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青口镇 | 隶属:赣榆区 |
区划代码:320721100 | 代码前6位:320721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苏G |
长途区号:0518 | 邮政编码:222000 |
辖区面积:约0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0.1万人 |
下辖地区:37个社区、19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繁荣社区 | ~002 | 主城区 | 因当时市场比较繁荣故改名为繁荣街。1945年叫七分镇,1947年称鱼市街,1955年改为繁荣街,2001年撤销繁荣街社区居委会,成立繁荣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
跃进社区 | ~004 | 主城区 | 寓意生活美好,经济快速发展,故名。1958年大跃进时定名为跃进街,2001年撤销跃进街,成立跃进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前进社区 | ~006 | 主城区 | 前进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详细] |
胜利社区 | ~007 | 主城区 | 取胜利之意。解放后名为民主街;1952年改称建新街;1966年改为胜利街;2001年设立胜利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黄海社区 | ~009 | 主城区 | 黄海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详细] |
文化社区 | ~010 | 主城区 | 因临近原赣榆文化馆,又在文化西路,故取名文化。…[详细] |
东关社区 | ~011 | 主城区 | 因位于青口镇东边,故取名东关。1963年称东关大队;1982年改称东关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改称东关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青下社区 | ~012 | 主城区 | 因位于原青下路上,故名。解放初期,由联合街,桑园街及部分农户称四联社;1957年改称三合社;1982年更名为青下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成立青下社区居…[详细] |
中心社区 | ~013 | 主城区 | 因位于青口镇中心位置,故取名中心。解放前称许家庄;解放后称平安村;1956年因位于青口中心而改称中心社;1958年改名为中心队;2001年设立中心社区…[详细] |
后陈社区 | ~014 | 主城区 | 后陈社区:位于青口镇西北方,办公地址位于金海路新建北路交口。…[详细] |
镇西社区 | ~015 | 主城区 | 因辖区位于青口镇的西部,故取名为镇西。解放初期1955年称为建新农业合作社;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与土城公社建新大队重名,1982年改名为镇西村。20…[详细] |
镇东社区 | ~016 | 主城区 | 因位于青口镇东部,故名。2001年撤村时,取名镇东社区居民委员会。2020年刁庄社区并入,沿用镇东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河南社区 | ~017 | 主城区 | 因位于青口河南岸,故称“河南”。1958年为河南大队,1983年改为河南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撤村并组时,改称为河南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新庄社区 | ~018 | 主城区 | 因“新”立门户,建村立制,故称“新庄”。…[详细] |
东南社区 | ~019 | 主城区 | 因位于青口镇东南部,故取名为东南。原名东南庄,2003年撤村并组时设立东南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南街社区 | ~020 | 主城区 | 因辖区位于青口镇镇区南部,故取名南街。1949-1957年属十区(今城西镇),1957-1958年属马厂区(今赣马镇),1958年底划入城南乡人民公社…[详细] |
狮子口社区 | ~021 | 主城区 | 因靠河口,又有石狮子雕像,故名。建国到1964年前称狮子口村;1964-1983年改为红旗大队;1983年复名为狮子口村村民委员会;2004年设立狮子…[详细] |
梁庄社区 | ~022 | 主城区 | 因此地以梁姓居多,故名。2000年撤乡并村时并入青口镇;2001年大梁庄与小梁庄合村并组;2004年设立梁庄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谷沙社区 | ~023 | 城乡结合区 | 庄有沙地,且以谷姓居多,故名。2000年7月前属原城东乡;2004年设立谷沙社区居民委员会,2007年7月并入青口镇,沿用至今。…[详细] |
