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固阳镇 | 隶属:兰考县 |
区划代码:410225101 | 代码前6位:410225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B |
长途区号:0371 | 邮政编码:475000 |
辖区面积:约66.5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8万人 |
人口密度:约87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48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城内村 | ~200 | 镇中心区 | 老护城河圈以内称城内村,村内姓氏主要有张、曹、李、王、陈、司、师、梁等。…[详细] |
任庄村 | ~201 | 村庄 | 西邻黄河大堤。清光绪年间,在此打桩,围成篱笆,任姓最早迁此建村,以姓氏定村名任庄。…[详细] |
曹寨村 | ~202 | 村庄 | 清代,曹姓最早迁此建村寨,故名曹寨村。至2003年,村内姓氏主要有李、周、王、聂。…[详细] |
吕堂村 | ~203 | 村庄 | 唐代陆姓迁此建村。当时每八华里修一个祠堂,因堌阳有祠堂,离堌阳八里,便也修一座祠堂,并在祠堂内立一大碑,上刻“陆家堂”,后演变为吕堂。…[详细] |
范寨村 | ~204 | 镇中心区 | 栗姓先迁此建村,起村名为栗小寨。明初,范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后栗姓迁移,范姓繁衍,故起名范寨。…[详细] |
水驿村 | ~205 | 村庄 | 清初,辛姓先迁此建村,取名辛庄,后因为驿站,改村名为辛驿,后演变为水驿。…[详细] |
马目村 | ~206 | 村庄 | 据宋康王泥马过黄河,失蹄后,又失两目,后在两边失目处建村,故称马目。以方位命名,东边的村称东马目,西边的村称西马目。…[详细] |
岳寨村 | ~207 | 村庄 | 清初岳姓先迁此建村寨,故名岳寨。姓氏主要有李、胡、岳等姓。…[详细] |
牛营村 | ~208 | 村庄 | 据《考城县志》记载,牛营原名牛家营,牛氏家族在此地居住,陈、吕、李三姓在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从山西洪洞县迁入。后牛氏家族衰落外迁,陈、吕、李三姓…[详细] |
柳园村 | ~209 | 村庄 | 该村此地原有一片梨园,刘姓迁梨园旁落户建村,故起村名梨园。后在村周围植柳,易名柳园。至2003年,村内姓氏主要有孙、王、吴等姓。…[详细] |
前孔场村 | ~210 | 村庄 | 传清乾隆年间,此地为孔姓场地,后建村,后分为前、后孔场两个行政村,故名前孔场。…[详细] |
后孔场村 | ~211 | 村庄 | 传清乾隆年间,此地为孔姓场地,后建村,后分为前、后孔场两个行政村,故名。…[详细] |
王场村 | ~212 | 村庄 | 此地为青龙岗姓王的场地,清乾隆年间,王姓迁此场地旁,槐树岗上建村,起村名王槐岗,后村扩大场地改为王场。…[详细] |
梁场村 | ~213 | 村庄 | 传此处是姓梁家的场地,后以梁场命名为村,故名梁场。…[详细] |
牛场村 | ~214 | 村庄 | 清乾隆年间,早先为姓牛家的场地,后有户迁入,在此成村,故名牛场。…[详细] |
张庄村 | ~215 | 村庄 | 清乾隆年间张姓从今仪封迁此建村,以姓定村名,故名张庄。…[详细] |
前双井村 | ~216 | 村庄 | 因位于古双井南,故名前双井。1978年自范场生产大队析设前双井生产大队,属堌阳公社。1983年12月改为前双井村民委员会,属堌阳乡。1986年12月为…[详细] |
后双井村 | ~217 | 村庄 | 清乾隆年间,许姓迁此建村,因位于古双井南,故名。…[详细] |
范场村 | ~218 | 村庄 | 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汪陈两姓在范姓场地建村,故名范场。…[详细] |
崔寺村 | ~219 | 村庄 | 明初,崔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起村名崔庄。后在村东修建一寺院,遂以寺院易今名。村内姓氏赵姓最多。…[详细] |
黄口村 | ~220 | 村庄 | 此地原为黄河决口处。清初,黄姓迁此建村,取名黄口。村内姓氏以张、黄为主。…[详细] |
朱庄村 | ~221 | 村庄 | 明初,朱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以姓定村名。村内姓氏中朱姓最多。…[详细] |
梁寨村 | ~222 | 村庄 | 清代,梁姓迁此建村寨,故名梁寨。1955年11月属堌阳乡。1983年12月建梁寨村民委员会,属堌阳乡。1986年12月堌阳撤乡建镇,属堌阳镇至今。…[详细] |
秦寨村 | ~223 | 镇中心区 | 明初,秦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以姓定村名。村内姓氏以秦姓最多。…[详细] |
贺庄村 | ~224 | 村庄 | 1937年,贺姓从堤北迁此建村,故名贺庄。村内姓氏贺姓人居多。…[详细] |
后李场村 | ~225 | 村庄 | 清乾隆年间,孔、郭二姓在李姓场地建村,故名李场,后分为前、后李场两个行政村,故名。…[详细] |
刁楼村 | ~226 | 村庄 | 明初,刁姓迁此建村,并盖楼,故名刁楼。村内姓氏中马姓居多。…[详细] |
左寨村 | ~227 | 村庄 | 清初,左姓迁此建村寨,故名左寨。1954年6月成立兰考县,属堌阳区。1955年11月属堌阳乡。1983年12月建黄口村民委员会,属堌阳乡。1986年1…[详细] |
