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乔庙镇 | 隶属:武陟县 |
区划代码:410823107 | 代码前6位:410823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H |
长途区号:0391 | 邮政编码:454100 |
辖区面积:约5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99万人 |
人口密度:约72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8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杨村村 | ~200 | 镇中心区 | 杨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前赵村 | ~201 | 村庄 | 明初赵姓居民由山西洪洞县迁至此地定居后成村,得名赵村。后随人口增多聚落扩大,以方位分为前街、后街,清道光年间前街演称前赵村。…[详细] |
后赵村 | ~202 | 镇中心区 | 明初赵姓居民由山西洪洞县迁至此地定居后成村,得名赵村。后随人口增多聚落扩大,以方位分为前街、后街,清道光年间后街演称后赵村。…[详细] |
韩村村 | ~203 | 镇中心区 | 清道光年间从乔庙析分,由韩姓得名韩村。据明洪武十四年(1381)碑文记载:元末明初,以乔大业为首的七户,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在一小庙旁,就以乔姓和庙…[详细] |
黄村村 | ~204 | 镇中心区 | 清道光年间从乔庙析分,以黄姓得名黄村。据明洪武十四年(1381)碑文记载:元末明初,以乔大业为首的七户,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在一小庙旁,就以乔姓和庙…[详细] |
张村村 | ~205 | 镇中心区 | 张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杨洼一街村 | ~206 | 村庄 | 传明代以前此地因地势低洼、且居民多为苗姓称“苗洼”,明初杨氏家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后苗氏绝户,改称杨洼。…[详细] |
杨洼二街村 | ~207 | 村庄 | 传明代以前此地因地势低洼、且居民多为苗姓称“苗洼”,明初杨氏家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后苗氏绝户,改称杨洼。…[详细] |
杨洼三街村 | ~208 | 村庄 | 传明代以前此地因地势低洼、且居民多为苗姓称“苗洼”,明初杨氏家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后苗氏绝户,改称杨洼。…[详细] |
刘庄村 | ~209 | 村庄 | 传清末这一带盛产盐碱,程封刘氏族人迁此以熬盐碱为生,后定居成村,因村落较小,得名小刘庄。…[详细] |
马宣寨村 | ~210 | 村庄 | 传元代称许寨,明代此地出了一位名叫马宣的天官,后改称马宣寨。…[详细] |
张寨村 | ~211 | 村庄 | 传明代张姓人家中有人在朝中做官,得名张家寨,后简称张寨。…[详细] |
前堤村 | ~212 | 村庄 | 传明初冯氏家族由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的古阳堤上,以姓氏得名冯堤。后因人口增多,以堤为界南北分居,堤南得名前冯堤。…[详细] |
后冯堤村 | ~213 | 村庄 | 传明初冯氏家族由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的古阳堤上,以姓氏得名冯堤。后因人口增多,以堤为界南北分居,堤南得名前冯堤。…[详细] |
冯庵村 | ~214 | 村庄 | 传此地原为黄河故道,清末有人相继从冯堤、邸郃等村到此垦荒、熬碱,搭庵成片,形成村落,以姓氏得名冯庵。…[详细] |
邸合村 | ~215 | 村庄 | 据《魏书·食货志》载,北魏时期官府在此设贮粮所而得名邸阁。清代误写为“邸郃”。…[详细] |
孟村村 | ~216 | 村庄 | 含义有三:一说由孟姓得名。二说据宋绍圣四年(1098)重建商王庙大殿碑记载:“···东有孟津之口”。清康熙九年(1680年)《覃怀志》古绩部分载:“盟…[详细] |
冯丈村 | ~217 | 村庄 | 传原为冯、张两姓共居村落,以两姓得名“冯张”,后演写为”冯丈“。…[详细] |
宋陵村 | ~218 | 村庄 | 传明洪武年间宋、王两姓由山西洪洞县迁移居住成村,因村坐落“九女星”坟内,以宋姓得名宋陵。…[详细] |
商村村 | ~219 | 村庄 | 据清咸丰五年(1855)付氏家谱载:“商王庙元时碑有富乐村之名,或者我始乐居于此,因是名乡。后因商王庙宇转为商村”。由此可知,商村由商王庙得名。…[详细] |
陈村村 | ~220 | 村庄 | 传明初居民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因陈姓居多,得名陈村。…[详细] |
李村村 | ~221 | 村庄 | 李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千村村 | ~222 | 村庄 | 传明初此地因石、柴两姓居住原称石庄、柴村,明洪武十四年(1381)千氏家族从洛阳孟津迁至两村之间居住,后并繁衍壮大,统称千村。…[详细] |
关王庙村 | ~223 | 村庄 | 传此地原名五杨庙、六柏堂,清康熙年间因村中有关王庙,以庙名村。…[详细] |
周村村 | ~224 | 村庄 | 传明初周氏族人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定居后成村,得名周村。…[详细] |
杜村村 | ~225 | 村庄 | 传明洪武年间杜姓居民由山西省洪洞县迁移而来,以姓氏得名杜家庄,后简称杜村。…[详细] |
詹堤村 | ~226 | 村庄 | 传明代初期詹氏族人从山西平阳迁至此地一段土堤半坡上居住,得名詹家堤,后简称詹堤。…[详细] |
马村村 | ~227 | 村庄 | 传明初马氏族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后成村,得名马家村,后简称马村。…[详细] |
地名由来:
据明洪武十四年(1381)碑文记载:元末明初,以乔大业为首的7户,由山西洪洞县迁此,依庙建村,以乔姓和庙取名乔家庙,简称“乔庙”。
基本介绍:
乔庙乡位于焦作市武陟县最东部,全乡总面积55平方公里,4.1万亩耕地,4.4万口人,是一个农业大乡,辖29个行政村。前赵村、后赵村、韩村、张村、杨村、黄村、杨洼一街、杨洼二街、杨洼三街、刘庄、马宣寨、张寨、前堤、后堤、冯庵、邸邰、孟村、冯丈、宋陵、商村、千村、李村、陈村、关王庙、周村、杜村、占堤、马村。
荣誉排行:
2023年9月,乔庙镇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乡镇。
2023年8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乔庙镇(大米)榜上有名。
2022年3月,乔庙镇被命名为2021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2021年10月,农业农村部认定乔庙镇为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水稻)。
2020年11月,乔庙镇被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历史沿革:
明属武陟县千秋乡。
清属武陟县富一里、富二里。
1945年属武陟县古阳乡。
1948年先后属武陟县八区、七区。
1953年并村建乔庙乡。
1955年设乔庙中心乡。
1956年改乔庙乡。
1958年成立乔庙公社。
1983年复名乔庙乡。
2017年撤销乔庙乡,设立乔庙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