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三溪桥镇 | 隶属:永修县 |
区划代码:360425102 | 代码前6位:360425 |
行政区域:江西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赣G |
长途区号:0792 | 邮政编码:332000 |
辖区面积:约12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5万人 |
人口密度:约119人/平方公里 | |
办公地址:三溪桥社区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6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三溪桥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旧时因杨垅、河桥、西源三处的三股溪流汇集成河,河上原有木桥,于是河曰三溪河,所在村称三溪村…[详细] |
三溪桥村 | ~200 | 镇乡结合区 | 旧时因杨垅、河桥、西源三处的三股溪流汇集成河,河上原有木桥,于是河曰三溪河,所在村称三溪村…[详细] |
横山村 | ~201 | 村庄 | 意为居住在横山畈之地。1949年初属七区六乡,1958年属梅棠区横山大队,1962年为桂棠公社横山大队,1968年为柘林公社横山大队,1984年公社改…[详细] |
黄岭村 | ~202 | 村庄 | 1949年前属白槎区柘林乡,1949年后属七区四乡,1958年为白槎公社东塘大队,1960年属杨垄管理区,1969年为柘林公社黄岭大队。1969年浙江…[详细] |
河桥村 | ~203 | 村庄 | 很早以前为何姓居住地,因此地溪流纵横,溪上建桥较多,故名“何家桥”,清初,陈继升等从南昌筷子巷等地相继迁此,便改名“贺甲桥”,意为祝贺陈氏读书人及第发…[详细] |
旭光村 | ~204 | 村庄 | 1949年前属柘林区三乡,1958年属白槎公社旭光大队,1962年为杨垅公社旭光大队,1964年合并为柘林公社旭光大队,1984年公社改乡镇,更名旭光…[详细] |
杨垅村 | ~205 | 镇乡结合区 | 1949年初属七区三乡,后改杨垅乡,1958年属白槎公社杨垅大队,1968年并入三溪桥大队,1971年划归柘林公社,1972年从三溪桥大队分出为杨垅大…[详细] |
地名由来:
旧时因杨垅、河桥、西源三处的三股溪流汇集成河,河上原有木桥,于是河曰三溪河,所在村称三溪村,三溪桥镇因此得名。
基本介绍:
三溪桥地处柘林湖北岸,是经316国道通往武汉的交通咽喉,也是九江市“十五”计划重点建设小城镇。全镇总面积126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3.8万亩,柘林湖水面7万亩,耕地1.1万亩。人口1.3万。
三溪桥山水资源极为丰富,高山地带盛产山竹、香椿、银杏、板栗、柑桔、水蜜桃、高山蔬菜和各种用材林等,水中盛产鳜鱼、鲈鱼等。
柘林湖水域碧波浩淼,岛屿众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目前已开发的景点有民俗文化村、大汪山度假村、灯岛、圣水山庄等,是休闲度假的佳地。
三溪桥拥有乡镇企业21家,部属驻镇企业1家,年产值达3900万元。
文化旅游:
李軿墓位于永修县三溪桥镇横山村,年代为五代。李軿墓为永修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本体所在水泥祭台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与保护范围重合。
李衜墓位于永修县三溪桥镇横山村,年代为五代。李衜墓为永修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西、南到水库边,北至停车场。建设控制地带:与保护范围重合。
李辕墓位于永修县三溪桥镇横山村,年代为五代。李辕墓为永修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北到山脚,东、西到神道台阶,南到水泥路面。建设控制地带:与保护范围重合。
渠首电站及三付坝位于永修县三溪桥镇旭光村,年代为1950年。渠首电站及三付坝为永修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到马路,西到水库,南、北到山脚。建设控制地带:与保护范围重合。
历史沿革: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分属西乡上河区、藕峰区、柘林区、河浒区。
1949年前,为白槎区柘林乡,1949年后,为七区。
1957年,为白槎区三溪桥乡。
1958年,为白槎公社柘林管理区。
1961年,从白槎公社分出柘林、梅棠、杨垄3公社。
1969年,将柘林、桂棠、杨垄合并为柘林公社。
1981年,更名为三溪桥公社。
1984年,改为三溪桥乡。
1992年1月,司马、易家河、黄荆、下城4村民委员会划归柘林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