宋营一村 | ~228 | 村庄 | :原村名为王关营,因王、关两姓迁此营生而得名,后宋姓迁此,人员增多,故改名宋营。…[详细] |
东三村 | ~229 | 镇中心区 | 护城河以东称东关村,又按顺序称为东一村、东二村、东三村。…[详细] |
东二村 | ~230 | 镇中心区 | 护城河以东称东关村,又按顺序称为东一村、东二村、东三村。…[详细] |
东一村 | ~231 | 镇中心区 | 护城河以东称东关村,又按顺序称为东一村、东二村、东三村。…[详细] |
西关一村 | ~232 | 镇中心区 | 原名赵寨,因其村以赵姓为主,徐、李为次,随着其他两大姓氏的不断壮大,逐步形成了徐、李、赵三姓鼎立之势,三大姓氏族人互不相让,都想以本姓命名其村名。后经…[详细] |
前李场村 | ~233 | 村庄 | 因在李姓场地建村,故名李场,后分为前、后李场两个行政村,故名。…[详细] |
王庄村 | ~234 | 村庄 | 清乾隆年间,王姓从今梁寨迁此建村,以姓取村名,故名王庄,后传为北王庄。…[详细] |
南关村 | ~235 | 镇中心区 | 护城河以南称南关村,村内姓氏主要有贺、王、李、周等。…[详细] |
郝场村 | ~236 | 村庄 | 传明代,此处为百姓晒粮处,后迁户住入,以郝姓命名,故名郝场。…[详细] |
端庄村 | ~237 | 村庄 | 清乾隆年间,孔姓始建村,取名孔庄。后有赵姓大财主,把孔庄买为已有,孔姓人外迁。又有人将本次时间称:“把村庄全盘端给赵姓”。后赵姓人迁出后,村名改为端庄…[详细] |
雷寨一村 | ~238 | 村庄 | 雷姓先迁此居住,故名雷寨,为便于管理,分别由雷寨一、二、三村民委员会管理,序列一,故名雷寨一。…[详细] |
汪营村 | ~239 | 村庄 | 原有一姓汪官员,带兵进京赴任,曾在此安营,后汪姓迁此建村,故名汪营。…[详细] |
宋营二村 | ~240 | 村庄 | 原村名为王关营,因王、关两姓迁此营生而得名,后宋姓迁此,人员增多,故改名宋营。…[详细] |
宋营三村 | ~241 | 村庄 | 原村名为王关营,因王、关两姓迁此营生而得名,后宋姓迁此,人员增多,故改名宋营。…[详细] |
西关二村 | ~242 | 镇中心区 | 原名赵寨,因其村以赵姓为主,徐、李为次,随着其他两大姓氏的不断壮大,逐步形成了徐、李、赵三姓鼎立之势,三大姓氏族人互不相让,都想以本姓命名其村名。后经…[详细] |
西关三村 | ~243 | 镇中心区 | 原名赵寨,因其村以赵姓为主,徐、李为次,随着其他两大姓氏的不断壮大,逐步形成了徐、李、赵三姓鼎立之势,三大姓氏族人互不相让,都想以本姓命名其村名。后经…[详细] |
雷寨二村 | ~244 | 村庄 | 雷姓先迁此居住,故名雷寨,为便于区分,依次序命名故名雷寨二村民委员会。…[详细] |
雷寨三村 | ~245 | 村庄 | 雷姓先迁此居住,故名雷寨,后依次序排名,故名雷寨三。…[详细] |
孟寨村 | ~246 | 村庄 | 传孟姓最早在黄河故堤建村寨,故名孟寨。1958年8月属堌阳公社秦寨生产大队。1961年7月属堌阳区秦寨生产大队。1962年9月为堌阳公社秦寨生产大队。…[详细] |
周场村 | ~247 | 村庄 | 清乾隆年间周姓在此用场,后在此建村,故名。…[详细] |
地名由来:
堌阳一带有“遍地黄河”之称,唯有堌阳地势较高,势如堤堰,按字意讲:堤堰即堌也,其地又位于古黄河之北,古代水北为阳,故称为堌阳。
基本介绍:
固阳镇位于河南省东北部,与山东省的东明县、曹县接壤,处两省三县交接处。全镇共辖40个行政村,总人口5.8万人,耕地面积7.1万亩,是原考城县旧址。220国道东西贯穿而过,是鲁西南豫东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年商品交易额达2.5亿多万元,镇企业蓬勃发展,农业经济效益逐年递增,城镇建设被省命名为中州名镇,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各项事业发展蒸蒸日上。
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抓好农业放在发展经济的首位,重点抓好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全镇80%的农业实现旱涝保丰收,发展优质林果5000多亩,建成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500多座。全镇现有镇办企业6家,村办企业11家,股份制联合体企业300多家,个体企
荣誉排行:
2021年9月,固阳镇入选2021年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
2015年8月,河南省政府选择固阳镇河南省第一批重点示范镇。
2014年7月,固阳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历史沿革: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原考城县城被黄河水淹没,迁县城于堌阳。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县城建成。
1950年属考城县二区。
1954年兰封县、考城县合并称兰考县,属兰考县四区。
1956年置堌阳乡。
1958年改称堌阳人民公社。
1984年复称堌阳乡。
1986年撤乡设堌阳镇,属兰考县至今。
区划: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固阳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