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柘汪镇 | 隶属:赣榆区 |
区划代码:320721101 | 代码前6位:320721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苏G |
长途区号:0518 | 邮政编码:222000 |
辖区面积:约72.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11万人 |
人口密度:约70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4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西柘汪村 | ~200 | 镇乡结合区 | 因有柘树长在汪边而命庄名“柘汪”,后分村,以方位定名“西柘汪”。…[详细] |
东柘汪村 | ~201 | 镇乡结合区 | 因有柘树长在汪边而命庄名“柘汪”,后分村,以方位定名“东柘汪”。…[详细] |
秦家沙村 | ~202 | 镇中心区 | 因驻地村庄前有两个大沙丘且以秦姓居多,故名。…[详细] |
响石村 | ~203 | 镇乡结合区 | 因地下石头敲击能发出响声,故名。解放初为响石村;1958年改响石大队;1983年改为响石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东林子村 | ~204 | 镇乡结合区 | 同西林子村,以方位定名为东林子村。解放初为东林子村;1958年改东林子大队;1983年改为东林子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中林子村 | ~205 | 镇乡结合区 | 同西林子村,以方位定名为中林子村。解放初为中林子村;1958年改中林子大队;1983年改为中林子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西林子村 | ~206 | 镇乡结合区 | 传说明初,此地有个林子铺,后因朱姓居此而取庄名朱家林子,约50年前以方位定名西林子,故名。…[详细] |
甘县村 | ~207 | 镇乡结合区 | 该村千年前自沉入海底的甘县迁此,故名。解放初为甘县村;1958年改甘县大队;1983年改为甘县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四湖村 | ~208 | 村庄 | 因由仲湖、张湖、董湖、陈湖四个自然村合并,故名。…[详细] |
盘古岭村 | ~209 | 镇乡结合区 | 因附近有“盘古岭”,故名。解放初为盘古岭村;1958年改盘古岭大队;1983年改为盘古岭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葛埠村村民委员会并入,沿用至今。…[详细] |
吴公村 | ~210 | 村庄 | 因由东吴公、西吴公合并,故名。解放初分别为东吴公村、西吴公村;1958年分别改为东吴公大队、西吴公大队;1983年分别改为东吴公村村民委员会、西吴公村…[详细] |
田唐村 | ~211 | 村庄 | 因由田家庄、唐疃、王家庄三个自然村合并,故名。…[详细] |
下驾沟村 | ~212 | 村庄 | 相传秦始皇“东观沧海”经此,曾在此处驻驾,庄以此取名“下驾沟”。…[详细] |
陡岭村 | ~213 | 村庄 | 因村庄居于一片陡峭岭地,故名。解放初分别为宋家岭村、姜斗沟村、魏斗沟村;1958年分别改为宋家岭大队、姜斗沟大队、魏斗沟大队;1983年分别改为宋家岭…[详细] |
韦岭村 | ~214 | 村庄 | 韦氏族迁居此地,庄居岭地,故名。解放初为韦岭村;1958年改韦岭大队;1983年改为韦岭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李斗沟村村民委员会并入,沿用至今。…[详细] |
大王坊村 | ~215 | 镇乡结合区 | 因秦代王家造船作坊遗址在次,故名。解放初为大王坊村;1958年改大王坊大队;1983年改为大王坊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小王坊村 | ~216 | 镇乡结合区 | 传说康熙年间立村,随大王坊命名为小王坊。…[详细] |
马站村 | ~217 | 镇乡结合区 | 因地处苏鲁交界,古代传送文书的驿站,故名。…[详细] |
东棘荡村 | ~218 | 村庄 | 相传绣针河南岸有一片棘子林护着村北,故名。…[详细] |
西棘荡村 | ~219 | 村庄 | 西棘荡村位于柘汪镇西北部,共有8个村民小组,2769口人,村庄总面积4196亩,耕地面积1900亩,2007年成立村级党委,下设4个党支部,党员125…[详细] |
花埃头村 | ~220 | 村庄 | 因村前埃头上一年四季鲜花盛开,故名。解放初为花埃头村;1958年改为花埃头大队;1983年改为花埃头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侍庄村 | ~221 | 村庄 | 侍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霍官庄村 | ~222 | 村庄 | 寓意吉祥,以霍姓居多,故名。解放初为霍家官庄村;1958年改霍家官庄大队;1983年改为霍家官庄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四草城村 | ~223 | 村庄 | 约明朝时期,郭、刘、姜、杨四姓人员迁此,因庄居草荒而命庄名四草城。…[详细] |
地名由来:
相传明初建村,当时遍布全村的72个汪塘之间长有许多柘树。1998年由柘汪乡改置柘汪镇。
基本介绍:
【概况】
柘汪镇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北、西两面分别与山东省日照市、临沂市接壤。总面积72.3平方公里,海岸线11.8公里,耕地5.3万亩,辖24个行政村,43个自然村,1个居委会,建制单位49个,5.11万人口。
【发展思路】
全镇积极响应市委市0“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科学规划了 “连云港临港产业区(柘汪)”。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200万元,修筑、硬化“三横两纵”园区道路13公里,基本达到“九通两化”标准。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强工业载体建设,构建重工业发展新平台。以此为发展平台,大力引进石化、机械、钢铁类重化工业项目,把连云港临港产业区(柘汪)建设成为配套完善、规划
荣誉排行:
2024年9月,2024年度全国千强镇名单揭晓,柘汪镇位列第223名。
2024年5月,2024年全国镇域经济500强榜单发布,柘汪镇位列第303名。
2023年10月,2023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名单发布,柘汪镇位列第222位。
2023年9月,2023年全国五百强镇名单发布,柘汪镇位列第233。
2022年10月,2022年淘宝镇名单发布,柘汪镇上榜。
2021年10月,柘汪镇上榜2021年全国千强镇名单,排名第225位。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柘汪镇榜上有名。
2021年9月,柘汪镇上榜2021中国高质量发展百强镇,位列第92。
2021年1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命名柘汪镇为第三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
历史沿革:
1942年9月,芦阳区改名柘汪特别镇。
1958年4月设置柘汪乡;同年9月,设立柘汪人民公社。
1983年7月,复置柘汪乡。
1998年,撤乡改设柘汪镇,沿用至今。
区划: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柘汪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