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梁庄镇 | 隶属:濮阳县 |
区划代码:410928112 | 代码前6位:410928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J |
长途区号:0393 | 邮政编码:457000 |
辖区面积:约6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3.72万人 |
人口密度:55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53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梁苑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梁苑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梁庄村 | ~201 | 镇中心区 | 明嘉靖年间,此地有一梁姓寡妇巨富,谋事能力很强,名声颇大,故名梁家庄,简称梁庄。…[详细] |
荒庄村 | ~202 | 镇乡结合区 | 据王氏家谱记载:清初,大望公由里直迁居此地,始建其村。因遭水灾,土地荒芜,故名荒庄。…[详细] |
康屯村 | ~203 | 镇乡结合区 | 明末,段姓、康姓相继迁移到此处定居,时称段寨村,后因康氏人丁兴旺,改为康屯。…[详细] |
马坊村 | ~204 | 村庄 | 秦末楚汉相争时,楚霸王项羽曾在此屯兵,并设喂马坊。明初,迁此建村,名马坊。…[详细] |
坝王集村 | ~205 | 镇乡结合区 | 楚汉相争时,霸王项羽屯兵在此,后立村成集市,取村名霸王集。…[详细] |
谷家楼村 | ~206 | 村庄 | 明崇祯年间,谷氏祖从本县柳屯迁居连岗村。清乾隆年间,因谷氏盖有楼房,改名谷家楼,简称谷楼。…[详细] |
柳合寨村 | ~207 | 村庄 | 据魏氏家谱记载:明嘉靖年间,魏氏祖俊公,从本县魏家庄迁此一小河岸边,筑寨建村。因柳树较多,故名柳河寨。…[详细] |
咸城村 | ~208 | 村庄 | 据《后汉书·地理志》记载:“濮阳有咸城或曰古咸国。”后人建村于此,取村名咸城。…[详细] |
北陈寨村 | ~209 | 村庄 | 明永乐年间,陈氏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名陈家寨。1982年经濮阳县人民政府“濮政〔1982〕104号”文件批准,更名为北陈寨。…[详细] |
袁楼村 | ~210 | 村庄 | 明嘉靖年间,袁氏从山东鄄城县迁居马家村。明末,袁氏富而建楼,改名袁家楼。后简称袁楼。…[详细] |
前张温村 | ~211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郭氏从彰德迁此建村,取名郭家庄。贾姓于明永乐年间自本县花园屯迁此张温寺旁,故名贾张温。清中期,因郭家庄位于贾张温南,又改名为前张温。…[详细] |
孙张温村 | ~212 | 村庄 | 孙姓自明末从山东菏泽县岔河头迁居张温寺旁建村,取名孙家张温。后简称孙张温。…[详细] |
贾张温村 | ~213 | 村庄 | 明永乐年间,贾氏从开州城南花园屯迁此建村,取名贾家庄。清初,因靠近张温寺,改名为贾张温。…[详细] |
王枣林村 | ~214 | 村庄 | 据王氏家谱记载:明永乐年间,王氏三世祖文章从本县山王寨迁此枣树林旁定居,名王家枣林,后简称王枣林。…[详细] |
东段寨村 | ~215 | 村庄 | 清光绪年间,王氏为种地方便,自西段寨迁东建村,村名东段寨。…[详细] |
西段寨村 | ~216 | 村庄 | 明末清初时,段氏从王郭村迁此,名段寨。清光绪年间,部分村民迁村东,分东西两村,居西,故称西段寨。…[详细] |
保安村 | ~217 | 村庄 | 原为宋时军事重镇,为保境安民,取名保安镇。明初,改称保安集。后集无,改称保安。…[详细] |
关帝庙村 | ~218 | 村庄 | 清嘉庆年间,王氏为种地方便,从邻村王枣林迁于此地一关帝庙旁,后形成村庄,取名关帝庙。…[详细] |
曹枣林村 | ~219 | 村庄 | 清乾隆年间,曹氏从本县前高寨迁居秦家枣林。民国初,因秦氏绝,改名曹枣林。…[详细] |
