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梅铺镇 | 隶属:郧阳区 |
区划代码:420304109 | 代码前6位:420304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鄂C |
长途区号:0719 | 邮政编码:442000 |
辖区面积:约10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2.77万人 |
人口密度:25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7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梅家铺村 | ~200 | 镇中心区 | 因早年有梅姓人家在此开设店铺,后为朝廷下设关卡、铺(驿站)而得名。“梅家”指梅姓人家,“铺”指店铺。…[详细] |
泉湾村 | ~201 | 镇中心区 | 泉湾村村行政区域面积766公顷,5个村民小组,656户,2378人,村干部5人,其中主职2人,副职3人,48名党员,主要发展红薯、蔬菜、养殖等产业,年…[详细] |
时家沟村 | ~202 | 村庄 | 清朝康熙年间属梅家铺村,清同治五年(1866)属梅家保,民国三十六年(1947)属南化区双梅乡梅家保,1948年称郑家村,1951年土改,为郑家乡,1…[详细] |
高沟村 | ~203 | 村庄 | 清朝康熙年间属梅家铺村,清同治五年(1866)属东乡梅家保,民国三十六年(1947)属双梅乡寨湾保,1948年称寨湾村,1951年土改,为寨湾乡,19…[详细] |
圩坪村 | ~204 | 村庄 | 清朝康熙年间属梅家铺村,清同治五年(1866)属东乡梅家保,民国三十六年(1947)属双梅乡梅家保,1948年为王家村淤坪沟,1951年土改,为王家乡…[详细] |
王河村 | ~205 | 村庄 | 清朝康熙年间属梅家铺村,清同治五年(1866)属东乡梅家保,民国三十六年(1947)属双梅乡王河保,1948年称王河村,1951年土改,为王河乡,19…[详细] |
曹西沟村 | ~206 | 村庄 | 清朝康熙年间属梅家铺村,清同治五年(1866)属东乡梅家保,民国三十六年(1947)属双梅乡王河保,1948年为王河村,1951年土改,称王河乡,19…[详细] |
孙家洼村 | ~207 | 村庄 | 清朝康熙年间属梅家铺村,清同治五年(1866)属东乡梅家保,民国三十六年(1947)属双梅乡孙家保,1948年为孙家洼村,1951年土改,为孙家洼乡,…[详细] |
西寺沟口村 | ~208 | 村庄 | 清朝康熙年间属梅家铺村,清同治五年(1866)属东乡西寺保,民国三十六年(1947)属南化区双梅乡西寺保,1948年称郑家村,1951年土改,为郑家乡…[详细] |
大坪营村 | ~209 | 村庄 | 清朝康熙年间属梅家铺村,清同治五年(1866)属东乡西寺保,民国三十六年(1947)属南化区双梅乡西寺保,1948年为大坪村,1951年土改,为西寺乡…[详细] |
财神庙村 | ~210 | 村庄 | 2002年,村组合并将鱼出头村(清朝康熙年间属梅家铺村,清同治5年(1866)属东乡西寺保,民国36年(1947)属南化区双梅乡西寺保1948年为鱼出…[详细] |
盘道营村 | ~211 | 村庄 | 清朝康熙年间属梅家铺村,清同治五年(1866)属东乡盘道保,民国三十六年(1947)属南化区双梅乡盘道保,1948年称盘道村,1951年土改,为盘道乡…[详细] |
李家湾村 | ~212 | 村庄 | 清朝康熙年间属梅家铺村,清同治五年(1866)属东乡葛鸠保,民国三十六年(1947)属南化区双梅乡葛鸠保,1948年称葛鸠村,1951年为盘道乡,19…[详细] |
董家台村 | ~213 | 村庄 | 清朝康熙年间属梅家铺村,清同治五年(1866)属东乡葛鸠保,民国三十六年(1947)属南化区双梅乡葛鸠保,2002年,村组合并,大西沟村(1948年为…[详细] |
李家沟村 | ~214 | 村庄 | 清朝康熙年间属梅家铺村,清同治五年(1866)属东乡黑豆保,民国三十六年(1947)属南化区双梅乡黑豆保,1948年称赵沟村,1951年土改,为赵沟乡…[详细] |
杨营村 | ~215 | 村庄 | 清朝康熙年间属梅家铺村,清同治五年(1866)属东乡黑豆保,民国三十六年(1947)属南化区双梅乡黑豆保,1948年称杨营村,1951年土改,为杨营乡…[详细] |
草庙岭村 | ~216 | 村庄 | 因此地山岭上早年有一座用茅草盖的庙宇而得名。“草庙”指用茅草修盖的供奉神仙和名人的建筑,“岭”指山岭。…[详细] |
地名由来:
因镇政府驻地梅家铺村,故名梅铺镇。
基本介绍:
梅铺镇位于郧县东北部,地处两省(湖北、河南)三县(河南省淅川县、丹江口市、郧县)交界处,滔河水穿腹而过。版图面积109平方公里,共有17个行政村,101个村民小组,6140户,27660人。
梅铺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远古的猿人遗址和恐龙骨骼、恐龙蛋化石地址遗迹,素有“人类的发祥地、恐龙故乡”之称。地形以丘陵为主,土质肥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主产小麦、玉米、红薯、油菜等,红薯是梅铺镇的土特产,年产红薯8000万斤。境内探明有重晶石、大理石、铁矿石等矿石资源。境内西沟口村的猿人洞和李家沟村的恐龙骨骼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境内现已有铁合金厂、大理石厂、王河电站、郧阳淀粉制品有限公
历史沿革:
清朝康熙年间为梅家铺村,清同治年间分设梅家保、西寺保、盘道保、黑豆保、葛鸠保。
民国11年属郧县第三区东梅乡,民国36年属郧县南化区双梅乡。
1948年2月,设郧县第十一区,1949年5月改称梅铺区。
1958年9月更名为红专人民公社。
1961年6月恢复梅铺区。
1975年3月改建梅铺人民公社。
1984年6月并归谭山区为梅家铺镇。
1987年9月始建梅铺镇。
湖北省郧县大龙山区,山峦植茂,气候独特,生成了郧阳白羽乌鸡这一独特的鸡种,它具有单冠、绿耳、白毛、片羽、光胫、翘尾、四趾、乌皮、乌肉、乌骨等特征,农户散养,以虫草野果和天然矿物饲料为食,形成了天然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