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雁门口镇 | 隶属:京山市 |
区划代码:420821112 | 代码前6位:420821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鄂H |
长途区号:0724 | 邮政编码:448000 |
辖区面积:约257.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4.27万人 |
人口密度:16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31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雁门口街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雁门口原名“雁鸣口”,据《京山县志》(光绪八年版)记载,“世传光武帝刘秀夜过此地,闻雁鸣”,后演变为“雁门口”而得名。…[详细] |
熊店村 | ~200 | 村庄 | 古时有一熊姓商人在此经商,生意兴漋,形成了集市,得名熊店街,后以熊店为村名。…[详细] |
杨家湾村 | ~201 | 村庄 | 杨家湾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倪场村 | ~202 | 村庄 | 地处陈顶山脚下,因境内四、五组有大量倪姓村民,故名。…[详细] |
李家湾村 | ~203 | 村庄 | 解放初期现一、二、七组属倪场乡,三、四、五、六组属覃场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为五星大队;1980年改名为李家湾大队;1984年撤大队改村时更名为李…[详细] |
覃场村 | ~204 | 村庄 | 因解放前境内有小集市覃家场。解放初期,只有六个村民小组,属覃场乡管辖;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为前进大队,从一队中分出现七组,从二队中分出现八组;198…[详细] |
常家山村 | ~205 | 村庄 | 因地处常家山山脚下。1949年属永漋区祠堂乡管辖;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为新河大队;1980年地名普查改为常家山大队;1984年撤大队改村更名为常家…[详细] |
夹谷冲村 | ~206 | 村庄 | 地处陈顶山与陶家山中间,形成青山绿水,小桥流水的峡谷风光。…[详细] |
长岗村 | ~207 | 镇乡结合区 | 境内长岗岭老街在民国时期是周边地区比较有名的一个小集镇。…[详细] |
田家门楼村 | ~208 | 镇乡结合区 | 1949年属吴岭区长岗乡荷花互助组;1953-1955年属吴岭区建设乡荷花初级社;1957年转高级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属钱场区台岭人民公社荷花大…[详细] |
台岭村 | ~209 | 村庄 | 地处大石山南端,地势高于周边村落,形成了独特的丘岭地貌。…[详细] |
何场村 | ~210 | 村庄 | 因地处何场老街而得名。1949年属永漋八区何场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属钱场区三合大队;1971年原团结大队解散,一、二队并入三合大队为八、九队;1…[详细] |
京龙村 | ~211 | 村庄 | 地处脊骨山、金杯山、扑船山、龙尾山下,与天门市接壤,因龙尾山属京山而得名。…[详细] |
阮沟村 | ~212 | 村庄 | 解放后,阮沟属吴岭第九区,分为阮沟组、郝家排楼组两个小组;1958年人民公社时成立阮沟大队;1976年撤区并社,划归雁门口公社;1984年撤大队改村时…[详细] |
百子桥村 | ~213 | 村庄 | 古时境内人丁兴旺,男童过百,遂将流经的大观桥水系上的一座桥命名为百子桥。…[详细] |
江桥村 | ~214 | 村庄 | 相传古时该地有一江姓村民,有钱有地,捐资修了一座木桥,过往行人称之为江家桥。…[详细] |
郑岭村 | ~215 | 村庄 | 1949年属钱场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为郑岭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时划归雁门口公社;1984年撤大队改村时更名郑岭村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
界子山村 | ~216 | 村庄 | 1949年为钱场区瓦庙乡何李大队;1956年建初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时有四个生产小队;1965年更名合理大队;1980年地名普查更名界子山大队…[详细] |
瓦庙村 | ~217 | 村庄 | 雁门口镇瓦庙村东与界子山村接壤,南邻郑岭村,西与郝巷村接壤,北临汉宜路,国土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2786亩,瓦庙村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详细] |
郝巷村 | ~218 | 村庄 | 因全村七成以上人口为郝姓,且在解放前巷子众多,故称郝巷。…[详细] |
吕冲村 | ~219 | 村庄 | 该地三面环山,吕姓祖先迁居此地建房,故名。…[详细] |
中南山村 | ~220 | 村庄 | 1949年属罗桥区义东乡管辖;1956年为初级合作社属吴岭区管辖;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命名为五星大队;1980年地名普查更名为中南山大队;1984…[详细] |
义和集村 | ~221 | 村庄 | 地处义和岭上,村庄依岭而建,人口集中,逐渐形成集市。…[详细] |
白虎村 | ~222 | 村庄 | 地处白虎山下,有白龙泉水流经全村,形成小桥流水。…[详细] |
太和村 | ~223 | 村庄 | 境内太和集地处黄湾,人口密集,是周边地区贸易的中心。…[详细] |
刘集村 | ~224 | 村庄 | 1949年-1955年属刘集乡管辖;1956年初级合作社;1957年高级合作社,现四、五、六组属叶畈大队管辖,一、二、三、七组属张蔡大队管辖;1958…[详细] |
高墩村 | ~225 | 村庄 | 1949年属下洋七区管辖;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为归石龙区刘集公社建设大队;1975年从石龙区划出,归雁门口乡管辖,名为新建大队;1980年地名普查…[详细] |
周冲村 | ~226 | 村庄 | 周冲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子陵村 | ~227 | 村庄 | 以境内有严子陵教书洞与子陵寺庙而得名。1949年属罗桥区义东乡管辖;1956年成立初级合作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为叶畈大队;1960年更名为五三农…[详细] |
刘集园艺场村 | ~228 | 村庄 | 地处汉宜路北九角山下,属雁门口镇刘集片区域,故而得名。…[详细] |
雷头山林场村 | ~229 | 村庄 | 1949年属第九区罗桥乡管辖,原名鹿角乡;1950年冬更名为五星大队;1953年划归原五三农场管辖;1960年划归太子山林场管辖;1961年划归钱场区…[详细] |
岱王岭基地村 | ~230 | 村庄 | 岱王岭基地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地名由来:
雁门口原名“雁鸣口”,据《京山县志》(光绪八年版)记载,“世传光武帝刘秀夜过此地,闻雁鸣”,后演变为“雁门口”而得名。
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新朝王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 刘秀详细信息++
荣誉排行:
2023年8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雁门口镇(水稻)榜上有名。
2020年5月,雁门口镇被确定为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2013年7月,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命名雁门口镇为2012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
基本介绍:
一、基本情况
雁门口镇辖31个村(场),1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25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7万亩。2004年底,总人口4.2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5万人。
现有党委、政府、人大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共有10名,他们是:镇-、镇长陈晖,镇党委副-、副镇长张明勇,镇党委副-、人大主席郝新斌,镇党委副-、纪委-易平松,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金劲松,镇党委组织委员桂运新,镇党委宣传、-委员、武装部长赵勇,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魏宽新,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田仙桃,镇副科级镇长助理皮琼娥。下设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2004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7.19亿元,其中企
历史沿革:
1951年5月属京山县第九区;1956年属钱场区(1957年复为京山县第九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隶属钱场人民公社;1961年改为区社制,又属钱场区;1975年冬撤区并社时,由原钱场区的瓦庙、台岭、义和3个公社和原石龙区的刘集公社合并为雁门口公社;1978年又将永漋公社的熊店管理区划入雁门口公社;1984年改雁门口公社为雁门口区;1987年10月撤区设乡,为雁门口乡;1996年撤乡设镇,为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