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桥乡 | 隶属:尉氏县 |
区划代码:410223206 | 代码前6位:410223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豫B |
长途区号:0371 | 邮政编码:475000 |
辖区面积:约6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2万人 |
人口密度:约61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0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大桥村 | ~200 | 镇中心区 | 刘氏家族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位于康沟河西岸,为出行方便,刘氏在河上修建一座两孔砖拱大桥,造型比较美观,规模较大,方圆几十里都知道,故名大桥。因村民委…[详细] |
席苏村 | ~201 | 镇乡结合区 | 原名小王庄,姓王的以编席为生,姓苏的迁入,跟姓王的学编席。后村中王姓又迁到寄庄王,只剩下苏姓居此,更名席苏。因村民委员会位于席苏故名。…[详细] |
要井村 | ~202 | 镇乡结合区 | 传说中有一口井,井水清澈甘甜。后有一妖精占据此井,危害四邻,连过路客商也深受其害。此事惊动玉帝,便命天兵用一大青石将井口封死,从此妖怪再也不出来了。人…[详细] |
马庄村 | ~203 | 镇乡结合区 | 马姓最早居此建村,故名马庄。因村民委员会位于马庄故名。…[详细] |
崔家村 | ~204 | 村庄 | 崔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清末在此打一土寨,名太和寨。后崔姓氏族人口居多,更名崔家。因村民委员会位于崔家故名。…[详细] |
孔家村 | ~205 | 镇乡结合区 | 孔姓最早居此建村,故名孔家。因村民委员会位于孔家故名。…[详细] |
许庄村 | ~206 | 镇中心区 | 明洪武年间,许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许庄。因村民委员会位于许庄故名。…[详细] |
大李庄村 | ~207 | 镇中心区 | 明初,李姓兄弟从洪洞县大槐树村迁徙而来,形成一个非常大的村落,故名大李庄。因村民委员会位于大李庄故名。…[详细] |
要庄村 | ~208 | 镇中心区 | 要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河湾要村 | ~209 | 镇乡结合区 | 清末发大水,大水过后,低洼地段自然形成河流,名康西河。要庄村民外迁西南岗上,居住在河的一个拐弯处,故名河湾要。因村民委员会位于河湾要故名。…[详细] |
姜庄村 | ~210 | 镇中心区 | 姓姜姓最早居此建村,故名姜庄。因村民委员会位于姜庄故名。…[详细] |
花村铺村 | ~211 | 镇中心区 | 以前此地地势低洼,人们常年刮硝熬碱为生,且村内全姓吴,故名坡吴庄。后村中有一个叫吴花村的人,在此地设店铺,坡吴庄演变为花村铺。因村民委员会位于花村铺故…[详细] |
大路王村 | ~212 | 镇乡结合区 | 有一个秀才叫王三营,家盖有一座高大的楼,名大楼王,后村以楼名。1923年,有位叫路长安的教书先生,德高望重,人们为纪念路老先生,更名大路王。因村民委员…[详细] |
岗东村 | ~213 | 镇乡结合区 | 因处于南北岗东边,且蔡姓居多,故名岗东蔡。因村民委员会位于岗东蔡故名。…[详细] |
大苏村 | ~214 | 镇乡结合区 | 苏姓由洪洞县迁此建村,后村子不断壮大,故名大苏。因村民委员会位于大苏故名。…[详细] |
冯村村 | ~215 | 镇乡结合区 | 地势属两岗加一洼,且当地人散居在七个村落,遭受数次水灾后,最后合在一起,人称“缝街”。由于村中一位名中医姓冯,医术高超,到此求医的人很多,村名演变为冯…[详细] |
岗刘村 | ~216 | 镇乡结合区 | 因座落在一土岗北部,刘姓最早居此建村,故名岗刘。因村民委员会位于岗刘故名。…[详细] |
