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濮阳县 > 习城乡

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习城乡

[移动版]
地名:习城乡隶属濮阳县
区划代码:410928214代码前6位:410928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乡车牌代码:豫J
长途区号:0393 邮政编码:457000
辖区面积:约76平方公里人口数量:3.14万人
人口密度:413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45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习城新村社区~001乡中心区
习城新村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详细]
陈曹楼村~201乡中心区
陈、曹二姓于1925年由山东省东明县曹楼村移居此处建村,取名陈曹楼村。…[详细]
于林村~202村庄
明永乐年间,张氏从山西洪洞迁居庄户东南榆树林旁定居,取名榆林,后演为于林。…[详细]
韩岗村~203村庄
明永乐年间,韩氏最早迁此建村,因当时此处地势较高,故称韩岗。…[详细]
万占村~204村庄
明末万氏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取得名万寨村。…[详细]
木楼村~205村庄
明万历年间,穆氏从山东东明福庄迁此建村,并盖了一座楼,故名穆家楼,清时因村大,一部分人南移成村,名后穆楼。…[详细]
南游村~206村庄
据清嘉庆丙寅年《开州志》记载:“春容寺在州东南长乐里。”又记载“颛顼在春容寺避暑时向南游览处。”后人在此建村,取名南游。…[详细]
后三村~207村庄
鲁氏最早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故名鲁寨,后三村由宋楼、鲁寨、宋寨三个自然村组成,故名后三村。…[详细]
东街村~208乡中心区
周氏最早迁居于北张村徙居,勤学习,聚文人,村渐大如城,更名为习城。后因人口渐多,分为东街,西街。本村居村东称习城集东街。…[详细]
西街村~209乡中心区
据明天启七年(1627)周氏宗谱记载:“吾祖徙居开州司马里北张村住,村至弘治初年起立为集,即今之习城也。”因人口渐多,分为东街、西街。本村处于西边,故…[详细]
刘占村~210乡中心区
据国民九年刘氏家谱记载:明永乐四年(1406),刘氏由山西洪洞移居于此,故、取名刘寨。以其村在濮阳县南而更名南刘寨。…[详细]
李拐村~211村庄
李拐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郝相楼村~212村庄
据郝氏家谱记载:明永乐四年(1406),郝、张、罗、成四姓自山西洪洞迁此地成村,因四姓共建于一残楼旁和睦相居,故名相楼。明正统年间,张、罗、成三姓相继…[详细]
郭占村~213村庄
明洪武元年(1368),郭氏从大名府迁此建村,筑围村寨,取名郭寨。…[详细]
徐占村~214村庄
明永乐年间,徐氏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取名徐寨。…[详细]
刘拐村~215村庄
清末刘氏自本乡李拐村移此建村,取名刘拐。…[详细]
张相楼村~216村庄
据《郝氏家谱》记载,明永乐四年(1406),郝、张、罗、成四姓自山西洪洞迁居于此地一残楼上居住成村,和睦相居,故称村名为相楼。明正统年间,张氏自相楼移…[详细]
张占村~217村庄
张占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封占村~218村庄
明成化年间,吴氏从山东小留迁此建村,取名吴寨。清嘉庆年间,封氏出一“响马”改名为吴封寨。抗日战争时期,为纪念抗日县长封立清烈士,又改名封寨。1982年…[详细]
庄户村~219村庄
明永乐元年(1403),郑、赵、万、张四姓自山西洪洞迁于此地建村,取名四庄户,简称庄户村。…[详细]
西北庄村~220村庄
于1921年从甘露集移出至西北0.5千米处建村。取名西北庄村。…[详细]
甘露集村~221村庄
宋时此处有甘露寺,四周百姓吉日求佛还愿立为集,取名甘露集。…[详细]
连集村~222村庄
明永乐元年(1403),连氏自山西洪洞移此建村,取名连庄。明末,连氏出三名进士,官府准予成集,改称连集。…[详细]
连庄村~223村庄
民国十二年连氏家谱记载,清乾隆年间连氏自村南连集连庄移居于此,取名连庄。…[详细]
南五庄村~224村庄
1946年,马、刘、李、张、史五姓移甘露集南200米处建村,取名南五庄。…[详细]
雷楼村~225村庄
明永乐元年(1403),雷氏自山西洪洞移此建村,取名雷寨。至成化年间,因雷氏建有楼房,改称雷楼。…[详细]
胡占村~226村庄
明永乐年间,胡氏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取名胡寨。…[详细]
候占村~227村庄
候占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魏占村~228村庄
明顺治年间,魏氏自山东菏泽小留迁此建村,取名魏家寨,简称魏寨。…[详细]
潘占村~229村庄
据《潘氏家谱》记载,清乾隆年间,潘氏从梨园乡潘庄(今潘寨)迁此建寨成村,取名潘寨。…[详细]
张楼村~230村庄
明代,张氏从山东老河口迁居建村,并盖一座楼房,取名张楼。…[详细]
小甘露村~231村庄
据鲁氏清康熙《万传宗亲镌列……碑记》记载;“自明洪武元年(1368)立茔,至今已三百五十有三载矣……”又考,祖庙在今至甘露集,故认定鲁氏于明初自甘露都…[详细]
王寨村~232村庄
明末,王氏自现在的清河头乡龙堤村迁居此地毛寨村,后毛氏绝,改称王寨。因重名改为北王寨。…[详细]
兰占村~233村庄
明永乐年间,兰氏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取名兰寨。…[详细]
马占村~234村庄
明万历年间,马氏由本县马李集移此建村,取名马寨。…[详细]
杨店村~235村庄
明成化年间,杨氏自山东东明县杨楼移居北游店,取名杨店。…[详细]
王店村~236村庄
明万历年间,王氏由本县王定村移居北游店,取名王店。…[详细]
李占村~237村庄
据李氏家谱记载:明末,李氏自山东郡城移此建村,取名李寨。…[详细]
董寨村~238村庄
董氏最早在此建村,取名董寨。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董寨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习城乡董寨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为习城人民公社董寨大队。…[详细]
丁寨村~239村庄
丁寨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程占村~240村庄
据程氏家谱载:程氏于明初从老什寨迁此建村,取名程寨。…[详细]
青古庄村~241村庄
明洪武年间,吴氏自山东小留迁居于清邱寺东侧,寺是清邱古地,故名清古庄,后演变为青古庄。…[详细]
桑占村~242村庄
明初,桑氏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取名桑寨。…[详细]
陈寨村~243村庄
陈寨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北王寨村~244村庄
北王寨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孔店村~245村庄
据孔氏家谱记载:清咸丰末年(1861),孔氏由山东戴庄移居北游店,取名孔店。…[详细]

