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井店镇 | 隶属:内黄县 |
区划代码:410527102 | 代码前6位:410527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E |
长途区号:0372 | 邮政编码:455000 |
辖区面积:约47.8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2万人 |
人口密度:约87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5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邵村村 | ~201 | 村庄 | 据明代前邵姓建村,故以姓氏得名邵村,沿用至今。清同治六年(1867)《滑县志》载有“邵村”。…[详细] |
杨河道村 | ~202 | 村庄 | 据因地处黄河故道,故称河道,后因杨姓居多改称杨河道,沿用至今。清乾隆四年(1739)《内黄县志》载有“小河道”。…[详细] |
绳王尉村 | ~203 | 村庄 | 据村落形成于明弘治十六年(1521),从山西洪洞迁来王、刘、丁三户,靠近王尉村而居,随着人口的繁衍,并多以加工麻绳为副业,故取名为绳王尉,沿用至今。清…[详细] |
李河道村 | ~204 | 村庄 | 据因地处黄河故道岸南而得名“河道”村,清末,随着李姓人口增多,亦称李河道沿用至今。清嘉庆十一年(1806)《开州志》载有“东河道”。…[详细] |
后拐村 | ~205 | 村庄 | 据原村既西冯村,南北走向的一条大街,俗称南北拐,因都是姓赵,又称赵拐。后由于黄河发大水把村庄冲毁,搬迁现址,俗称前后拐,演变为后拐沿用至今。清同治六年…[详细] |
东江村 | ~206 | 村庄 | 原村名江村,以方位得名东江村,沿用至今。清同治六年(1867)《滑县志》载有“东江村”。…[详细] |
王岗村 | ~207 | 村庄 | 据明洪武年间,王姓始祖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位于张王尉东沙土岗上,故名王岗王尉。后简称王岗,沿用至今。清光绪十八年(1892)《内黄县志》载有“王岗王…[详细] |
元卜村 | ~208 | 村庄 | 传此村四周地势较高,形似元宝,故起名元宝村。后演变为元卜,沿用至今。清同治六年(1867)《滑县志》载有“元卜”。…[详细] |
韩王位村 | ~209 | 村庄 | 韩王位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西冯村 | ~210 | 村庄 | 据李氏祖碑记载,李姓始祖于明末崇祯年间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距大冯较近,而得小冯,后以方位更名为西冯村,沿用至今。清同治六年(1867)《滑县志》载有…[详细] |
高王尉村 | ~211 | 村庄 | 据明前既有“王尉”。明初高姓先祖从山西迁此故名高王尉,沿用至今。清光绪十八年(1892)《内黄县志》载有“高王尉”。…[详细] |
丁江村 | ~212 | 村庄 | 传原村名江村,后因丁姓居多,故名丁江村,沿用至今。清乾隆四年(1739)《内黄县志》载有“江村”。…[详细] |
齐村村 | ~213 | 村庄 | 传齐姓迁此建村,故以姓氏得名齐村,沿用至今。清同治六年(1867)《滑县志》载有“齐村”。…[详细] |
海头村 | ~214 | 村庄 | 据原名北奶头,因清代一位将军不满朝廷的对内残暴和对外屈膝投降政策而举兵反抗,遭朝廷缉拿躲入,百姓为保护这位爱国将军,决定改变村名,以迷惑追捕官兵,又因…[详细] |
北街村 | ~215 | 村庄 | 据井店得名并形成于隋唐时期,隋唐之前,有一井姓人家在此开了一家起火店,名“井家老店”,而后世出土的“墓志铭”记载,井店确有井姓人家在此居住,井店因此得…[详细] |
西梨园村 | ~216 | 村庄 | 据王姓始祖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大王庄迁来,当时以犁掩地为界,故原名犁掩村,村落在现址南。三世时弟兄5人,老四在村北另行建屋居住,因离梨园较近,故…[详细] |
东梨园村 | ~217 | 村庄 | 据王姓始祖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大王庄迁来,当时以犁掩地为界,故原名犁掩村,村落在现址南。三世时弟兄5人,老四在村北另行建屋居住,因离梨园较近,故名…[详细] |
小集村 | ~218 | 村庄 | 据传说宋代曾在此长期屯兵,某年有一太尉奉旨来此慰问将士,为了纪念取村名为王尉村,后此处形成一集市,称小集沿用至今。清乾隆四年(1739)《内黄县志》载…[详细] |
东街村 | ~219 | 村庄 | 据井店得名并形成于隋唐时期,隋唐之前,有一井姓人家在此开了一家起火店,名“井家老店”,而后世出土的“墓志铭”记载,井店确有井姓人家在此居住,井店因此得…[详细] |
西五村 | ~220 | 村庄 | 由王庄、史街、焦街、卢街、张街5道街组成,各“街”都叫王尉,均以姓氏定名,1949年后划归一个行政村,故称西五村,沿用至今。清光绪十八年(1892)《…[详细] |
南街村 | ~221 | 镇中心区 | 据井店得名并形成于隋唐时期,隋唐之前,有一井姓人家在此开了一家起火店,名“井家老店”,而后世出土的“墓志铭”记载,井店确有井姓人家在此居住,井店因此得…[详细] |
