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夹河镇 | 隶属:郧西县 |
区划代码:420322104 | 代码前6位:420322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鄂C |
长途区号:0719 | 邮政编码:442000 |
辖区面积:约197.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3.83万人 |
人口密度:19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9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夹河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夹河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金銮山村 | ~200 | 镇乡结合区 | 因自然地理实体(金銮山)而得名。金銮山沿革:1949年民主建政后,设立夹河乡人民主政府,负责人称乡长;1955年11月,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更名为夹河高…[详细] |
石宝村 | ~201 | 村庄 | 1949年民主建政后,设立夹河乡人民主政府,负责人称乡长;1955年11月,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更名为夹河高级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称社长,村民改称社员;1…[详细] |
花蛇沟村 | ~202 | 村庄 | 以地名和传说而得名。相传古时,花蛇沟村有一个蟒蛇洞,洞口位于花蛇沟村二组,洞尾位于四川峨眉山底,在此盘踞了一条蟒蛇,修仙未成,最后变成妖,整天出来伤人…[详细] |
兵马铺村 | ~203 | 村庄 | 因居民点名称而得名。北宋时期,杨五郎、杨六郎带有大批兵马把守三关、驻扎三铺。兵马行营安扎在上津兵营铺,部分兵马驻扎于此,故得名兵马铺。…[详细] |
长沙坝村 | ~204 | 村庄 | 长沙坝村村民委员会1949年民主建政后,设立夹河乡人民主政府,负责人称乡长;1955年11月,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更名为夹河高级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称社长…[详细] |
陡岭子村 | ~205 | 村庄 | 1949年民主建政后,设立夹河乡人民主政府,负责人称乡长;(1955年11月,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更名为夹河高级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称社长,村民改称社员;…[详细] |
石门子村 | ~206 | 村庄 | 石门子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孙家沟村 | ~207 | 村庄 | 1949年民主建政后,设立夹河乡人民主政府,负责人称乡长;1955年11月,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更名为夹河高级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称社长,村民改称社员;1…[详细] |
卧龙岗村 | ~208 | 村庄 | 因所在地山名而得名。因此村委会所在地山岗叫“卧龙岗”,故得名。…[详细] |
大东沟村 | ~209 | 村庄 | 因域内河流名称而得名。此沟是长沙坝区域金钱河东边最大的水流,称大东沟。…[详细] |
梅家河村 | ~210 | 村庄 | 1949年民主建政后,设立夹河乡人民主政府,负责人称乡长;1955年11月,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更名为夹河高级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称社长,村民改称社员;1…[详细] |
东沟村 | ~211 | 村庄 | 东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五郎庙村 | ~212 | 村庄 | 因传说及地名而得名。相传北宋时期,有一位神医叫张五郎,在山西修道,常年云游在外,为贫困人家治病分文不取。河南有一位王员外经常行善积徳,老来得一儿子,儿…[详细] |
庙沟村 | ~213 | 村庄 | 1949年民主建政后,设立夹河乡人民主政府,负责人称乡长;1955年11月,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更名为夹河高级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称社长,村民改称社员;1…[详细] |
黑虎庙村 | ~214 | 村庄 | 在清朝乾隆九年,有二十二户信徒捐资修建一座黑虎庙,庙里有一个黑身虎面的老爷,人们便把此庙叫“黑虎庙”,1948年建制时,命名黑虎庙村。…[详细] |
响水沟村 | ~215 | 村庄 | 以中心的一条沟响水沟为村名,故得名。1949年民主建政后,设立夹河乡人民主政府,负责人称乡长;1955年11月,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更名为夹河高级农业合…[详细] |
大王沟村 | ~216 | 村庄 | 大王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小王沟村 | ~217 | 村庄 | 庄园村沿革:1949年民主建政后,设立夹河乡人民主政府,负责人称乡长;1955年11月,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更名为夹河高级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称社长,村民…[详细] |
腰滩河村 | ~218 | 镇乡结合区 | 1949年民主建政后,设立夹河乡人民主政府,负责人称乡长;1955年11月,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更名为夹河高级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称社长,村民改称社员;1…[详细] |
地名由来:
因地形地貌而得名。此地正是三山夹两河之地。西魏置阳郡,后周改郡置县,曰“长罔”,后省阳入甲郡,甲郡在今夹河关。明正德年间,属上津县辖区,清乾隆三十八年属郧西县辖堡,嘉庆年间为夹河关镇。民国时期曾设区署、区公所、乡公所。自1999年12月得名为“郧西县夹河镇”。
基本介绍:
夹河镇地处鄂陕界,郧西县南部的金钱河与汉水交汇处。镇辖20个行政村,148个组,10128户,38326人。版图面积197.5平方公里。境内金钱河与汉江交汇,形成了“三山夹两河”的壮丽自然景观,故而得名夹河。
夹河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据《隋书地理志》记载:西魏置 阳郡,后周改郡置县,曰“长罔”,后省 阳入甲郡,甲郡在今夹河关。明正德年间,属上津县辖区,清乾隆三十八年属郧西县辖堡,嘉庆年间为夹河关镇。民国时期曾设区署、区公所、乡公所。
夹河水陆交通便利,自古为南北商品交换要地之一。“两江千帆过,小街商贸兴”是其历史上商贸繁荣兴盛的真实写照,素有“小汉口”之称。夹漫古道
历史沿革:
夹河于1947年解放,当时为郧西县第六区;1958年为光辉人民公社,辖夹河、黑虎两个小公社;1960年更名为夹河区,下设若干小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设立夹河区,辖夹河、黑虎两个公社又加羊尾镇的向联小乡和景阳的尚坪小乡;1984年5月,我国实行政社分设,撤销夹河人民公社,设立腰滩河乡,设居委会、孙家滩、金銮等5个小乡;1987年撤区并乡,设夹河关辖5个管理区24个村;1999年12月,经省人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