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王称固镇 | 隶属:濮阳县 |
区划代码:410928111 | 代码前6位:410928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J |
长途区号:0393 | 邮政编码:457000 |
辖区面积:约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3.67万人 |
人口密度:611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64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千安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千安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王称固村 | ~201 | 镇中心区 | 明初,此地为黄河北岸,王称一家因黄河泛滥家被淹没,移此一土堌堆上定居,故名王称堌。…[详细] |
吴庄村 | ~202 | 村庄 | 清康熙年间,吴姓从本县陈楼村迁此建村,取名吴家庄,简称吴庄。…[详细] |
河湾村 | ~203 | 村庄 | 河湾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姚庄村 | ~204 | 村庄 | 明永乐年间,中召张氏家族、大村陈氏家族、杨村杨氏家族、小寨张氏家族在此开荒种地,建村史有一座瓦窑,谐音得名姚庄。…[详细] |
刘集村 | ~205 | 村庄 | 刘氏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后聚成集市,故得名刘集。…[详细] |
前许棚村 | ~206 | 村庄 | 清光绪年间,魏河(黄河支流)泛滥,许棚部分户南迁建村,取名为前许棚。…[详细] |
桃元村 | ~207 | 村庄 | 桃元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张赵楼村 | ~208 | 村庄 | 张赵楼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贾文村 | ~209 | 村庄 | 清乾隆年间,陈氏从本县陈家楼迁居于贾文(清代征收皇粮地方官)住过的地方建村,故取名贾文村。…[详细] |
卜庄村 | ~210 | 村庄 | 明永乐年间,卜姓从山东巨野卜楼迁居黑马庄。清咸丰年间,又从黑马庄迁此建村,取名卜家庄。后简称卜庄。…[详细] |
金庄村 | ~211 | 村庄 | 清中期,金氏从范县濮城金家牙头迁此建村,取名金家庄。后简称金庄。…[详细] |
胡楼村 | ~212 | 村庄 | 原名柳园村。清初,胡正、胡义在村内建造楼房,改名为胡家楼,后简称胡…[详细] |
鱼骨村 | ~213 | 村庄 | 清初此地有一鱼骨寺。后村民陆续迁此成村,故称今名。…[详细] |
常楼村 | ~214 | 村庄 | 常氏祖帮禄于明万历年间,从本县马家口迁此建村,因盖楼房,取名常家楼,后简称常楼。…[详细] |
张庄村 | ~215 | 镇乡结合区 | 元代,一张姓状元,因犯充军罪,携眷至此定居,得名张庄。因村有史、张二姓,1982年10月24日更名为史张庄。…[详细] |
范屯村 | ~216 | 村庄 | 明万历年间,范氏自山东马寨范庄迁来,取名范家庄。清初,改名为范屯。…[详细] |
管庄村 | ~217 | 村庄 | 管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三合村 | ~218 | 村庄 | 三合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高庄村 | ~219 | 村庄 | 高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苏庄村 | ~220 | 村庄 | 苏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后项城村 | ~221 | 村庄 | 秦末,项羽之叔项梁屯兵于此,战败秦兵,后项梁在此修建城池取名项城。后分居两村,居北,故名后项城。…[详细] |
前项城村 | ~222 | 村庄 | 秦末项羽之叔项梁屯兵于此战败秦兵,后项梁在此修建城池取名项城。后分居两村,居南,故名前项城。…[详细] |
马口村 | ~223 | 村庄 | 明永乐年间,马氏从山西洪洞迁居黄河渡口处建村,取名马口。…[详细] |
周楼村 | ~224 | 村庄 | 有周氏迁此定居,建一座楼房,故取名周家楼,简称周楼。…[详细] |
赵庙村 | ~225 | 村庄 | 原名大新庄,明永乐年间山西移民建。后村中建庙,以赵姓多,易名赵家庙,民国后简称赵庙。…[详细] |
杨楼村 | ~226 | 村庄 | 杨楼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姜庄村 | ~227 | 村庄 | 姜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栾庄村 | ~228 | 村庄 | 明代,栾氏从山东迁至此建村,取名栾庄。1949年,为濮阳县九区栾庄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王称堌乡栾庄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村改为大队,…[详细] |
武祥屯村 | ~229 | 村庄 | 明永乐年间,张氏五户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取名五张屯,后以吉祥之意,改名武祥屯。…[详细] |
牛梁李村 | ~230 | 村庄 | 牛庄、梁庄、前李庄、后李庄四个自然村较小,为方便管理,成立牛梁李行政村。…[详细] |
后陈村 | ~231 | 村庄 | 明弘治年间,陈氏从本县胡家寨迁此定居,建陈家祠堂一座,故名陈家堂。清中期因兄弟不和,弟搬到村南建村,取名前陈。改名后陈。…[详细] |
赵庄村 | ~232 | 村庄 | 赵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半坡店村 | ~233 | 村庄 | 宋太祖赴阎堂祠降香,路过此地,夜宿于未竣工的佛爷大殿里,后人建村于此,取名半坡殿。清初演变为半坡店。…[详细] |
漫渡村 | ~234 | 村庄 | 明初王氏从山西洪洞迁此黄河渡口处。以航标牌“慢渡”,故取名慢渡村。后演变为漫渡。…[详细] |
新楼村 | ~235 | 村庄 | 新楼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于庄村 | ~236 | 村庄 | 明初,于氏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故得名。1949年,为濮阳县九区于庄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王称堌乡于庄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村改为大队,…[详细] |
