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长沙市 > 长沙县旅游

朱玉棠墓

[移动版] [查看地图]
朱玉棠墓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朱玉棠墓位于安沙镇和平村棠坡,坐北朝南,呈半环形布局,占地约50平方米,由墓冢、墓围、墓碑、香炉、石凳、拜坪等组成。墓冢、墓围由三合土砌筑,墓围正后方嵌立麻石碑三通,中碑竖刻“皇清诰授光禄大夫显祖朱公玉棠大人之墓”,右侧耳碑记载生卒年月,左侧耳碑载立碑人,碑帽为屋脊形,是座极具长沙地方特色的墓葬。

圆顶形墓冢上曾出现裂痕,地方盛传“祖坟开裂是个好兆头”。2005年和平村村民自发重修朱氏祖墓,墓下用花岗石新砌两层24级阶级,并建墓道石栏和双层墓围石栏,两侧栏板上饰有龙凤等各种浮雕。

朱玉棠(1783—1864),诰授光禄大夫,长沙县安沙人。墓立壬山丙向兼子午吉度分金,为典型的一墓两向葬法。朱玉棠育有二子,长子朱昌琳,次子为朱岳舲(即朱镕基曾祖父)。

朱昌琳(1822—1912),字雨田,清末湖南巨商,晚年致力于地方公益事业,甚得时誉。宣统二年(1910),经湖南巡抚奏保,诏授内阁学士。

朱岳舲之子朱访绪,号荷生,即朱镕基祖父,光绪二十年举人,曾任河南补用道。朱访绪育6子,幼子朱宽澍,号希圣,有遗腹子朱镕基,1928年出生后,由伯父朱宽浚取名“长庚”,含长命、有文,双重寄托,字派名“镕基”,即据600多年前先祖朱元璋给十八子、岷王朱楩后裔所定的“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理原谘访、宽镕喜贲从”派序而取的字辈名。

长沙朱氏后辈大都散住民间,以行医、教书为主。直到第十三代朱玉棠始,才家势再起,成为名门望族。

朱玉棠墓古朴庄重,造型别致,对研究墓主生平及其家族流徙变迁,以及清末民初长沙地区丧葬习俗有重要的的历史和艺术价值。2014年公布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金顶山中央阵亡将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