孙沙社区 | ~024 | 城乡结合区 | 社区属于沙地,且以孙姓居多,故取名。2000年前属原城东乡;2001年划入青口镇;2004年设立孙沙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杨坨社区 | ~025 | 城乡结合区 | 因杨姓居住在盐坨堆旁,故名。2000年6月撤乡并镇随城东乡划入青口镇;2004年设立杨坨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柴荡社区 | ~026 | 城乡结合区 | 因该社区周围芦苇荡较多,故名。解放前起名柴荡村;1966年更名为柴荡大队;2000年并入宋口村;2004年底分出,设立柴荡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老埃社区 | ~027 | 城乡结合区 | 相传早期是海边一个埃头,初称“老海埃”,渔民出海,打鱼回来在埃头晒鱼和休息,后期慢慢地就有渔民在此安家落户居住,故取名。…[详细] |
东沙社区 | ~028 | 城乡结合区 | 因位于谷沙的东面,故取名。2000年6月撤乡并镇时划入青口镇;2004年设立东沙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八总社区 | ~029 | 城乡结合区 | 村民以晒盐为主,管理盐区的机构叫“总”,排列为八,故取名八总。…[详细] |
白庄社区 | ~030 | 城乡结合区 | 因此地以白姓居多,故取名。2000年随城东乡并入青口镇;2005年设立白庄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丁庄社区 | ~031 | 城乡结合区 | 因此地丁姓居民居多,故取名。原名丁庄村,2002年合并到下口村;2005年4月分设丁庄社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王庄社区 | ~032 | 城乡结合区 | 因此地以王姓居多,故取名。2002年4月前属原城东乡;2002年5月并入青口镇和现镇东村合并;2005年设立王庄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金海社区 | ~034 | 主城区 | 寓意此地是黄海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故名。…[详细] |
申城社区 | ~035 | 城乡结合区 | 因此地以申姓居多,故名。原为申城村,2003年6月30日,小荒村、申城村、六里桥合并,设立小荒村。同年撤销小荒村村委会,设立南街社区居委会;2004年…[详细] |
张城社区 | ~036 | 主城区 | 自明代张氏族众土住赣榆海滨狮子口,后张氏部分族众迁居艾塘湖畔掘头河东城子屯,张氏族众迁居之后,张氏一族枝繁叶茂,到明万历年间,张氏一族人口众多,故取名…[详细] |
王楼社区 | ~037 | 主城区 | 明万历年间立村,祖先叫“王芝楼”,庄以“王楼”定名。…[详细] |
大朱洲社区 | ~038 | 城乡结合区 | 相传远古时期,位于吴山前麓有一条大河(青口河)湍急的河流向南流经一片平原,至一小山(子贡)脚下,折向东流,历经苍桑,这个河道弯处,便形成了一块扇面型洲…[详细] |
一沟社区 | ~039 | 主城区 | 因朱稽河河汊穿过村内,当地群众称该河为“一沟”,因河名而得村名。…[详细] |
太平社区 | ~040 | 城乡结合区 | 取天下太平之意,故取名。1963年称太平大队;1982年改称太平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改称太平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六里桥社区 | ~041 | 主城区 | 因四周河道比较多,进出村庄有六个主要桥梁,故名。…[详细] |
小盘社区 | ~042 | 城乡结合区 | 因居民以前以“盘”熬盐为主,庄小,故名。…[详细] |
下口村 | ~200 | 城乡结合区 | 因位于青口河下游入海口,故名。1952年下口村与码头村合并取名下口村;1958年改为下口大队;1983年改为下口村村民委员会;2000年6月随城东乡划…[详细] |
大朱旭村 | ~202 | 城乡结合区 | 村庄较大且近海,朱姓多,太阳从东方升起,照耀村庄,故名。…[详细] |
西河村 | ~203 | 村庄 | 因驻地村庄位于老朱稽河以西,故取名。2001年前分别为城南乡的万庄村村民委员会和吕庄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合并为西河村村民委员会,并入青口镇,沿用至…[详细] |
大庄村 | ~204 | 村庄 | 因村委会驻地董大庄,故取名大庄。2001年由董大庄村与董小庄村,碱滩村合并设立大庄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随城南乡划入青口镇,沿用至今。…[详细] |
三新村 | ~205 | 村庄 | 三沟村与城新村合并时,取每个村名的首字,故名。…[详细] |
城官村 | ~206 | 村庄 | 因由城建村和官庄村两村合并,故名。2001年城建村村民委员会与城官村村民委员会合并;2002年12月撤销城南乡编制,随城南乡划入青口镇,沿用至今。…[详细] |
四沟村 | ~207 | 村庄 | 因朱嵇河从村内穿过,加序号排列为四沟村。…[详细] |
陈沟南村 | ~208 | 城乡结合区 | 陈沟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详细] |
新村村 | ~209 | 村庄 | 因由山东省临沭县和江苏省东海县移民新建的村,故取名。…[详细] |
