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汝南县 > 金铺镇

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金铺镇

[移动版]
地名:金铺镇隶属汝南县
区划代码:411727106代码前6位:411727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豫Q
长途区号:0396 邮政编码:463000
辖区面积:约71.36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5.98万人
人口密度:约838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个社区、16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金铺社区~001镇乡结合区
《后汉书·独行列传》记载,邑人张邵与山东金乡人范式结为生死之交,义感乡邻。成语典故“鸡黍相待”“范张之交”即出于此。后人以范式家乡金乡之名,称张邵故里…[详细]
前张社区~002镇中心区
1981年5月,由刘花门大队张庄迁出建村,此村居南,为与原张庄区分改名前张庄。…[详细]
姚寨村~201镇乡结合区
传大禹治水时期,原居于姚墟(唐《括地志》记载今河南濮阳)的舜帝后代迁此始居,为防野兽侵扰种植枳树于村周围,故名姚寨。…[详细]
潘湾村~202村庄
清初,潘姓从外地迁此,居北汝河转湾处,故称潘湾。…[详细]
刘门村~204村庄
清代,因该庄以刘姓为主且庄内有一座花门楼(地方俗语,指装饰描画的比较漂亮的古楼房),得名刘花门。…[详细]
金赵村~205村庄
清初,赵姓和金姓居住在此,故名金赵庄。1958年8月,由大夏庄、桂王庄、陈王庄、前李庄、小鲁庄、邱庄、李庄等组建金赵庄生产大队,属八一人民公社。195…[详细]
老金村~206村庄
清末,金姓从北方迁来,子孙繁衍较多,建村较早,故称老金庄。…[详细]
耿庄村~207村庄
明初,耿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耿庄。…[详细]
小邱村~208村庄
明初,邱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得名小邱庄。…[详细]
高庄村~209村庄
明初,从大高庄分出,村小人少,故名小高庄。…[详细]
大吴村~210村庄
明末,吴姓从外地迁此得名吴庄。后吴姓两兄弟分成两庄,老大所在村称大吴庄。…[详细]
霍寨村~211村庄
清初,王姓、霍姓在此筑寨居住,得名王霍寨。…[详细]
陈庄村~212村庄
清初,陈姓从现三门闸迁此建村,得名陈庄。…[详细]
康庄村~213村庄
由康姓人建庄,故名康庄。清末康姓迁走,村名沿用。…[详细]
李庄村~214村庄
明初,李姓从外地迁此建村,得名李庄。1958年8月,由半坡店、捻王、文庄、康庄、任庄、史庄、付庄、小魏庄组建李庄生产大队,属卫星人民公社。1959年3…[详细]
宋寨村~215村庄
清初,有一宋姓地主在此建高墙筑寨安家,后人称宋寨。…[详细]
俄庄村~216村庄
明初,有三姐妹从外地迁来,其中二妹嫁夫叫牛民,定居于此,故名牛庄。后讹传为今名。…[详细]
徐庄村~217村庄
宋代,徐姓居此,故名徐庄。1958年8月,由黄庄、朱洼、苏楼、柿园、前柿园、沟溃、小郭庄、徐庄、李塘埠口建徐庄生产大队,属金铺人民公社。1961年9月…[详细]

地名由来:

据《后汉书·独行列传》记载,邑人张邵与山东金乡人范式结为生死之交,义感乡邻,后人以范式家乡金乡之名,称张邵故里为金乡镇。明代始设递铺,村名金乡铺,简称金铺。

基本介绍:

汝南县金铺镇地处汝南北部,素有汝南北大门之称,南依汝南县城(12公里),北靠上蔡县城(18公里),西临全国最大的人工平原水库──宿鸭湖。全镇辖18个行政村, 197 个村民组, 52800人,71055亩耕地。

金铺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美,盛产小麦、玉米、芝麻、花生等农作物;畜牧、养殖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电力、通讯十分发达。省道开龚公路纵贯南北,县道张留公路横跨东西,25公里的砖碴路面环镇主干路与十几个村委相接;境内11万伏变电站连接万家,入户率达100%,形成纵横交织的农电网络;新建电讯塔一座,已开通1000门光缆程控电话,传真通讯直达海内外。

经济特色:

+查看详细金铺镇概况>>

历史沿革:

清代称金乡店。

1913年属汝南县。

1935年属二区金乡铺店、洪山庙、马常河店。

1938年属五区常河、永固、双河联保。

1940年称金铺乡。

1958年成立卫星公社。

1959年改为金铺公社。

1961年属金铺区金铺、张楼、冀店公社。

1962年复为金铺公社。

1977年分出河北、方桥、杨沟、邢桥、姚湾、庙东、守法里、王沟、张楼9个生产大队成立张楼公社,并将留盆公社的小邱、金赵、老金、耿庄4个大队划入金铺公社。

+查看详细金铺镇历史沿革>>


以下地名与金铺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