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新乡县 > 朗公庙镇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朗公庙镇

[移动版]
地名:朗公庙镇隶属新乡县
区划代码:410721104代码前6位:410721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豫G
长途区号:0373 邮政编码:453000
辖区面积:约80.2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5.2万人
人口密度:约648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9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朗南街村~201镇中心区
朗南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朗中街村~202镇乡结合区
朗中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朗北街村~203镇乡结合区
朗北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贺堤村~204镇乡结合区
明洪武年间,贺氏迁此东1华里处古黄河大堤顶,名“贺家堤”。后西迁至此。渐简称贺堤。…[详细]
南于店村~206村庄
明初。于姓的一世祖于永城到此开店,形成村名永城店。后人认为以祖先名字作村名不雅,在民国初改称于家店。渐简称于店。1949年按其方位分为南、北于店。居南…[详细]
北于店村~207镇乡结合区
明初,于姓的一世祖于永城到此开店,形成村名永城店。后人认为以祖先名字作村名不雅,在民国初改称于家店。渐简称于店。1949年按其方位分为南、北于店。居北…[详细]
王府庄村~208村庄
据《原武县志》记载:“周简王(姬夷)王子埘封此,即此为王府。”又传北宋末年皇帝经此南渡,此建有行宫。明初,王、夏两姓迁此,名王府庄。…[详细]
永安村~209镇乡结合区
明初,赵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搭草庵居住,初名草庵。后以永远安康之意,改名永安。…[详细]
东荆楼村~210村庄
明末,荆氏在黄河滩垦荒。清康熙年间搭起土楼成村,名荆家楼。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分东西两个荆楼,此村在东,称东荆楼。…[详细]
西荆楼村~211村庄
明末,荆氏在黄河滩垦荒。清康熙年间搭起土楼成村,名荆家楼。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分东西两个荆楼,此村在西,称西荆楼。…[详细]
前庄村~212村庄
前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原庄村~213村庄
袁姓迁此,名袁家庄。后因“袁”“原”两字同音,写为原庄。…[详细]
后庄村~214村庄
后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毛庄村~215村庄
清康熙初年,毛氏迁此垦荒,名毛家庄。后姬、耿、李等十三姓陆续迁此,称大毛庄。1949年改称毛庄。…[详细]
东马头王村~216村庄
北宋时,此地为渡口,有人居住。明代王姓人丁兴旺,户大人多,俗称码头王家。清同治七年(1881)筑寨时,改称马头王。后村庄变大,分为东马头王和西马头王两…[详细]
西马头王村~217村庄
北宋时,此地为渡口,有人居住。明代王姓人丁兴旺,户大人多,俗称码头王家。清同治七年(1881)筑寨时,改称马头王。后村庄变大,分为东马头王和西马头王两…[详细]
小马头王村~218村庄
清乾隆年间,李姓从马头王村迁到本庄的沙荒里垦种,并看守柳棵。后人口增多成村。因村小,故名小马头王。…[详细]
崔庄村~219村庄
清嘉庆十九年(1814)崔姓转迁至此,名崔家庄。1949年后简称崔庄。…[详细]
小河村~220村庄
清雍正元年(1723)黄河决口,村庄淹没,村中留下一条河沟。后俗称小河。…[详细]
赵堤村~221村庄
明初,赵、陈两姓从山西阳城迁此,名赵家堤、陈家堤。清同治年间筑寨,统称赵堤。…[详细]
土门村~222村庄
明洪武间,刘氏“从山西洪洞县土门村迁此。”(《刘氏族谱》序),居古路沟北沿。为纪念祖籍,仍用原籍村名,至今。…[详细]
杨街村~223村庄
明永乐年间杨氏迁此,因南有土门村,故名后土门,亦称后街。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孟姓又迁村西头定居,两姓各自按姓氏取名,孟堤、杨街。民国初年统称杨街…[详细]
曲水村~224村庄
传村东曾有南北弯曲小河,得名曲水。元延祐元年(1314)名曲水村。清乾隆七年(1742)属南路二十都。清宣统元年(1909)与村西浮水村合并,名曲水,…[详细]
大泉村~225村庄
明正统十三年(1448),黄河在八柳树北决口,村南一片汪洋,形成一个大深潭,常年有水,俗名大泉(水潭名)。后以此名为“大泉屯”。民国初年曾名富泉。后易…[详细]
南固军村~226镇乡结合区
宋代兵马在此秘密集结,攻破辽将肖银宗部在司马东摆的迷魂阵,名固军。1958年分为两个村,此村居南,故名南固军。…[详细]
北固军村~227镇乡结合区
宋代兵马在此秘密集结,攻破辽将肖银宗部在司马东摆的迷魂阵,名固军。1958年分为两个村,此村居北,故名北固军。…[详细]
张湾村~228村庄
宋代,张姓在大堤转弯处居住,名弯子村。明洪武初年,又一张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名张家湾,亦称东曲水。后刘姓在明万历年间从龙潭村转迁村西头,名刘家湾。三湾并…[详细]
朱堤村~229村庄
明永乐年间,朱姓迁小赵堤村西,名朱家堤。后简称朱堤。…[详细]
张庄村~230村庄
清雍正年间,朗公庙张街张姓和张八寨张姓迁此垦荒,得名张庄。…[详细]

地名由来:

朗公庙地名含义有三:一传明宣德七年(1432)重修玉帝庙时朗公显灵,得名朗公庙。又说有郎中常年看诊舍药,为纪念而为其建庙。三说为纪念朗公仓颉而得名。清同治元年(1862)筑寨,遂称朗公庙。

基本介绍:

新乡县朗公庙镇位于新乡市南10公里,107国道“日月同辉”标志处,东邻关堤乡、古固寨镇,南与原阳县接壤,西毗七里营镇,北靠新乡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镇51770人,61800亩耕地,总面积80.2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28个自然村。该镇连续六年被评为“市、县计划生育先进乡(镇)”;九六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小康乡(镇)。

一、境内交通条件十分便利。107国道自北向南途经全镇13个行政村,跨度13公里,新乡市高等级公路管理处就设于此;新荷铁路自西向东从我镇北端环绕而过;新原公路经镇中心与106国道连接;新修成的青龙大道及青年路,黄淮海开发路等县级公路与乡、村公路形成一个完善的公路

+查看详细朗公庙镇概况>>

荣誉排行:

2023年9月,朗公庙镇被确定为2023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2022年10月,2022年淘宝镇名单发布,朗公庙镇上榜。

2022年3月,朗公庙镇被命名为2021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朗公庙镇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镇,朗公庙镇榜上有名。

历史沿革:

明正德元年(1506)分属永兴、永安、永城、龙潭、大泉5个社。

清乾隆七年(1742)属南路。

宣统元年(1909)属四南区。

1945年置朗公庙镇,属新乡县。

1948年属五区。

1955年为朗公庙中心乡。

1958年成立朗公庙公社。

1959年属新乡市。

1961年复属新乡县。

1983年改设朗公庙乡。

1995年改置朗公庙镇。


以下地名与朗公庙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