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板桥镇 | 隶属:太康县 |
区划代码:411627107 | 代码前6位:411627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P |
长途区号:0394 | 邮政编码:466000 |
辖区面积:约12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3万人 |
人口密度:约42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3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板桥村 | ~201 | 镇中心区 | 清乾隆元年(1736)村西有一西北邻东南的小清水河,由于干农活来往趟水,行走不便,人们就用红石墩、青石板修建了一座两拱桥,取村名板桥。…[详细] |
冢子杨村 | ~202 | 村庄 | 明太祖洪武年间朱元璋大将常遇春在此作战,村内死无一人,后杨姓迁此居住,取名冢子杨。…[详细] |
大朱家村 | ~203 | 村庄 | 清乾隆年间朱姓村民来祖迁此建村定居,因人多、村大,取村名大朱家。…[详细] |
陈楼村 | ~204 | 村庄 | 明永乐元年(1403)有车、陈两家。后车姓在村中盖起一座楼,取村名为车楼,后车姓绝嗣,陈姓兴旺,更名为陈楼。…[详细] |
店子李村 | ~205 | 村庄 | 清嘉庆十四年(1809)因叶姓较多村庄临大新至周口的大路,叶姓开有客店,故取名叶家店。后因叶姓人逐渐减少,而李姓人自中其从李庄迁至叶家店,人口逐渐增多…[详细] |
付寨村 | ~206 | 村庄 | 明末谢姓村民来祖迁此建村居住,取名谢桥。后因谢姓绝嗣,付姓人多,故更名为付寨。…[详细] |
张君白村 | ~207 | 村庄 | 清初有兄弟二人,一个叫张君白,一个叫张士白迁此居住,后因片名灾害,张士白迁往逊母口南居住,张君白留此地,取名张君白。…[详细] |
轩堂村 | ~208 | 村庄 | 清初轩姓兄弟三人迁此居住建村,后建有庙堂,取名轩堂。…[详细] |
郑庄村 | ~209 | 村庄 | 明末清初郑姓村民来祖迁此居住建村,取名郑庄。…[详细] |
业寨村 | ~210 | 村庄 | 业寨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丁集村 | ~211 | 村庄 |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36)从东一公里鸡冢集迁此,取名为彰德集。后寨南一里有一名叫丁三豹的人,有钱有势,把彰德集改为丁集。…[详细] |
河沿张村 | ~212 | 村庄 | 清初村中有一西北邻东南流向的小清水河,河岸张姓较多,故取村名河沿张。…[详细] |
兵马张村 | ~213 | 镇乡结合区 | 明弘光元年(1645)张姓村民来祖迁此建村定居,数年后张姓家族出一位兵马师职位的武官,取村名兵马张。…[详细] |
后席村 | ~214 | 镇乡结合区 | 清乾隆元年(1736)为席庄,席姓占主户。后来部分席姓迁居村南2公里处安家,称前席,故更名为后席。…[详细] |
大王庄村 | ~215 | 村庄 | 南北朝大梁大同八年(542)王姓村民迁此建村居住,又因村大、人多,取村名大王庄。…[详细] |
崔庄村 | ~216 | 村庄 | 清末崔姓村民来祖迁此建村定居,取名崔庄。…[详细] |
王公府村 | ~217 | 村庄 | 明武宗十六年(1501)武举王公在此建造府邸一座,取名王公府。…[详细] |
杜店村 | ~218 | 村庄 | 据《赵氏家谱》记载,明崇祯元年(1628)张杜村有一杜姓人家在此开店,取村名杜店。…[详细] |
董张村 | ~219 | 镇乡结合区 |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原名胡家村。后胡姓绝嗣,张姓兴旺,娶西董庄之女,以二姓为村名,取村名董张。…[详细] |
东张村 | ~220 | 镇乡结合区 | 元末明初,张姓村民来祖迁此建村居住,因位置靠东,取村名东张。…[详细] |
西张村 | ~221 | 镇乡结合区 | 清光绪年间张姓来祖迁此建村居住,因村东有一张庄,故取名西张。…[详细] |
影张村 | ~222 | 村庄 | 明洪武元年(1368)张姓村民来祖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此地,因村前有一井,井旁有一大树,有树影照着井,取名影张。…[详细] |
谷羊寺村 | ~223 | 镇乡结合区 | 明洪武元年(1368)张姓迁此居住。村西有一寺院,寺院里有两只石头羊,不知何因,丢失一只,剩下一只,成为孤羊,孤与谷同音,取村名谷羊寺。…[详细] |
罗家村 | ~224 | 村庄 | 清雍正年间罗姓迁此建村居住,取名罗家。1949年属太康县第五区(常营)。1958年8月成立罗家生产大队,属常营公社。1965年7月划属板桥公社。198…[详细] |
谢家村 | ~225 | 村庄 | 宋太祖末年(976)谢姓村民来祖迁此建村居住,取名谢家。…[详细] |
永宁岗村 | ~226 | 村庄 | 东汉初期因地壳变动,该地出现一岗,人们在附近定居,为图吉利,永保安宁,取名永宁岗。…[详细] |
大梁庄村 | ~227 | 村庄 | 明崇祯十八年(1646)梁姓村民来祖迁此建村定居,当时因居住分散,位于东边,取村名大梁庄。…[详细] |
大陆岗村 | ~228 | 村庄 | 明洪武元年(1368)从山西洪洞县迁入一拨人落户该地,因从南向北由土岗形成,众人取村名大陆岗。…[详细] |
河沿刘村 | ~229 | 村庄 | 清崇德元年(1636)刘姓迁此建村居住,当时村东有一条自北向南流向的小清水河,取村名河沿刘。…[详细] |
菜园村 | ~230 | 村庄 | 清乾隆十二年(1747)张姓村民来祖从扶沟县迁此建村定居,后因大部分农户以种菜为生,曾有72根菜担的称呼,后更名为大菜园。…[详细] |
庞赵村 | ~231 | 村庄 | 明洪武元年(1368)赵、庞两姓村民来祖迁此建村居住,取名庞赵。…[详细] |
双陵寺村 | ~232 | 村庄 | 商朝末年有两个王子在此定居并葬于此地,又因有一座庙宇,取名双陵寺。…[详细] |
施庄村 | ~233 | 村庄 | 明洪武元年(1368)施姓村民来祖迁此居住建村,取村名施庄。…[详细] |
地名由来:
清乾隆元年(1736)村西有条小清水河,由于干农活来往趟水,行走不便,人们就用“红石墩、青石板”修建了一座两拱桥,取名板桥。
基本介绍:
太康县辖乡。1965年建板桥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西,距县城22公里。面积125平方公里,人口5.3万。许(昌)郸(城)地方铁路、扶(沟)太(康)公路过境。辖河沿张、西张、大王庄、冢子杨、丁集、东张、王公府、张君白、叶寨、兵马张、杜店、大牛家、郑庄、双陵寺、永宁岗、陈楼、轩堂、蔡元、大梁庄、付寨、板桥、施庄、罗家、李庄、董张、庞赵、谢家、景张、后席、大陆岗、谷羊寺、崔礼3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农机修造厂。农业主产小麦、棉花、花生、大豆等。林业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6万多立方米。
荣誉排行:
2023年9月,板桥镇被确定为2023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历史沿革:
1949年属太康县第五区(常营)。
1965年成立板桥人民公社。
1983年更名为板桥乡。
1999年改置板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