通院村 | ~217 | 镇乡结合区 | 该聚落原由南北相望的通桥集、柳院两个小自然聚落组成,村名从两个自然聚落名中各取一字,故名通院。后该聚落分为南、北通院,二者仍合称通院。因村民委员会位于…[详细] |
大槐树村 | ~218 | 镇乡结合区 | 村中有一庙院,庙院有一颗大槐树,周边住有几户人家。一天有位学者路过此地,在大槐树下乘凉,村人热情待客。学者很感动,就问这个村叫啥,人们说屏风岗。学者说…[详细] |
碾陈村 | ~219 | 村庄 | 陈姓最早居此建村,村民以碾米为业,故名碾陈。因村民委员会位于碾陈故名。…[详细] |
湾里马村 | ~220 | 村庄 | 清代,此处是一河湾,人们在此放马。后来孔沟村东迁至此,在牧马的河湾处建村,故名湾里马。因村民委员会位于湾里马故名。…[详细] |
新刘庄村 | ~221 | 村庄 | 一天下午,有位刘姓人牵着一头牤牛路过此地,此地有条河,河水太大,刘姓人渡不过河,就住在此地。后来有一女人也因河水太大渡不过去,住在此地。由于机缘巧合两…[详细] |
常王村 | ~222 | 镇乡结合区 | 常姓、王姓人家最早在此定居建村,故名常王。后常姓人逐渐减少消失,现王姓人居多,村仍名常王。因村民委员会位于常王故名。…[详细] |
十里铺村 | ~223 | 镇中心区 | 因距县城十华里,设有店铺,故名十里铺。因村民委员会位于十里铺故名。…[详细] |
七里河村 | ~224 | 镇中心区 | 原名齐邻河。在这个地方有个姓齐的地主,周围的土地全部归他所有。这个姓齐的大户出门总觉得坐马车不舒服,就让他的长工和佃农在村北侧开挖了一条到县城的河道,…[详细] |
南台村 | ~225 | 镇中心区 | 南台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周庄村 | ~226 | 镇中心区 | 周姓在此最早居住成村,故名周庄。因有重名村,2017年更名北周庄。因村民委员会位于北周庄故名。…[详细] |
老鸦刘村 | ~227 | 镇乡结合区 | 因古时此地森林茂密、草木丰盛,许多乌鸦在此筑巢安家,刘姓定居在此,繁衍生息,形成2个刘姓为主的自然聚落。东部聚落叫东老鸦刘,西部聚落叫西老鸦刘,二者合…[详细] |
寺前刘村 | ~228 | 镇中心区 | 寺前刘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麦仁店村 | ~229 | 村庄 | 西汉末年王莽带兵追赶皇族刘秀,刘秀路过村西已是人困马乏,饥饿难忍,正遇上去地里给丈夫送饭的张有才之妻,刘秀说明情况,张妻十分同情,便把给丈夫送的麦仁汤…[详细] |
地名由来:
因俞氏在村东建一大石桥,村以桥名,称大桥。
基本介绍:
尉氏县辖乡。1963年设大桥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中部紧靠县城,面积68平方公里,人口4.2万。密(县)杞(县)、郑(州)周(口)、开(封)许(昌)公路交会过境。辖大桥、席苏、要井、马庄、崔家、孔家、许庄、梁庄、要庄、姜庄、河湾要、花村铺、七里河、南台、寺前刘、东老鸦刘、周庄、十里铺、常王、新刘庄、湾里马、碾陈、大槐树、通院、岗刘、冯村、大苏、岗东蔡、大路王29个村委会。工业以建材、造纸、化工、橡胶、服装加工、棉短绒加工、木材加工为主,其中棉短绒加工为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蔬菜。
荣誉排行:
2023年9月,大桥乡被确定为2023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2022年3月,大桥乡被命名为2021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2021年12月,河南省爱卫办命名大桥乡为2021年度河南省健康乡镇。
历史沿革:
1912年属河南省豫东道尉氏县。
1948年属城关区。
1952年称大桥小乡,属第一区。
1956年撤乡属城关镇。
1958年属城关人民公社。
1961年建大桥公社。
1963年大桥、大槐树、门楼任三个小公社合并,称大桥公社。
1975年析出门楼任公社。
1983年改称大桥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