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城郊乡 | 隶属:杞县 |
区划代码:410221213 | 代码前6位:410221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豫B |
长途区号:0371 | 邮政编码:475000 |
辖区面积:约3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7万人 |
人口密度:约84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7个社区、15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南花园社区 | ~001 | 镇乡结合区 | 传明朝嘉靖年间,候姓大户官员在此地建有大花园,花园南住户渐多成村,故名。…[详细] |
西十里社区 | ~002 | 镇乡结合区 | 西十里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七里岗社区 | ~003 | 镇乡结合区 | 原名黄土岗,村内由岗,居民分住岗之南北,岗南称前岗,岗北称后岗,久后岗平,前后岗合二为一,因距县城七华里,改名为七里岗。…[详细] |
邵洼社区 | ~004 | 镇乡结合区 | 唐代其邵世祖先邵和重,从砀山安乐亭迁到此地,因村前低洼,取名邵洼。…[详细] |
袁洼社区 | ~005 | 镇乡结合区 | 传明代袁姓居此,因地势较洼,故名袁洼。清属花园社。1912年属花彭西联保。1938年属理顺乡。1949年属葛岗区。1958年成立袁洼生产大队,属葛岗人…[详细] |
官刘砦社区 | ~006 | 镇乡结合区 | 官刘砦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林庄社区 | ~007 | 镇乡结合区 | 明代,村有林某系摇铃大夫,人称林大夫庄,清代演变成大林庄,简称林庄至今。…[详细] |
梁堂村 | ~200 | 镇中心区 | 传一名官员在此养马,石槽两个,一在潘庄(今南北村),一在,因在南,故名前石槽。明代受洪水袭击后,梁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改名为梁堂。…[详细] |
东十里铺村 | ~201 | 镇乡结合区 | 传明、清时期,是迎送过往官宦之地,又距城东十华里,曾有十里长亭之称,故名东十里铺。…[详细] |
张洼村 | ~202 | 镇乡结合区 | 张洼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唐寨村 | ~203 | 镇乡结合区 | 传清代皇帝侄儿“僧王”率师到此镇压太平军,以木筑寨,屯军长驻,后弃寨而去,唐姓迁此安居,取名唐寨。…[详细] |
老徐庄村 | ~204 | 镇乡结合区 | 据的明代徐御史墓碑记载:徐姓定居名徐庄,后人为了和本县其他徐庄区别,因建村较早,冠以“老”字改为老徐庄。…[详细] |
坡吴村 | ~205 | 镇乡结合区 | 明代仅有茅屋两间,为过往穷人暂息之地,称为“破屋”,后吴姓迁此,建村于河坡之南,因原名不雅,改称坡吴。因村委会位于坡吴,故名坡吴村民委员会。…[详细] |
马头村 | ~206 | 镇乡结合区 | 宋朝赵匡胤开挖运粮河(惠济河),在此设一处码头,繁衍成村,名码头,后讹为马头。随着人口增加,又有东西之分。…[详细] |
朱寨村 | ~207 | 镇乡结合区 | 明初朱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名从朱寨。…[详细] |
豆贵寨村 | ~208 | 镇乡结合区 | 传唐代窦一虎曾屯兵此地,名为窦府寨,后演变成豆贵寨。…[详细] |
平厂村 | ~209 | 镇乡结合区 | 传明末是个大碱厂,又因平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故名。…[详细] |
和庄村 | ~210 | 镇乡结合区 | 和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赵楼村 | ~211 | 镇乡结合区 | 传清道光年间,县城有一人赵三麻(绰号)在城西北购田800亩,建楼三间,故名赵楼。…[详细] |
杨巴庄村 | ~212 | 镇乡结合区 | 清初名杨潘庄,后因杨姓出一拔贡,改称杨八庄,在后化称为杨巴庄。…[详细] |
仁里寨村 | ~213 | 镇乡结合区 | 传明代尹、李二姓在此定居,命名为尹李寨,后演变为仁里寨,…[详细] |
北花园村 | ~214 | 镇乡结合区 | 传明朝嘉靖年间,候姓官员在此建一花园,以后住户渐多成村,取名花园,后按方位称南、北花园。…[详细] |
地名由来:
因所辖区域位于城乡结合部而得名。
基本介绍:
杞县辖乡。1949年属城关区,1992年由城关镇析设城郊乡。面积32平方公里,人口2.7万。106国道过境。辖张洼、东十里、老徐庄、唐寨、坡吴、朱寨、豆贵寨、和寨、梁堂、赵楼、平厂、南花园、北花、仁里寨、西十里、七里岗、邵洼、元洼、宫刘寨、林庄、马头、杨巴庄2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棉花。
历史沿革:
1949年属城关区。
1991年由原城关镇、原五里河镇划出部分村庄,置城郊乡,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