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潭龙街道 | 隶属:延津县 |
区划代码:410726002 | 代码前6位:410726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街道 | 车牌代码:豫G |
长途区号:0373 | 邮政编码:453000 |
辖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1万人 |
人口密度:约70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9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大潭村 | ~201 | 乡中心区 | 建村时因村西有一深水潭,初名大潭上,清末民初,简为今名大潭。…[详细] |
固头村 | ~203 | 镇乡结合区 |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建村时此处有一园形高岗,从未被水淹没过,得名固头。…[详细] |
李大吴村 | ~207 | 镇乡结合区 | 据,战国时期,大将吴起曾在黄河北岸屯兵(吴起城遗址),他的两个儿子在这暂住,大儿住地称大吴,二儿住地称小吴。后有李姓迁入,人口增多,以李姓称“李家大吴…[详细] |
闫大吴村 | ~208 | 镇乡结合区 | 闫姓人家从李大吴迁此定居,初名“闫家大吴”,清代简化为今名。…[详细] |
周大吴村 | ~209 | 镇乡结合区 | 汉代时期,有几户周姓人家从李大吴村迁此定居,名“周家大吴”,清末,简化为今名。因村委会位于周大吴,故命名为周大吴村民委员会。…[详细] |
甜水井村 | ~210 | 镇乡结合区 | 据,周围村庄井水咸,而内有一水井,其水质甘甜,得名”甜水井“。…[详细] |
寨子村 | ~211 | 村庄 | 明代建村,当时只有19户人家,初名“照里”(俗称笊篱)因和县城十字街直线相照,有“城西十里照里村,直出西门不隔村”的说法。后植树较多,树木参天,在县城…[详细] |
小吴村 | ~212 | 村庄 | 战国时为吴起之小儿暂居之地,得名小吴。1949年属一区。1955年属李大吴乡。1958年建小吴大队,属小潭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小吴村民委员会,属小…[详细] |
里七村西队 | ~213 | 镇乡结合区 | 元大德年间建村,因距县城七里,命名为里七村,1961年以村中路沟为界分为东里七村与西里七村,故名西里七村。…[详细] |
里七村东队 | ~214 | 镇乡结合区 | 元大德年间建村,因距县城七里,命名为里七村。1961年以村中路沟为界划分为东里七村与西里七村,故名东里七村。…[详细] |
冯庄村 | ~215 | 镇乡结合区 | 明代时,冯姓在此定居,初名冯家庄,后简化为今名。…[详细] |
周庄村 | ~217 | 镇乡结合区 | 明洪武年间,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移民周姓迁此,以姓命名为周庄。清雍正五年(1727)延津县无此村。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延津县志*村落》此方位仅有…[详细] |
王庄村 | ~218 | 镇乡结合区 | 王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李庄村 | ~219 | 村庄 | 李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十里铺村 | ~222 | 村庄 | 明代时设驿站,以传递公文。顾炎武《日知录*驿传》:“今日十里一铺,设卒以递公文。”初为娄姓在此定居,繁衍成村。因在延津至京城管道旁,距县城十华里,初名…[详细] |
郭庄村 | ~223 | 村庄 | 郭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尹庄村 | ~224 | 村庄 | 明代时尹姓迁此建村,以姓命村,初名“尹家庄”,清末简化为尹庄。…[详细] |
小油房村 | ~225 | 村庄 |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山西移民侯姓在此定居。清初,本县申佛驻村(即今大佛村)申姓十六世孙申本山、申本资、申本岱等迁此,初因侯姓经营香油作坊,其西…[详细] |
东吐村 | ~234 | 村庄 | 周文王从朝歌逃出来后,途径此地,吐出两只兔子,一只往东奔走,一只朝西奔走,因此得名东、西吐村。1966年,改名为东方红,1983年由延津县人民政府恢复…[详细] |
地名由来:
明成化年间,村西南有尼姑庵,以“积德行善”之意初名大善村。成化十五年(1947)黄河改道南徙,村落被毁,村西出现水潭,村庄重建后,易名小潭上。清雍正年间改称小潭。
基本介绍:
小潭乡地处延津县城西4公里处,辖25个行政村,总人口2.1万人,耕地面积3.8万亩,新(乡)长(垣)公路、郑(州)滑(县)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村村安装了程控电话。
农业上已建成“高质、高产、高效”农田3万余亩,基本上实现了“三高”农田建设示范乡;工业上以延津保健食品公司为龙头企业,酱菜厂、营养麦片厂等食品加工企业产销两旺,利税连年增长,并带动2000多农户发展蔬菜生产,走上了农业产业化道路;科教文卫工作成效显著,已完成了“普九”迎验准备工作;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猛,形成了种植、养殖、加工、服务等区域经济;电力上基本完成了低压线路改造,电力资源充足。
历史沿革: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分属石村保和军寨保。
1925年属延津县三区。
1945年属廪延镇。
1949年属一区。
1955年设立小潭乡。
1958年成立小潭公社。
1983年改设小潭乡。
2015年设立潭龙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