地名由来:

习城集原名北张村,据明天启七年(1627)周氏宗谱记载:“吾祖徙居开州司马里北张村住,村至弘治初年起立为集,即今习城也。”另说:原北张村,因北张寺而得名。自周氏徙居,勤学习,聚文人。至明弘治七年古历八月二十七日,为纪念孔子生日共议成集,以“习文之城”的含义取名习城集。

基本介绍:

aa习城乡位于濮阳市东南53公里处,紧邻黄河,与山东省菏泽市隔河相望,乡政府距106国道3公里,全乡面积共76平方公里、45个行政村、3.9万人,2003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489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30元,全乡实现财政收入154万元。习城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黄河自西向东穿境而过,设计流量为50m3/s的南小堤引黄干渠渠首在习城,仅濮阳县受益乡镇就达11个。习城乡主导产业为种植业,主要农产品有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全乡森林覆盖率20.82%。习城还是-采油四厂作业区,乡境内10余眼油气井日夜不停地工作。全乡治安秩序良好,社会稳定,连续三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治安模范单位。

+查看详细习城乡概况>>

历史沿革:

1949年后为濮阳县十区。

1956年为濮阳县习城乡。

1958年成立习城公社。

1984年属濮阳市郊区,同年设立习城乡。

1987年复属濮阳县。


以下地名与习城乡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