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常村镇 | 隶属:叶县 |
区划代码:410422107 | 代码前6位:410422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D |
长途区号:0375 | 邮政编码:467000 |
辖区面积:约17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5万人 |
人口密度:约25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7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文庄村 | ~201 | 镇中心区 | 文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文集村 | ~202 | 镇乡结合区 | 文集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月台村 | ~203 | 村庄 | 月台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栗林店村 | ~204 | 村庄 | 栗林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养凤沟村 | ~205 | 村庄 | 养凤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孤山村 | ~206 | 村庄 | 孤山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府君庙村 | ~207 | 村庄 | 府君庙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石院墙村 | ~208 | 村庄 | 石院墙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毛洞村 | ~209 | 村庄 | 毛洞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和平岭村 | ~210 | 村庄 | 和平岭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刘东华村 | ~211 | 村庄 | 刘东华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瓦房庄村 | ~212 | 村庄 | 瓦房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常村村 | ~213 | 镇乡结合区 | 常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西柳树王村 | ~214 | 镇乡结合区 | 西柳树王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下马庄村 | ~215 | 村庄 | 下马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暖泉村 | ~216 | 村庄 | 暖泉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艾小庄村 | ~217 | 镇乡结合区 | 艾小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李家庄村 | ~218 | 村庄 | 李家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金沟村 | ~219 | 村庄 | 金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金龙嘴村 | ~220 | 村庄 | 金龙嘴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大娄庄村 | ~221 | 镇乡结合区 | 大娄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大毛庄村 | ~222 | 村庄 | 大毛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柴巴村 | ~223 | 村庄 | 柴巴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五间房村 | ~224 | 村庄 | 五间房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响堂村 | ~225 | 村庄 | 响堂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黄湾村 | ~226 | 村庄 | 黄湾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西刘庄村 | ~227 | 村庄 | 西刘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孤古岭村 | ~228 | 村庄 | 孤古岭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葛河村 | ~229 | 村庄 | 葛河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中马村 | ~230 | 村庄 | 中马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杨林庄村 | ~231 | 村庄 | 杨林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南马庄村 | ~232 | 村庄 | 南马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李九思村 | ~233 | 村庄 | 李九思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马顶山村 | ~234 | 村庄 | 马顶山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罗圈湾村 | ~235 | 村庄 | 罗圈湾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赵岭村 | ~236 | 村庄 | 赵岭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尹湾村 | ~237 | 村庄 | 尹湾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地名由来:
明代,常姓于此建村,故名。
基本介绍:
常村镇是一颗镶嵌在“中国岩盐之都——叶县”西南部青山东麓璀璨明珠,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南,距县城30公里,总面积178平方公里,辖37个行政村,5.4万余人。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全国重点镇建设示范镇、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镇、省级革命老区镇、省级卫生先进单位。
一、常村镇历史悠久,是人文荟萃的宝地
明初常姓来此建村,取名“常村”,因此而得名。这里民风醇厚,底蕴厚重。老青山东麓的“石门嘉遁”,是汉代大儒高凤的隐居地,明代太常寺卿牛凤的归葬地;唐代高士元丹丘在此隐居炼丹,诗人李白来此游历访友。楚长城遗址蜿蜒迂回于老青山、歪头山、一线天,战国雄风宛然在目;上百处“岩画天书”斑纹的点化灵动于山
荣誉排行:
2022年12月,常村镇被认定为1996-2024年度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书法)。
2022年4月,常村镇入选2022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2014年7月,常村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文化旅游:
牛凤墓及碑刻位于叶县常村镇响堂村,年代为明。2023年2月,被公布为平顶山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李清杨陶窑遗址位于叶县常村镇李清杨村,年代为清。2023年2月,被公布为平顶山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叶县黄湾遗址位于叶县常村镇黄湾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2023年2月,被公布为平顶山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龙王山摩崖题记位于叶县常村镇店刘村,年代为清。2023年2月,被公布为平顶山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红二十五军长征(叶县段)遗迹位于叶县保安镇、常村镇、夏李镇,年代为1934。2023年2月,被公布为平顶山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明、清属叶县。
1924年称旧县北区常村。
1944年称常村镇。
1950年称叶县三区。
1954年成立常村中原社。
1956年改为常村中心乡。
1958年改为常村管理区,属夏李公社。
1965年析设常村公社,属叶县。
1984年改设常村乡。
2011年改置常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