马楼村 | ~220 | 村庄 | 据马氏家谱记载:“马氏祖,明万历年间,从曹州常马集迁至开州东南孝孟屯。”明末清初,马氏富而盖楼,改名马楼。…[详细] |
熬盐庄村 | ~221 | 村庄 | 据王氏家谱记载,明永乐年间,王氏祖文熙、文华两兄弟从本县山王寨迁此定居立村。因土地盐碱化,村民以熬盐谋生,故名熬盐庄。…[详细] |
杨柳庙村 | ~222 | 村庄 | 原名杨隆庙,后演变为杨柳庙。1949年,为濮阳县七区杨柳庙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梁庄乡杨柳庙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村改为大队,为梁庄人…[详细] |
史家楼村 | ~223 | 村庄 | 原名大王庄。明嘉靖年间,史家寨史都堂在大王庄筑楼建院,将其村更名为史家楼。1958年简称史楼。…[详细] |
吴枣林村 | ~224 | 村庄 |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吴富班从山东曹县吴楼迁此居住,时称吴家拐村。清朝乾隆年间,因村在枣林中,改名为吴枣林。…[详细] |
辛寨村 | ~225 | 村庄 | 明永乐年间,辛氏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取名辛家寨。后简称辛寨。…[详细] |
刘寨村 | ~226 | 村庄 | 据刘氏家谱记载:“刘氏祖原居州东南六十里刘寨。清乾隆年间,兄弟二人分家,迁至州东南四十五里定居,仍称刘寨。”后以其位于白堽公社刘寨西北而更名为西刘寨。…[详细] |
前楼村 | ~227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王氏祖名“丑鬼”,从山西洪洞迁居此地,不久建一楼房,取名鬼家楼,简称鬼楼。清光绪年间,因黄河泛滥,分居两村,居南,故名前鬼楼。后简称前楼。…[详细] |
西坡村 | ~228 | 村庄 | 据尹氏家谱记载:清光绪年间,尹氏祖本保为种地方便,从尹郭村迁居村西大坡地立村,故名尹西坡,后简称西坡。…[详细] |
杨固堆村 | ~229 | 村庄 | 清光绪年间,杨氏为种地方便,从杨郭村迁此高岗上建村,取名杨堌堆。…[详细] |
东木楼村 | ~230 | 村庄 | 明末,穆氏祖均安从东明县迁居穆家楼东,故名东穆楼。…[详细] |
西木楼村 | ~231 | 村庄 | 明嘉靖年间,穆氏祖敬公从东明县迁来。因位置地势较高,当时附近村庄都叫某某楼,故名穆家楼。后因村东新建东穆楼,改称西穆楼。…[详细] |
尹窑村 | ~232 | 村庄 | 据尹氏1951年家谱记载:清咸丰九年(1840),尹氏从尹郭村迁此砖瓦窑旁定居,故名尹家窑。后简称尹窑。…[详细] |
后楼村 | ~233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王氏祖名“丑鬼”,从山西洪洞迁居此地,不久建一楼房,取名鬼家楼。简称鬼楼。清光绪年间,因黄河泛滥,分居两村,居北,取名后鬼楼。后简称后楼。…[详细] |
王郭村 | ~234 | 镇乡结合区 | 据王氏家谱记载:明初,王氏自山西洪洞迁至开州东南耿郭村。明嘉靖年间,王氏人多势众,改村名为王郭村。…[详细] |
马郭村 | ~235 | 镇乡结合区 | 清咸丰年间,马氏为种地方便,从尹郭村迁此建村,取名马郭村。…[详细] |
尹郭村 | ~236 | 镇乡结合区 | 据尹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年间,尹氏自山西洪洞迁至开州周郭村。明嘉靖年间,因周氏绝,改称尹郭村。…[详细] |
牛庄村 | ~237 | 镇乡结合区 | 明崇祯年间,牛氏从本县王郭村迁此建村,取名牛家庄,简称牛庄。…[详细] |
肖固堆村 | ~238 | 镇乡结合区 | 明崇祯年间,肖氏从本县王郭村迁此一土堆旁定居,故名肖家堌堆。简称肖堌堆。…[详细] |
金刚集村 | ~239 | 镇乡结合区 | 此地原有红土高岗,色如赤金。楚汉相争时,霸王项羽屯兵岗下。后成集市,故名金堽集,后演变为金刚集。…[详细] |
郭庄村 | ~240 | 镇乡结合区 | 元末有一郭姓驸马。因明灭元而被株连剿斩。主要家产收为国有,小部分归仆人芮龙、芮虎。芮氏为纪念郭驸马,故名郭家庄,简称郭庄。…[详细] |
周庙村 | ~241 | 镇乡结合区 | 明天顺年间,周氏在此建一土地庙,后形成村庄,取名周庙。…[详细] |
