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魏邱乡 | 隶属:延津县 |
区划代码:410726202 | 代码前6位:410726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豫G |
长途区号:0373 | 邮政编码:453000 |
辖区面积:约63.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万人 |
人口密度:约31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44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前魏邱村 | ~201 | 乡中心区 | 春秋时期,魏惠王路过此地病故,厝埋成丘,故得名魏邱,随着聚落变大,至清雍正年间分称魏邱集、后魏邱、前魏邱。…[详细] |
尚柳洼村 | ~202 | 村庄 | 明代,尚姓自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迁此定居,因地势低洼多柳树,得名尚柳洼。…[详细] |
中魏邱村 | ~203 | 乡中心区 | 春秋时期,魏惠王路过此地病故,厝埋成丘,故得名魏邱,随着聚落变大,至清雍正年间分称魏邱集、后魏邱、前魏邱,后把魏邱集习称魏邱。1962年后改称中魏邱。…[详细] |
后魏邱村 | ~204 | 乡中心区 | 春秋时期,魏惠王路过此地病故,厝埋成丘,故得名魏邱,随着聚落变大,至清雍正年间分称魏邱集、后魏邱、前魏邱。…[详细] |
吴庄村 | ~205 | 村庄 | 明代,吴姓自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迁此定居,得名吴庄。…[详细] |
获屯村 | ~206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布姓从获嘉县迁此定居,得名获嘉屯。…[详细] |
李恩村 | ~207 | 村庄 | 明代,李、温两姓自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迁此,初名李温村,后谐音变为李恩村。…[详细] |
前西南庄村 | ~208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先民迁居于此,因聚居地位于班胜固村广济寺(现已损毁不在)西南方,得名西南庄,1945年为与后西南庄区分,得名前西南庄。…[详细] |
后西南庄村 | ~209 | 村庄 | 南宋时期,秦氏家族祖先迁居至此,始无村名,后以班胜固村广济寺为坐标,定名为西南庄,为与前西南庄区分,得名后西南庄。…[详细] |
班干村 | ~210 | 村庄 | 因定居于古黄河岸边,为祈求村民和睦相处,生活安定,故得名搬安,后逐渐演变为班干。…[详细] |
马村村 | ~211 | 村庄 | 明代,徐姓自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迁此,初名白马君,后演变为马村。…[详细] |
小韩庄村 | ~212 | 村庄 | 清代,姜、齐二姓逃荒至此垦荒并定居,因距胙城乡大韩村较近,得名小韩村。…[详细] |
八里庄村 | ~213 | 村庄 | 八里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万户营村 | ~214 | 村庄 | 元代,万户陈荣建营于此,后有人在此定居,得名万户营。…[详细] |
北大柳村 | ~215 | 村庄 | 清代,长垣县、封丘县有几户百姓逃荒至此定居,因村址在前、后大柳之北而得名北大柳。…[详细] |
宋庄村 | ~216 | 村庄 | 宋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前大柳村 | ~217 | 村庄 | 明代,刘姓自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迁此,因村前有棵大柳树,初名大柳树,后因村北又建一村庄,也称大柳树,故按南前北后区分,得名前大柳。…[详细] |
后大柳村 | ~218 | 村庄 | 村名由来同前大柳,因村址在前大柳之北,得名后大柳。…[详细] |
南宋村 | ~219 | 村庄 | 村内岱岳庙碑文载:北宋时为一集镇,后为金人统治,宋建炎三年(1129)南迁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村民为怀念宋代,得名南宋。…[详细] |
朱寨村 | ~220 | 村庄 | 据,明代,朱姓由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迁此定居,初名朱圈,因村名不雅,改为朱家湛(为何用“湛”,无从考证),后因打了护村寨墙,易名朱寨。…[详细] |
李庄村 | ~221 | 村庄 | 李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齐村村 | ~222 | 村庄 | 明代,齐姓在此建村,初名齐訾村,清朝时因围村筑寨,改称齐村寨,1949年简化改为现今村名。…[详细] |
南班胜固村 | ~223 | 村庄 | 因位于班胜固南半部分,得名南班胜固。1949年属七区。1955年属班胜固乡。1958年建南班胜固大队,属马庄人民公社。1964年属朱寨人民公社。198…[详细] |
北班胜固村 | ~224 | 村庄 | 据,东汉年间,班超出使西域成功,回国后部分随从人员在此定居,为纪念班超故得名。因位于班胜固北半部分,得名北班胜固。…[详细] |