贺岗村 | ~210 | 村庄 | 因村庄原居于一高岗上,且以贺姓居多,故取名贺岗。…[详细] |
李城村 | ~211 | 城乡结合区 | 传说此处为南北朝时“义塘”县城,以李姓定名。…[详细] |
竹园村 | ~212 | 城乡结合区 | 位于赣榆县城城区西部,原有一片竹林,故名。…[详细] |
大沟南村 | ~213 | 城乡结合区 | 因村庄居住在一条大沟南岸,故取名。1983年大沟南大队为大沟南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12月14日随城南乡划入青口镇,沿用至今。…[详细] |
二沟村 | ~214 | 城乡结合区 | 因朱稽河河叉穿庄而过,随“一沟”加序号定名。…[详细] |
宋口村 | ~216 | 城乡结合区 | 赣榆县青口镇宋口村位于县城北郊,西邻204国道,东靠海州湾脐部,交通便利。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现有426户,1560人,1998年成立党总支,下设2…[详细] |
墩后村 | ~217 | 城乡结合区 | 因村庄位于大土墩后面,故取名。1983年由墩后大队改为墩后村村民委员会;2000年6月随城东乡划入青口镇,沿用至今。…[详细] |
大盘村 | ~218 | 城乡结合区 | 因由大盘村与小盘村合并,故名。1962年为大盘大队、小盘大队;1983年改为大盘村村民委员会、小盘村村民委员会;2000年6月大盘村村民委员会、小盘村…[详细] |
里沙村 | ~219 | 城乡结合区 | 因村庄居住二道沙堤中间,故名。1983年撤里沙大队设里沙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属原城东乡划归青口镇,沿用至今。…[详细] |
安庄村 | ~220 | 城乡结合区 | 因安姓居住较多,故名。1983安庄大队改为安庄村村民委员会;2000年6月由城东乡划入青口镇,沿用至今。…[详细] |
地名由来:
“青口”名称含义有两种说法,一说因地处海口,居县境东隅,东方属木,木色青,故名青口;另一说青口历史上曾属青州管辖,取“青州海口”之意。
基本介绍:
【工业经济】
2005年,全镇完成工业投入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6928万元,实现工业销售收入24亿元。目前,全镇已形成服装、铸造、机械、电子、化工、制药、酒精、塑料、制网、家具、建材、紫菜加工、水产品加工等为主的工业发展体系,现有工业企业300余家。
【农业经济】
全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58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2万亩,年亩产量1.1吨,蔬菜年产量达1万吨。围绕农业产业化建设,实施了特种经济作物1万亩瓜套棉种植,无公害生猪养殖及特种动物养殖,现已形成规模,年可出生猪3万头以上,可产兰狐、水貂等动物毛皮8万张以上;海水河蟹育苗、南美白对虾及紫菜养殖,年实现水产品产
荣誉排行:
2024年9月,2024年度全国千强镇名单揭晓,青口镇位列第429名。
2024年5月,2024年全国镇域经济500强榜单发布,青口镇位列第328名。
2023年10月,2023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名单发布,青口镇位列第426位。
2023年9月,2023年全国五百强镇名单发布,青口镇位列第390。
2022年10月,2022年淘宝镇名单发布,青口镇上榜。
2021年10月,青口镇上榜2021年全国千强镇名单,排名第434位。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青口镇榜上有名。
2021年1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命名青口镇为第三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
2019年10月,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公布,青口镇位列第173名。
文化旅游:
崔家巷古民居位于赣榆区青口镇崔家巷13/15号,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崔家巷古民居为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咸丰十一年(1861年),青口镇称“和安圩”或“和安寨”;光绪年间,复称青口;1953年,设青口镇;1958年9月,改为青口人民公社;1979年7月,复置青口镇,沿用至今。
侯勇,1967年2月23日出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毕业于江苏省戏剧学校,国家一级演员、军人。2002年因主演电影《冲出亚马逊》而成名,凭借影片获得第8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第9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
区划: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青口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