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白庙乡 | 隶属:睢县 |
区划代码:411422206 | 代码前6位:411422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豫N |
长途区号:0370 | 邮政编码:476000 |
辖区面积:约3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73万人 |
人口密度:约98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1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白庙村 | ~201 | 乡中心区 | 唐贞观年间,于村北建白衣阁庙,以庙名村称白庙。…[详细] |
李楼村 | ~202 | 村庄 | 原名李家楼,简称今名。清初,曹芬由曹湾迁此,仍名。…[详细] |
裴堂村 | ~203 | 村庄 | 明代,裴姓居此村西端有个普陀庵,又名皇姑庙,裴姓系建庙山主,演称裴家堂,简称今名。明末,朱、李、欧阳等姓相继迁此,裴姓外迁,仍名。…[详细] |
郭店村 | ~204 | 村庄 | 据《郭氏族谱》载:郭氏本晋汾阳人。明初,郭太元携八子迁豫东,分居各地,统称八瓣郭。太元同第六子仲兴,第七子仲尧迁此,以氏名村称郭庄。清末,小荣店村并入…[详细] |
聂庄村 | ~205 | 村庄 | 据《聂氏创修家谱》载:聂氏本山西洪洞人,明初始祖同胞八人东迁,名无考,行六迁于太康、睢州一带。其八世孙于清初迁此定居,以姓名村。…[详细] |
徐阳沟村 | ~206 | 村庄 | 据《睢阳徐氏族谱》载:徐旺本福建省福州人,明初,军功授山西羽林卫千户侯。明永乐六年(1408)旺长子恭袭其职,调睢阳卫。恭弟善才、善礼随兄来睢州居城北…[详细] |
仲集村 | ~207 | 村庄 | 因距河堤、河集、周坛、大屯四集各十二里,距县城、平岗、孙聚寨、马官四集各十八里,来往行人多在此停留,故名中停集。后仲姓大户迁来居住,更名仲停集,简称今…[详细] |
王一明村 | ~208 | 村庄 | 明代,王氏由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睢州城南关,分居州西南三里屯,明末王一明由三里屯迁此建村,以人名村。…[详细] |
殷楼村 | ~209 | 村庄 | 殷氏原籍山东藤县殷家庄,清乾隆年间,殷氏一支由睢州城内迁此建楼,称殷楼。清光绪十二年(1866)殷氏南迁殷庄,董氏等姓居此,仍名。…[详细] |
土楼村 | ~210 | 村庄 | 明崇祯年间,刘氏由帝丘乡刘老庄迁此,于村西北角建土楼一座,故名。…[详细] |
赵河口村 | ~211 | 村庄 | 传北宋初年,村西河边有一渡口,赵氏于此摆渡为生,故名赵河口,明末,吴氏由长岗迁来。清康熙时,蒋氏亦迁来。仍名。…[详细] |
姜集村 | ~212 | 村庄 | 传唐代姜姓居此成集,名姜集。清康熙年间孟尚林由长岗东孟桥分居迁此,姜姓外迁,仍名。…[详细] |
袁柳村 | ~213 | 村庄 | 清康熙年间,袁姓由山西洪洞迁此建油坊,先名袁油坊后更名袁庄,因与柳庄并连后又名为袁柳。…[详细] |
李口村 | ~214 | 村庄 | 传明中期李姓迁居于此,因地处停留船舶的码头口,故名李口。…[详细] |
西朱楼村 | ~215 | 村庄 | 元代建村,地处河湾,距城八里,名村八里湾。明初,朱氏迁此建楼两幢,称双朱楼,简称朱楼。解放后同东朱楼相对,称今名。…[详细] |
鲁楼村 | ~216 | 村庄 | 鲁氏原籍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许汪家村。始祖鲁华明初为考城县令,后携子鲁贤迁睢州城内。明万历初,六世由城内迁此筑楼,名村鲁楼。清咸丰时,鲁氏外迁朱楼、郝营二…[详细] |
后阳村 | ~217 | 村庄 | 据《杨氏族谱》载:明嘉靖年间,杨河由山西五台县王全庄迁睢州东南14里杨庄。河生六子,长子杨修生二子,长子守祖居村南,称前杨,次子居前杨北,称后杨。…[详细] |
单庄村 | ~218 | 村庄 | 据传明代有一皇帝选后,选中张娘娘,回京路经此地娘娘病故,葬此,修寺院一座,名单冢寺。后有人迁来居住,村名单冢。清末冢废,民国二十年寺院毁,村更名单庄。…[详细] |
苏庄村 | ~219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苏万善授睢州教谕,遂家于睢州南关(今县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因建新城苏氏迁东关四门阁南定居。清康熙年间,苏氏由东关迁此,以氏名…[详细] |
石屯村 | ~220 | 村庄 | 明初,石氏迁此屯居,以氏名村称石屯。1949年属五区。1955年属周堂乡。1958年为周堂人民公社东朱楼生产大队。1961年为周堂区东朱楼生产大队。1…[详细] |
东朱楼村 | ~221 | 村庄 | 据《朱氏族谱》载:元末,朱元璋起兵讨元,元朝捕杀朱姓。朱氏兄弟二人改为卞姓由山西洪洞迁来隐居于双卞。后二人分居,弟居南称前卞;兄居北称后卞。明朝建立,…[详细] |
地名由来:
唐贞观年间,于村北建白衣阁庙,以庙名村称白庙。
基本介绍:
白庙乡位于城东南7公里处,辖21个村委,73个自然村,总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33996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烟叶、蔬菜等作物。
白庙乡邻城近郊,睢柘公路、石平公路贯穿全境,村村通有柏油惠济河、利民河流经白庙乡30多公里,全乡普及了程控电话,这里交发达,位置优越,土质肥沃,通讯便利,特别近几年产业结构调整实行科学种田,发展高效农业,加速了我乡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化农业转化,从分散种植到集约种植的农业转变,提高了农业的基础地位,为解决能源,投资建成了3.5万伏电变站一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今年我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又下定决心大搞小城镇建设,为今后的经济发展打下良
荣誉排行:
2016年12月,2016年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白庙乡榜上有名。
历史沿革:
明属锦衣乡。
清属郭村西南社。
1912年置二区。
1951年属五区。
1958年分属周堂、河堤、河集三公社。
1974年设白庙公社。
1984年设白庙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