大冯村 | ~222 | 村庄 | 传明代前冯姓先祖在此建村,故名冯村,后以方位得名南冯村,演变为大冯,沿用至今。清同治六年(1867)《滑县志》载有“南冯村”。…[详细] |
堂上村 | ~223 | 村庄 | 据村碑文记载,曾称南冯村。明代年间赵姓从山西洪洞迁民以来改称赵家堂上,后简称堂上,沿用至今。清同治六年(1867)《滑县志》载有“堂上村”。…[详细] |
堤上村 | ~224 | 村庄 | 据传位居古黄河残留大堤上,得名堤上。1982年更名为堤上,沿用至今。清同治六年(1867)《滑县志》载有“堤上”。…[详细] |
苏王尉村 | ~225 | 村庄 | 据明前即有“王尉”。明初自山西洪洞迁来苏、李两家居此,称苏王尉和李王尉,后苏姓发展较快,两村连在一起,统一称为苏王尉,沿用至今。清光绪十八年(1892…[详细] |
张王尉村 | ~226 | 村庄 | 明初张姓先祖从山西迁此定居,因靠近王尉村,以姓氏称故名张王尉,沿用至今。清光绪十八年(1892)《内黄县志》载有“张王尉”。…[详细] |
北冯村 | ~227 | 村庄 | 冯姓先祖在此建村。故名冯村,后以方位得名北冯,沿用至今。关帝庙碑文载:隋唐时隶属淄河县。清同治六年(1867)《滑县志》载有“北冯村”。…[详细] |
新庄村 | ~228 | 村庄 | 明永乐年间王姓始祖王顺从山西省洪洞县迁至小集王尉。至清朝雍正年间王连、王春、王秀三兄弟从小集王尉西头迁于新庄居住。当时没有村名,至清朝乾隆五年(174…[详细] |
庙上村 | ~229 | 村庄 | 庙上村形成于明代,以前因离井店较近,又在井店以北,称小井店,因称谓不佳又更名为北冷店。据清代年间村内疙瘩庙香火逐渐旺盛,村名演变为庙上,沿用至今。清嘉…[详细] |
杜河道村 | ~230 | 村庄 | 据因地处黄河故道(白沙河)南岸而得名河道村。因方位又称西河道,清末,随着杜姓人口的增多,亦称杜河道村,沿用至今。清嘉庆十一年(1806)《开州志》载有…[详细] |
张拐村 | ~231 | 村庄 | 据张姓先祖明初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建村,因距后拐较近,故名张柺,名称沿用至今。清同治六年(1867)《滑县志》载有“张拐”。…[详细] |
理固村 | ~232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李姓人家山西迁民于此,因居住在古河道残堤上,以姓氏加自然环境,取名“李固”村。后演变为“理堌”、“理固”,沿用至今。清同治六年(1867)…[详细] |
西江村 | ~233 | 村庄 | 据明代,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民定居建村,因此地有江村,故以方位得名西冯村沿用至今。清乾隆四年(1739)《内黄县志》载有“西江村”。…[详细] |
程江村 | ~234 | 村庄 | 据原名江村。清代战乱时期,村民在村庄四周用土筑起一圈城墙,阻止土匪进入,因为筑有土城,故称城江村,后演变为程江村,沿用至今。清乾隆四年(1739)《内…[详细] |
潘井村 | ~235 | 村庄 | 据宋太宗年间元帅潘美,领兵曾在此驻扎,为解决兵马饮水,打大井两眼,后人称之为潘井,东潘井以方位得名。沿用至今。清同治六年(1867)《滑县志》载有“东…[详细] |
地名由来:
清嘉庆十一年(1806)《开州志》载有“井店”。传隋唐时期,有一井姓人家在此开店,名井家老店,后简称井店。
基本介绍:
井店镇位于内黄县城西南25公里处,东邻六村乡,西邻二安乡,南临浚县善堂镇,北连亳城乡。面积47.73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40个自然村,144个村民小组,10820户,41003口人,其中农业人口39470人,占总人口的96%。非农业人口1560人,占总人口4%。耕地面积4.8万亩,农民人均耕地1.18亩。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完成33710万元,其中一产完成15243万元,二产完成11530万元,三产完成6937万元,被评为内黄县先进乡镇、经济工作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井店,因隋唐时期有一井姓人家在这里开设一家商旅客店,号称“井家老店”而得名。旧有“灭了陈村集,兴起井店集”之
荣誉排行:
2022年3月,井店镇被命名为2021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2014年7月,井店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文化旅游:
程江村地下交通联络站旧址位于内黄县井店镇程江村,年代为近现代,为安阳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战国时,属濮阳。
秦属东郡。
东晋时,属濮阳国。
南北朝时,属濮阳郡。
隋时,属汲郡。
唐时,属魏州。
五代初属澶州,后期属濮州。
宋属开德府。
金、元属开州。
明、清开州属直隶大名府,井店袭元代乡、里、甲制,称开州孝义乡井店里。
1913年,开州改开县,仍属之。
1914年,开县复名濮阳县,仍属之。
1934年,濮阳县分为五个区,井店属第九区第十八乡。
1936年9月,之前濮阳县属河北省大名道,之后分期属濮阳区行政督察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