东北庄村 | ~237 | 村庄 | 清光绪年间,本县东北庄大财主刘同,为耕种外乡地方便,将其佃户迁此建村,仍取名为东北庄。因大队重名,1982年经濮阳县人民政府“濮政[1982]104号…[详细] |
曹堂村 | ~238 | 村庄 | 明初曹氏自山东定陶迁此建村,并在村内修一祠堂,故取名曹堂。…[详细] |
常庄村 | ~239 | 村庄 | 明初常氏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取名常家庄,后简称常庄。…[详细] |
北李庄村 | ~240 | 村庄 | 北李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西刘庄村 | ~241 | 村庄 | 明初,刘氏自濮州刘坑迁此建村,取名刘家庄。后分两村,因居西,故更今名。…[详细] |
石木头村 | ~242 | 村庄 | 明初秦、许、周、傅四姓从山西洪洞迁到王石墓东1.5千米建村,故得名。…[详细] |
东刘庄村 | ~243 | 村庄 | 明初刘氏自濮州刘坑村迁此建村,取名刘家庄。后分两村,因居东改名为东刘庄。…[详细] |
北王楼村 | ~244 | 村庄 | 北王楼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南刘庄村 | ~245 | 村庄 | 南刘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李拐村 | ~246 | 村庄 | 明永乐年间,李氏从山西洪洞迁居于郭寨村西北拐,取名李拐。…[详细] |
王庄村 | ~247 | 村庄 |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孟冬王氏家谱记载:“明洪武三年(1370),自凤阳移家澶州,后徒土垒头,又徒居夹堤后地”,得名后夹堤。至清末,因皆王姓,改名…[详细] |
苏梁庄村 | ~248 | 村庄 | 秦末,项羽之叔项梁的军队曾在此一大土堆上歇息,晒凉盔甲,后人称凉甲堌堆,建村后名梁堌堆。明代,苏氏又在梁堌堆旁建村,名苏庄。清代以后两村连成一村,改名…[详细] |
陈楼村 | ~249 | 村庄 | 明崇祯年间,陈氏从山东青州府乐安县大槐树村迁小濮州,数年后南迁建村,因盖有楼房,故以姓氏取名陈家楼,后简称陈楼。…[详细] |
陈刘庄村 | ~250 | 镇乡结合区 | 明初,刘氏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取名刘家庄。后因陈姓增多,故改名为陈刘庄。…[详细] |
小屯村 | ~251 | 镇乡结合区 | 明初,陈、许二氏从山西洪洞迁此屯居,因村小,故名小屯。…[详细] |
辛庄村 | ~252 | 村庄 | 辛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孙庄村 | ~253 | 村庄 | 孙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韦庙村 | ~254 | 村庄 | 唐时一韦姓总兵居此并建有家庙,取名韦家庙,后简称韦庙。…[详细] |
李庄村 | ~255 | 镇乡结合区 | 因李姓人家迁此建村,故得名李家庄。后因大队重名,更改为东李庄。…[详细] |
付庄村 | ~256 | 村庄 | 明初,付氏自山东聊城迁此定居,取名付家庄。后简称付庄。…[详细] |
马刘庄村 | ~257 | 村庄 | 明永乐年间,刘氏自山西洪洞迁居此地,因有一古水井。故取名刘井村。后马氏迁入,更名为马刘庄。…[详细] |
宋集村 | ~258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宋氏先祖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取名宋庄。后此村成集,故更今名。…[详细] |
孟楼村 | ~259 | 村庄 | 清初,孟氏自范县孟洼迁此落户,因盖楼房,故取名孟家楼。后简称孟楼。…[详细] |
新王称固村 | ~260 | 村庄 | 新王称固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温庄村 | ~261 | 镇乡结合区 | 温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后拐村 | ~262 | 村庄 | 明永乐年间,刘、李二氏自山西洪洞迁居王称堌村北拐角处,故取名后拐。…[详细] |
后许棚村 | ~263 | 村庄 | 清光绪年间,许氏佃农,从本县东北庄迁此,为大财主刘同耕种外乡地。夏秋搭草棚存身(冬春回去)。后佃农逐渐增多建村取名为许棚。因魏河泛滥分居两村,居北改名…[详细] |
马张庄村 | ~264 | 村庄 | 明万历年间,马、张两氏自山东曹州马常寨迁此定居,取名马张庄。…[详细] |
地名由来:
明初,此地为黄河北岸,王称一家因黄河泛滥家被淹没,移此一土堌堆上定居,故名王称堌。
荣誉排行:
2022年3月,王称固镇被命名为2021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2021年9月,王称固镇入选2021年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
2016年12月,2016年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王称固镇榜上有名。
基本介绍:
一、概况:
王称固镇位于濮阳县东部,黄河西岸,东与山东鄄城县隔河相望,辖64个行政村,4.8万人,总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7万亩。
二、发展优势:
1、文王干道直通县城,交通便利,通讯方便。
2、地处-的开发地带,水、电、油、气资源丰富。
3、实行农、田、林、路、沟、渠综合治理,实现了井渠双配套,农业生产条件较好。
三、支柱产业:
1、农业:农产品有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瓜果、蔬菜等。
2、畜牧养殖业:饲草资源丰富,畜牧业发展迅速,是河南省的省定养羊专业乡。产品有:山绵羊、牛、猪、家禽、禽蛋、鱼等。
3、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支柱产业以化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企业有:王庄双福面粉
历史沿革:
1941年属昆吾县五区。
1946年属昆吾县六区。
1949年昆吾县并入濮阳县第九区。
1956年设濮阳县王称堌乡。
1958年成立王称堌公社。
1984年属濮阳市郊区,同年改设王称堌乡。
1987年复属濮阳县。
2014年改置王称堌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