苗屯村 | ~242 | 镇乡结合区 | 明永乐年间,苗氏自山西洪洞迁来,屯居此地,故名苗家屯,简称苗屯。…[详细] |
兰庄村 | ~243 | 镇乡结合区 | 明永乐年间,兰氏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取名兰家庄,简称兰庄。…[详细] |
红屯村 | ~244 | 镇乡结合区 | 明末,红氏自燕京迁此建村,取名红屯。1949年,为濮阳县七区红屯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梁庄乡红屯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村改为大队,为梁…[详细] |
西于屯村 | ~245 | 村庄 | 元代时,此地为以民屯。屯内居民以于、周两姓为主,故名于周屯。后其他姓氏陆续迁入,因村大东、中、西三村。居西,取名西于周屯。…[详细] |
中于屯村 | ~246 | 村庄 | 中于屯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陈于屯村 | ~247 | 村庄 | 元代时,此地为一民屯。屯内居民以于、周两姓为主,故名于周屯。后其他姓氏陆续迁入,村分陈、中、西三村。居东,村中只有陈姓,遂改村名陈于周屯。…[详细] |
靳庄村 | ~248 | 村庄 | 明永乐年间,靳氏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取名靳家庄。后简称靳庄。…[详细] |
黄苏庄村 | ~249 | 村庄 |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黄氏自南乐县迁此建村,取名黄庄。两年后,苏氏自滑县迁此,故改称黄苏庄。…[详细] |
各寨村 | ~250 | 村庄 | 明永乐年间,葛氏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故名葛寨。…[详细] |
赵庄村 | ~251 | 村庄 | 赵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何寨村 | ~252 | 村庄 | 明永乐年间,何氏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故名何家寨。后简称何寨。…[详细] |
于寨村 | ~253 | 村庄 | 于氏在明洪武二年(1369)由山西洪洞县老鸹窝迁居开州东南25里建村,称为于家洼村。清康熙十六年(1677)于在海曾祖父携子女由于家洼村逃荒迁居何寨村…[详细] |
地名由来:
传:明嘉靖年间,此地有一梁氏寡妇善谋家业,家巨富,名声颇大,遂以梁姓取名梁家庄,简称梁庄。后成集称今名。
荣誉排行:
2022年3月,梁庄镇被命名为2021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2019年11月,梁庄镇被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2019年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
基本介绍:
河南省濮阳县梁庄乡,位于东径115度11分,北纬35度38分,濮阳县城东南30公里。总面积67平方公里,53个行政村,4.6万人,6.3万亩耕地。土壤肥沃,排灌顺利,是高效农业的良好开发基地。2003年该乡实现GDP5.9亿元,乡镇企业产值3.9亿元,财政收入326万元,人均纯收入2360元,综合经济实力位居濮阳县前列。荣获河南省科普示范乡、省级先进基层党校、市级文明乡镇、市级治安模范乡,连续四年被县评为先进基层党委。
境内有咸城(霸王台)古遗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子白路、文西干道纵横全境,油田道路纵横交错。
地处-文南开发腹地,生产油井和气井600多眼,地下输油、输气管线纵横交错。油田的
历史沿革:
1949年为濮阳县第七区。
1956年为濮阳县梁庄乡。
1958年成立梁庄公社。
1984年属濮阳市郊区,同年改设梁庄乡。
1987年复属濮阳县。
2017年改置梁庄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