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舂陵江镇 | 隶属:桂阳县 |
区划代码:431021109 | 代码前6位:431021 |
行政区域:湖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湘L |
长途区号:0735 | 邮政编码:423000 |
辖区面积:约258.0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9.34万人 |
人口密度:约36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43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飞仙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飞仙桥居委会(Feixianqiao Juweihui)
居委会位于飞仙圩。辖镇政府机关、初级中学、中心小学、信用社、卫生院、粮站、电信所等单…[详细] |
余田社区 | ~002 | 镇中心区 | 余田居委会(Yutian Xiang)
居委会位于余田圩,海拔260米。总人口1368人,总面积1平方公里。下辖余田圩,政府机关、初级中学、中…[详细] |
理坪村 | ~204 | 村庄 | 理坪村(Liping Cun)
位于三村交界处,一个古老的圩场,买卖很合理,而得名“理坪圩”。由理坪、沅坦、马坪、小江湾四个自然村组成,西与嘉…[详细] |
梓木村 | ~205 | 村庄 | 梓木村(Zimu Cun)
原村后有很多梓木树而得名。由两个自然村(梓木、石门下)、八个村民小组组成。辖区位于桂阳县的西南部,是桂阳、嘉禾两县…[详细] |
清口村 | ~206 | 村庄 | 清口村(Qingkou Cun)
原名“清溪”,村有清水小溪从塘井流出而得名,后避免同名而改为“清口”。 1958年7月系飞仙公社清溪大队,1…[详细] |
洪家村 | ~207 | 村庄 | 洪家村(Hongjia Cun)
因洪姓始居此地而得名。位于舂陵江镇机关办事处西南面,地处舂陵江镇通往加禾县的县道旁,东与本镇塔水村相邻,西南…[详细] |
湾岭村 | ~208 | 村庄 | 湾岭村(Wangling Cun)
因村只有一条湾湾曲曲的山岭小路可通而得名。1950年属洞尾大队管辖。1962年成立为汪岭大队,由8个村民小…[详细] |
塔水村 | ~209 | 村庄 | 塔水村(Tashui Cun)
村里有口井,很深无底,用麻锅塔下去,还是不见底,故名塔水。由五个自然村、九个生产队组成,即山边自然村、塔雷自然…[详细] |
社下村 | ~210 | 村庄 | 社下村(Shexia Cun)
解放初期社下村,岩口村两村统称如意乡(51-55年),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地理位置是东与浩塘乡的史家桥村相…[详细] |
岩口村 | ~211 | 村庄 | 岩口村(Yankou Cun)
相传村中岩洞的入口处像人嘴故名“岩口”,岩口村位于舂陵江镇东部,东与浩塘镇飘;塘村相邻,南与社下村毗邻,西与甑…[详细] |
长隆村 | ~214 | 镇乡结合区 | 长隆村(Changlong Cun)
原名叫蓬莱村,后经几次更改才取名为现在的长隆村。地处镇西南部,山清水秀,距桂阳县县城33公里,距嘉禾县石…[详细] |
古楼村 | ~215 | 镇中心区 | 古楼村(Gulou Cun)
因圩坪有一古式楼房,楼上挂一大鼓,逢圩击鼓以示热闹,故名“鼓楼圩”去“圩”字为村名。村域位于舂陵江镇西北部,东与久…[详细] |
石马村 | ~218 | 村庄 | 石马村(Shima Cun)
稻田中有一块大石头像匹马,故名“石马村”。1961年设立石马大队。1986年改为石马村。村域位于舂陵江镇西北部,东…[详细] |
朱李村 | ~220 | 村庄 | 朱李村(Zuli Cun)
由朱姓、李姓两大姓组成,故名朱李村。1961年4月设立朱李大队,1984年6月改为朱李村。村域位于舂陵江镇西北部,东…[详细] |
车溪村 | ~223 | 村庄 | 车溪村(Chexi Cun)
村域位于舂陵江镇西部,东与本乡苗元村相邻,南与新田县新隆镇接界,西与星塘村毗邻,北与双桥村接壤。1961年4月设车…[详细] |
星堂村 | ~224 | 村庄 | 星堂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苗元村 | ~225 | 村庄 | 苗元村(Miaoyuan Cun)
村域位于舂陵江镇西南部,东与官田村相邻,南与车溪村接界,西与双桥村毗邻,北与朱李村接壤。1961年4月设立苗…[详细] |
