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南毛墩墓葬群位于宿迁市宿城区屠园乡新路村郑庄组。南距毛集墓葬群约4公里。据传这里在一公里范围内有九个大土墩,称九座连环墩。经调查,目前仅存五座,较为明显的只有2座,其中南毛墩较大,东西长约400米,南北长约300米,郑庄组约100余户群众散居在这个墩子之上。村子的西南角有一片树林,面积约8000平方米,地面最高点比周边高出约1米,由于地势较高无法种植水稻,长期抛荒,其上虽栽植树木,但杂草丛生,南毛墩大概就是由此而得名。东距这片树林大约50米的地方有一处高大的封土,相传为明代墓葬;墩子的北部有一个长方形鱼塘,面积约3000平方米,另有一条与鱼塘相通的东西走向的排水沟,沟内被水冲刷过的壁上发现多处墓砖暴露在外。行走在村庄的小路上不时发现水池旁、垃圾堆上丢弃的汉代墓砖。还发现许多群众家建厕所用的都是汉代墓砖。2008年响应国家退林还田的号召,实施土地复垦工程。这片长期抛荒的土地树木被砍伐,高出的土被推平。在此过程中许多墓葬被破坏。在土地复垦的现场发现许多墓砖、陶片、钱币等,发现的一枚铜镜,保存完整,品相极佳,认定为三级文物。另外,在全国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过程中,该村一村民还从家中拿出在种树时挖出的一个陶罐。陶罐为短径小口,双系,溜肩,肩和复部有弦纹,且施有低温釉。根据走访调查中采集到的标本,结合土地复垦过程0-土的文物分析,南毛墩应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汉代墓葬群,现已公布为宿迁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