新庄村 | ~225 | 村庄 | 新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庞庄村 | ~226 | 村庄 | 元代年间,庞姓最早在此定居,得名庞庄。1949年属七区。1955年属班胜固乡。1958年建庞庄大队,属马庄人民公社。1964年属朱寨人民公社。1983…[详细] |
吴秀寨村 | ~227 | 村庄 | 据,元代,吴姓在此定居,为防外侵,村民围村筑寨,名吴修寨,1975年后多将“修”写为“秀”而演变为今。…[详细] |
赵留店村 | ~228 | 村庄 | 明代,赵姓从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迁此定居,因距李留店较近,故名赵留店。…[详细] |
李留店村 | ~229 | 村庄 | 据,宋代时,李姓定居于此,原名李堂,后村人在黄河岸边开店留宿,改名李留店。…[详细] |
董留店村 | ~230 | 村庄 | 宋代时,董姓在此定居,因距李留店较近,得名董留店。…[详细] |
贾庄村 | ~231 | 村庄 | 贾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白庙村 | ~232 | 村庄 | 据,原为枣园,清末有人来此定居,因村东有座古庙,外观呈白色,得名白庙。…[详细] |
宋訾村 | ~233 | 村庄 | 据,明代,宋姓人家自滑县牛屯镇宋林村迁此定居,因距刘訾村较近而得名。…[详细] |
何訾村 | ~234 | 村庄 | 明代,何姓自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迁此定居,因距刘訾村较近,得名何訾村。…[详细] |
洼张村 | ~235 | 村庄 | 明代,张姓从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迁此定居,因村址地势低洼,得名洼张。…[详细] |
王訾村 | ~236 | 村庄 | 清代,王姓自滑县县城迁此定居,因距刘訾村较近,得名王訾村。…[详细] |
刘訾村 | ~237 | 村庄 | 据,明代,刘姓从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迁此定居,初名刘訾村,訾,希求兴旺发达之意,因此命名为刘訾村。…[详细] |
雷庄村 | ~238 | 村庄 | 明代,雷姓从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迁此定居,得名雷庄。…[详细] |
荆保寨村 | ~239 | 村庄 | 清光绪年间,即有人聚居于此,此地种植红荆较多,以红荆扎篱笆为墙,初名荆笆寨,后取保佑一方平安之意,更名为荆保寨。…[详细] |
沙河村 | ~240 | 村庄 | 明代,几户李姓自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迁此定居,后又有刘姓从河南禹州迁此,建村。因地处古黄河南岸大沙滩而得名沙河。…[详细] |
魏庄村 | ~241 | 村庄 | 魏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杨林村 | ~242 | 村庄 | 明代,杨姓从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迁此定居,因村址附近有荒林,初名杨家林,后简为杨林至今。…[详细] |
杜庄村 | ~243 | 村庄 | 明代,杜姓从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迁此定居,得名杜庄。…[详细] |
张林村 | ~244 | 村庄 | 明代,张姓从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迁此定居,因当时此处多荒林,得名张林。…[详细] |
地名由来:
春秋时魏惠王落难,路经此地病故,厝埋成丘,后“丘”演变为“邱”,得名魏邱。
魏惠王,又称梁惠王(惠王由安邑迁都大梁(开封)后,魏国亦称梁国),《竹书纪年》作“梁/魏惠成王”,姬姓,魏氏,名罃,魏武侯之子,魏文侯之孙,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魏惠王魏罃即位正是魏国鼎盛时期,但在以后的战争中,“东败于齐,西丧秦…… 魏罃详细信息++
基本介绍:
延津县辖乡。1955年建魏邱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改乡。位于县境东部,面积63.5平方公里,人口2万。新(乡)菏(泽)铁路贯境,郑(州)滑(县)公路过境。辖前魏邱、中魏邱、后魏邱、尚柳洼、东吴庄、获家屯、前西南庄、后西南庄、老马村、班干、小韩村、八里庄、前大柳、后大柳、北大柳、万户营、南宋、宋庄、李恩村19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
荣誉排行:
2023年9月,魏邱乡被确定为2023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2022年12月,魏邱乡入选2022年河南省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历史沿革:
清雍正五年(1727)并入延津县。
1925年属延津县二区。
1945年属南燕镇。
1949年属二区。
1955年设立魏邱乡。
1958年成立魏邱公社。
1983年改设魏邱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