五一村 | ~227 | 村庄 | 五一村(Wuyi Cun)
以劳动者的节日而取名。村域位于舂陵江镇西北部,东与陈江村相邻,南与朱李村、苗元村接界,西与古楼村毗邻,北与久长村接壤…[详细] |
横塘村 | ~228 | 村庄 | 横塘村(Hengtang cun)
辖区村庄都在一个横冲里,且围成一个塘的形状而得名,村委会驻玳塘,辖玳塘、湾得、黎家、侯家、张家13个村民小组…[详细] |
愁下村 | ~229 | 村庄 | 愁下村(Couxia Cun)
由于村后有石山愁比村子高,故名愁下村。辖愁下桐林、桐木冲6个村民小组,共367户,1406人,总面积4.2平方公…[详细] |
陈江村 | ~232 | 村庄 | 陈江村(Chenjian Cun)
以“陈家坊”、“江家边”两自然村各取一字而得名,村委会驻陈家坊,江家边等11个村民小组,378户,1650人…[详细] |
黄土村 | ~233 | 村庄 | 黄土村(Huangtu Cun)
因村周围山上都为黄土地而得名,村委会驻黄土,辖黄土、龙泉湾、长社、罗家井10个村民小组,510户,2008人,…[详细] |
柏家村 | ~234 | 村庄 | 柏家村(Baijia Cun)
村境内多柏树,故名。辖柏家、李家、石林圩、下埠、淡家等13个村民小组,386户,1505人,总面积2.7平方公里…[详细] |
九歧村 | ~235 | 村庄 | 九歧村(Jiuqi Cun)
原名“谢家”,1958年大队化时避免与板桥乡谢家大队同名,而改为“九歧”,村委会驻谢家湾,辖谢家湾、九歧、凹山等8…[详细] |
定心村 | ~238 | 村庄 | 定心村(Dingxin Cun)
0从江西迁来,在此定居安下心来,故名“定心”,村委会驻定心,辖定心、塘边7个村民小组,276户,1191人,总…[详细] |
铁炉村 | ~242 | 镇乡结合区 | 铁炉村(Tielu Cun)
铁炉村始祖曾氏(公)于明正统(公元1436年)迁徙到此,迁来时村名叫“钯边”,随着人口的增长,开始发展铁匠手工业。…[详细] |
海塘村 | ~244 | 村庄 | 海塘村(Haitang Cun)
海塘村起源于宋末元初(约公元1277年),时元军与宋军在江南西路(今江西省)吉州与赣州诸县间反复激战。(李氏)…[详细] |
下冲村 | ~246 | 村庄 | 下冲村(Xiachong Cun)
“下冲”以地处的田垌“冲”而言,本地人将两边是山,中间狭长的地带叫做“冲”。下冲村因地处“冲”的下端而得…[详细] |
槐江村 | ~249 | 村庄 | 槐江村(Huaijiang Cun)
槐江,原名槐子江,罗氏村民聚族而居之地。罗氏始祖嫩少十五郎(字庆衍1226至1298年)因宋未遭金乱,从…[详细] |
樟龙村 | ~250 | 村庄 | 樟龙村(Zhanglong Cun)
樟龙村实名为江龙,先祖于明朝时入居此地,取此地水面宽阔,水中藏龙,并此地山势蜿蜒形似蛟龙之意,有龙尾自然…[详细] |
钟家村 | ~253 | 村庄 | 钟家村(Zhongjia Cun)
“钟家”村人从江西省迁徙而来,以姓氏“钟”而取名,意为钟姓族人聚居之地。数代人后,有支脉外迁立业,今匡家…[详细] |
吉利村 | ~256 | 村庄 | 吉利村(Jili Cun)
因吉利圩而得名。吉利圩,历朝历代都是余田乡吉利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吉利圩历史悠久,据清朝同治间大儒王闿运编篡…[详细] |
小田村 | ~257 | 村庄 | 小田村(Xiaotian Cun)
因地形复杂,田块小而得名。始祖欧阳氏于明洪武年间迁居于此,因山水地名而得村名。清朝时,舂陵江水运是为主要运…[详细] |
江里村 | ~258 | 村庄 | 江里村(Jiangli Cun)
“江里”之名始于元朝末期,始祖(郑氏)迁徙途经(今江里老祖山)之地,见此处风水具好,遂在此结庐定居。因与舂陵…[详细] |
匡家村 | ~261 | 村庄 | 匡家村(Kuanjia Cun)
匡家村原名“山塘村”。 1986年,人民公社改制“乡政府”时,因桂阳县共有“三塘大队”村名有两个,便改名为“…[详细] |
七里坪村 | ~264 | 村庄 | 七里坪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桥溪村 | ~266 | 村庄 | 桥溪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栗增村 | ~267 | 村庄 | 栗增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金盆村 | ~268 | 村庄 | 金盆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十字村 | ~271 | 镇中心区 | 十字村(Shizi Cun)
