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射桥镇 | 隶属:平舆县 |
区划代码:411723104 | 代码前6位:411723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Q |
长途区号:0396 | 邮政编码:463000 |
辖区面积:约64.9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23万人 |
人口密度:约80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2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东关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射桥集东部称东关,西部称西关,该社区居委会位于东关,故名。…[详细] |
西关社区 | ~002 | 镇乡结合区 | 射桥集东部称东关、西部称西关故名。清朝属汝宁府。民国年间属汝南县射桥联保处。1949年属汝南县三区(射桥)射桥乡。1951年属平舆县射桥十区射桥乡。1…[详细] |
永塘村 | ~200 | 村庄 | 因村民委员会区域内有永乐和韦塘,各取一字故名。…[详细] |
刘庄村 | ~201 | 村庄 | 清光绪年间,刘姓迁此定居,成村后得名刘庄。…[详细] |
后刘村 | ~202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刘氏兄弟三人,老大、老二住南刘庄,老三在居住,因在南刘庄北,故名后刘。…[详细] |
大孙村 | ~203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孙姓两兄弟,后分家。老大分得此地,成村后得名大孙庄。…[详细] |
大王村 | ~204 | 村庄 | 明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王姓三兄弟,老大居住此地,成村后得名大王庄。…[详细] |
古城村 | ~205 | 村庄 | 春秋时期是沈国的国都,为纪念此历史事件,取名古城。…[详细] |
马庄村 | ~206 | 村庄 | 清顺治年间,马姓富户在祖坟前放有石狮、石马,成村后定村名为石狮子马庄,民国初期石狮、石马被毁村名改为马庄。…[详细] |
张柏坟村 | ~207 | 村庄 | 明崇祯年间,张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成村后名张庄,因在坟上栽柏树故名张柏坟,后来张柏坟又分为前张柏坟和后张柏坟,在南,名前张柏坟。…[详细] |
单老村 | ~208 | 村庄 | 明崇祯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单姓人建村,因建村早,为姓单的老家,得名单老。…[详细] |
王湾村 | ~209 | 村庄 | 明嘉靖年间,王姓兄弟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在洪河湾处,成村后得名王湾。…[详细] |
臧楼村 | ~210 | 村庄 | 明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臧姓兄弟两人定居,后盖一楼房,成村后得名臧楼。…[详细] |
永乐村 | ~211 | 村庄 | 清雍正年间,县令毕超修此寨,后来寨被加固,称雍乐寨,因“雍”和“永”同音,后演化为永乐。…[详细] |
地名由来:
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养由基,射箭能百步穿杨。楚共王十六年(前598),楚晋交战于激水,晋将魏锜射中楚王眼,楚王命养由基回射,一箭射死魏锜,晋帅倒兵溃,楚国取胜。宋代当地人为纪念养由基,在激水(现茅河)口上建一座石桥,取名射桥。
养由基,嬴姓 ,养氏,字叔,名由基(亦作繇基),公元前7世纪出生于养国(今安徽省临泉县杨桥镇)。 养由基自小就很会射箭,双手能接四方箭,两臂能开千斤弓,被称为神箭手。 楚庄王时,令尹(相当于宰相)斗越椒叛乱。庄王张榜招贤:“胜越椒…… 养由基详细信息++
基本介绍:
射桥镇位于平舆县城21公里处,是平舆县至上蔡县捷径之地。洪河,茅河纵横穿境而过,给射桥带来了悠久的历史。本区共辖14个行政村,186个村民组,62385亩耕地,52315人。该镇离107国道70公里,离106国道60公里,平--射公路,射--留公路纵横而过,交通便利,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射桥镇属淮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是我县油菜生产基地。农作物种类繁多,以盛产小麦、玉米、芝麻、豆类、蔬菜而驰名。小麦年产2000万公斤,品质优良。优质白芝麻年产300万斤,色泽纯正、含油量高。素以""射桥芝麻王""之美称而享誉国内外。射桥镇敞开了区域大门,乡镇企业发展更为迅速。建成了东西
荣誉排行:
2020年9月,射桥镇被确定为2020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2014年7月,射桥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历史沿革:
明、清时属汝阳县。
1938年属汝南县。
1949年为汝南县三区射桥乡。
1950年属汝南县十三区(庙湾)。
1951年属平舆县,10月为平舆县十区。
1956年建立射桥中心乡。
1957年称射桥乡。
1958年成立射桥人民公社。
1977年析出十字路人民公社。
1984年改称射桥乡。
1997年撤乡设射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