十年代,常州城墙大部分被拆除,西瀛门城墙因夹在民宅中得以保存,成为常州古城墙唯一保留于地面的一段。文革时期,唐驼所书的……[详细]
常州万福桥
  万福桥位于常州市钟楼区荷花池街道西新桥二村第二社区万福路新万福桥西,东西走向,横跨于北童子河大湾浜,是一座单孔石拱桥。万福桥始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重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因此处原有万福庵而得名。大湾浜斗曲八湾,素有“福禄寿”三桥之名,“福”即老万福桥,“禄”即大湾桥,“寿”即寿桥,又称“前桥”。三桥统一排名,是桥文化的一种特色体现。今“禄”、“寿”桥均已无存,独寂寞万福桥尚存。万福桥长23 米,宽2.9 米,跨径6.5 米,两侧台阶拾级而上,桥坡残存花岗质石阶南北分别为13 级和14 级。万福桥为纵联分节并列式单孔石拱桥,桥身大理石质,两侧石质栏板今已改用砖砌水泥护栏,半圆形石条压沿,是典型的苏州派石拱桥。桥堍尚存原配置的云纹饰石一块,桥顶嵌砌莲花形龙门石,桥身两侧拱圈-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