因桂阳通新田、嘉禾通衡阳两条公路在此汇成十字形而得名,村委会驻十字圩,辖十字圩、西塘尾、尖嘴下、周家山村民小组,4…[详细] |
西冲村 | ~272 | 村庄 | 西冲村(Sicon Cun)
位于山冲西侧故名“西村”。村域位于舂陵江镇北部,东与双林村相邻,南与古楼村相邻,西与坳下村毗邻,北与坳下村接壤。辖…[详细] |
陶源村 | ~273 | 村庄 | 陶源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双市村 | ~274 | 村庄 | 双市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春江村 | ~275 | 村庄 | 春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蓉峰村 | ~276 | 村庄 | 蓉峰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地名由来:
因舂陵江贯穿境内而得名。
基本介绍:
舂陵江镇位于桂阳县西部边陲,与嘉禾县、永州市新田县接壤,距县城32公里。2012年由原飞仙镇、余田乡、十字乡、古楼乡合并而成,下辖41个村,4个社区,55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3万人,镇域面积达253.89平方公里,是桂阳县人口和区域最大乡镇。
我镇风光秀美,人文毓秀,钟水、舂水、漼水三源汇聚,集山的灵秀、水的神韵于一体,有鉴湖书院、飞仙桥、岩口寨堡等文化遗产,有传统的特色产业陶瓷,生产的陶瓷主要销往沿海省份,年生产总值达3亿元,俗称中国陶瓷之镇。镇域交通便捷,许广高速舂陵江出口经莲花大道到县城仅需25分钟,另与蓉峰大道、朝阳大道连接舂陵江镇政府、桂阳县有色金属园区。
目前,我
文化旅游:
九岐岭谢氏宗祠古戏台位于桂阳县舂陵江镇九岐岭村,年代为清朝乾隆时期,类别为古建筑。2017年4月12日,九岐岭谢氏宗祠古戏台被公布为桂阳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宗祠外墙墙基为起
茶林欧阳氏宗祠古戏台位于桂阳县舂陵江镇茶林村一、二组,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2017年4月12日,茶林欧阳氏宗祠古戏台被公布为桂阳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宗祠外墙墙基为起点
槐--氏宗祠古戏台位于桂阳县舂陵江镇槐江村,年代为清乾隆时期,类别为古建筑。2017年4月12日,槐--氏宗祠古戏台被公布为桂阳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宗祠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
大染刘氏宗祠古戏台位于桂阳县舂陵江镇大莲村大染自然村,年代为明代,类别为古建筑。2017年4月12日,大染刘氏宗祠古戏台被公布为桂阳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宗祠外墙墙基为起点,
壇活头惜字炉位于桂阳县舂陵江镇古楼村壇活头,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壇活头惜字炉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外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10米处建筑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向各外延15米处
历史沿革:
明嘉靖六年(1527年),飞仙为兴义里。
民国三年(1914年),兴义里(飞仙)为三正团。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三正团改为三正乡。
1949年,成立飞仙乡,属桂阳第四区。
1958年7月,改为飞仙公社。
1983年,恢复乡建制。
1993年9月,撤乡设镇。
2012年3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以原飞仙镇、余田乡、十字乡、古楼乡合并设立舂陵江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