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东岳镇 | 隶属:息县 |
区划代码:411528103 | 代码前6位:411528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S |
长途区号:0376 | 邮政编码:464000 |
辖区面积:约10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5.1万人 |
人口密度:46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0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街村村 | ~200 | 镇中心区 | 因位于东岳镇街区,故名。清代,设保属松乡里。1936年设保属包信区。1941年设乡辖20保。1948年属东岳区政府。1951年属东岳区,称街村村。19…[详细] |
杨庄村 | ~201 | 镇乡结合区 | 最早有个叫杨胡子的人,在此落户定居,后经发展,人口增多,发展成庄,故名。…[详细] |
乌庙村 | ~202 | 村庄 | 据明中期,天大旱,农户为求降雨,建庙,称之为乌龙庙,后简称乌庙。…[详细] |
大房庄村 | ~203 | 村庄 | 乾隆年间,房氏迁此建庄。因建庄早,人多庄大,故名。…[详细] |
小房庄村 | ~204 | 村庄 | 清乾隆年间,房氏迁此建庄,因人少庄小,故名。…[详细] |
石菜园村 | ~205 | 镇乡结合区 | 清初,朱姓在此建庄,庄子四周是深沟,只留南边为路坝,庄内树木密布,种植大片菜园,故名朱菜园。后朱姓将村庄卖给石姓,村庄更名为石菜园。…[详细] |
夏围孜村 | ~206 | 村庄 | 清咸丰年间,夏氏在此建庄。后挖沟筑围,三围(围埂、围墙、围沟)远近闻名,故名。…[详细] |
小黄庄村 | ~207 | 村庄 | 该庄附近黄姓村庄较多,此庄较小,故名。清代,设保属松乡里。1936年设保属包信区。1941年设乡辖20保。1948年属东岳区政府。1951年属东岳区,…[详细] |
黄岗村 | ~208 | 村庄 | 清初,黄氏在此建庄,庄子建在高岗上,故名。…[详细] |
秦围孜村 | ~209 | 村庄 | 清乾隆年间,秦氏迁此建庄。后挖土筑围,故名。…[详细] |
大邹庄村 | ~210 | 村庄 | 清康熙年间,邹氏在此建庄。因建庄早,人多庄大,故名。…[详细] |
邱庄村 | ~211 | 村庄 | 清中期,邱姓二兄弟从山西洪桐县迁来此地,两人各建一庄,该庄位于后边,故名。…[详细] |
肖庄村 | ~212 | 村庄 | 明末,肖氏迁此建庄,故名。清代,设保属松乡里。1936年设保属包信区。1941年设乡辖20保。1948年属东岳区政府。1951年属东岳区,建肖庄村。1…[详细] |
李庄村 | ~213 | 村庄 | 以李姓村民迁入早而得名。清代,设保属松乡里。1936年设保属包信区。1941年设乡辖20保。1948年属东岳区政府。1951年属东岳区,称李庄村。19…[详细] |
郭围孜村 | ~214 | 村庄 | 清初,郭氏在此建庄,挖沟筑围,故名。清代,设保属松乡里。1936年设保属包信区。1941年设乡辖20保。1948年属东岳区政府。1951年属东岳区,陈…[详细] |
刘湾村 | ~215 | 村庄 | 明末,刘氏从外地迁此建庄,庄子建在河湾处,故名。…[详细] |
徐大庄村 | ~216 | 村庄 | 清初,徐氏在此建庄。到清中后期,该庄又建有一个烟厂,前来打工干活的人更多,故名。…[详细] |
大刘庄村 | ~217 | 镇乡结合区 | 清乾隆年间,老刘庄刘姓四兄弟迁出居住,老大在此地建庄,老大个头大、力气大,故名。…[详细] |
罗楼村 | ~218 | 村庄 | 以罗姓居多,曾盖有一座楼,在当时很出名,故名。…[详细] |
小于寨村 | ~219 | 村庄 | 清嘉庆年间,于氏在此建庄,后带领村民在村庄四周挖沟筑寨,修建寨门,因寨小人少,故名。…[详细] |
地名由来:
清初,此处兴建东岳庙,民众朝庙聚居于此,形成集市,集以庙名,称东岳。
荣誉排行:
2022年1月,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东岳镇为河南省首批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特色产品:红薯)。
基本介绍:
东岳镇位于息县北部,南以闾河为界,与张陶乡隔河相望;与新蔡、正阳两县毗邻;东与包信、岗李为邻;西与白店乡接壤;中间是被誉为“四十五里扁担城”的老唐坡。镇政府驻地东岳集,距息县城30公里。南北长14公里,东西宽8公里,总面积1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2万亩。现辖20个行政村,355个村民组,11854户,50250人。
东岳镇地处淮北平原,北高南低,整个地形比较平坦。全年气候温和,冷暖适中,雨量充沛,土质肥沃,适宜多种植物生长。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大豆、玉米、高梁、绿豆、红薯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芝麻、油菜、红麻、花生等;其中银杏、雪梨、葡萄、猕猴桃等物产远销合肥、武汉、郑州等十多
文化旅游:
中国社科院息县“五七”干校旧址位于息县东岳镇石菜园村、杨庄村。年代为1969—1971年。中国社科院息县“五七”干校旧址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息县东岳镇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五七”
历史沿革:
清代设保属松乡里。
1936年设联保属包信区。
1941年设乡。
1948年属东岳区。
1956年设中心乡。
1957年撤中心乡设乡。
1958年成立东岳公社。
1983年改设东岳乡。
1998年改置东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