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长乐乡 | 隶属:邵阳县 |
区划代码:430523203 | 代码前6位:430523 |
行政区域:湖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湘E |
长途区号:0739 | 邮政编码:422000 |
辖区面积:约6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5万人 |
人口密度:约39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2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大联村 | ~202 | 村庄 | 民国时为武冈县惟一乡第八保,1958年人人公社化时改名大联村。…[详细] |
天子村 | ~203 | 村庄 | 传说,有一个妇女怀孕3年未生产,被当时的一位丞相发现,就把该妇女剖腹,小孩子出生时没有吃奶,骑着木马就走,走到芙蓉坝一块田边被一个妇女说是木马,马就不…[详细] |
南花村 | ~205 | 村庄 | 因境内有南岳庙,故而得名。1949年解放初期时维义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黄亭市区长乐人民公社南花大队;1963年黄亭市区长乐人民公社南花大队;1…[详细] |
渡头村 | ~206 | 村庄 | 民国时为武冈县惟一乡第八保,1958年人人公社化时改名渡头村。…[详细] |
江东村 | ~213 | 村庄 | 因位于小江的东边,故而得名。1949年解放初期时武冈县惟一乡第九保;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胜利人民公社江东大队;1959年为长乐公社江东大队;196…[详细] |
石边村 | ~214 | 村庄 | 因肖姓和吴姓两姓建村,因两边达边,人口也不多,故而得名。…[详细] |
花江村 | ~215 | 村庄 | 因境内有花江田垅,故而得名。1949年解放初期时武冈县惟一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胜利人民公社花江大队;1959年为长乐公社花江大队;1963年黄…[详细] |
伏溪村 | ~216 | 村庄 | 因境内一条溪流贯穿而过,故而得名伏溪。1949年解放初期时武冈县惟一乡第三保;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胜利人民公社伏溪大队;1959年为长乐公社伏溪大…[详细] |
排头村 | ~218 | 村庄 | 因境内有排里边,当时有一地主在此地修建房屋,在房屋前面修了个排头出进,后来就叫排头边,故而得名。…[详细] |
塔桥联合村 | ~220 | 乡中心区 | 塔桥联合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详细] |
长阳村 | ~221 | 乡中心区 | 长阳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详细] |
长余村 | ~222 | 村庄 | 长余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地名由来:
因乡内昔有长乐庵而得名。
基本介绍:
邵阳县辖乡。1949年为惟一乡1956年设长乐乡,1958年属胜利公社,1961年析置长乐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33公里,面积64平方公里,人口2.5万,乡政府驻长乐。有县道通县城及隆回、武冈等地。辖伏溪、渡头、花江、南花、大联、天子铺、新石、长乐、余家、排头、塔桥、江东、石边、乐善、马头岭、新华、新光、新联、大崇19个村委会。煤、石膏储量丰富。农业以水稻为主,盛产花生油、辣椒。乡镇企业以采煤为主。古迹有江东桥亭。
历史沿革:
1949年属武冈县惟一乡;1950年划归邵阳县属十七区;1952年属九区,为长乐乡;1958年为胜利公社;1961年公社体制调整时为长乐公社;1984年撤社设乡时为长乐乡。
古迹有江东桥亭。
区划: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长乐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