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新站镇 | 隶属:淮阳区 |
区划代码:411626101 | 代码前6位:411626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P |
长途区号:0394 | 邮政编码:466000 |
辖区面积:约65.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6.9万人 |
人口密度:约105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8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新站村 | ~201 | 镇中心区 | 汉代,东汉光武帝刘秀创业之初,被王莽追至沙颍河岸边,只见河水滚滚东流,难以过渡,刘秀跺脚、靴裂,扬天长叹:吾命该绝于此?言毕,河水陡落,刘秀换靴重新站…[详细] |
马营村 | ~202 | 镇乡结合区 | 宋代金兀术入侵中原,在开封以南,安徽蚌埠以北,驻扎85个军营。营名多以将领姓氏命名,此地是金兀术的马营,将领姓雷,故取名马营。…[详细] |
黄菜园村 | ~203 | 镇乡结合区 | 清代黄姓迁此建村,因村北有一个有名的约二十亩菜园,村民都以种菜为生,故取名为黄菜园。…[详细] |
瓦房庄村 | ~204 | 村庄 | 建村之时,建有瓦房,故取村名为瓦房庄。1949年属淮阳县第九区(新站)。1958年设瓦房庄大队,属新站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瓦房庄村民委员会,属新站…[详细] |
秋树庄村 | ~205 | 镇乡结合区 | 秋树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牛庄村 | ~206 | 村庄 | 牛姓迁此建村居住,故取村名为牛庄。1949年属淮阳县第九区(新站)。1958年设牛庄大队,属新站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牛庄村民委员会,属新站乡。19…[详细] |
靳湾村 | ~207 | 村庄 | 靳氏来祖迁此建村落户,因西靠沙河,沙河在此有拐弯,故取村名为靳湾。…[详细] |
北刘楼村 | ~208 | 村庄 | 清康熙年间刘姓迁此建村居住,并盖了一座楼房,故命名刘楼。…[详细] |
郑埠口村 | ~209 | 村庄 | 该地原为小郑庄、李双堂、西胡摊,先祖靠摆渡为生,久而久之三村合为一个村,因靠近沙颍河渡口又称埠口,因郑姓人较多,后更名为郑埠口。…[详细] |
大田口村 | ~210 | 村庄 | 该地原有一姓田的大户在沙颍河摆渡为生,故取村名为大田口。…[详细] |
李香铺村 | ~211 | 村庄 | 李香铺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唐楼村 | ~212 | 村庄 | 明代唐姓来此地建立村庄,当时村中居住一位姓唐的人家,家庭比较富裕,在村中盖了一所楼,故取名唐楼。…[详细] |
刘陈村 | ~213 | 村庄 | 明末陈姓迁此建村居住,命名小陈庄。后刘氏迁此居住,因陈氏逐渐衰弱,刘氏日渐兴旺、财大气粗、为了防匪患所以修建寨墙,改称刘陈寨。后寨毁,更名为刘陈。…[详细] |
天齐村 | ~214 | 村庄 | 西汉末年王莽赶刘秀时,路过此地住宿。以湿柳为铺,此地是个小集镇,遂取名湿柳铺集。又因在集东头有座古庙院,人们就把湿柳铺集改名天集庙,后人讹传称做天齐。…[详细] |
牛营村 | ~215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牛姓兄弟和妹妹共十八人,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至客县,后又迁至此处建村命名,故取名牛营。…[详细] |
关屯村 | ~216 | 村庄 | 以前这里兵荒马乱,各军队屯粮备战。部队来到此地把四面八方的粮食都集中到这里,并派很多官员和部队看守,后关氏村民迁此建村落户,故取村名为关屯。…[详细] |
曾楼村 | ~217 | 村庄 | 清代中期曾姓在此建村居住,并盖有楼房,故取村名为曾楼。…[详细] |
曹堂村 | ~218 | 村庄 | 清代村前有一座庙,庙里有贫姑称为姑子庙,后曹姓人迁此,建村落户。因曹姓人较多,取村名为曹堂。…[详细] |
王拱楼村 | ~219 | 村庄 | 王拱楼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王庄村 | ~220 | 村庄 | 王姓迁此居住建村,故取村名王庄。1949年属淮阳县第九区(新站)。1958年设王庄大队,属新站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王庄村民委员会,属新站乡。198…[详细] |
张楼村 | ~221 | 村庄 | 清代张氏从山西洪洞县迁入此地,后建一座小楼,故取名为张楼。…[详细] |
染房庄村 | ~222 | 村庄 | 张姓老汉来此开染坊,后张老汉的弟弟、侄子前来,生意兴隆,故命名染坊庄。…[详细] |
徐庄村 | ~223 | 村庄 | 明代徐姓从山西省洪洞县枣林庄迁此建村居住,故命名徐庄。…[详细] |
雷草楼村 | ~224 | 村庄 | 雷草楼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牛寨村 | ~225 | 村庄 | 西头原有一寨墙,因全村人都姓牛,故取村名为牛寨。…[详细] |
田埠口村 | ~226 | 村庄 | 田氏村民来祖迁此建村居住,因紧靠沙颍河,设有一埠口,故命名田埠口。…[详细] |
闫庄村 | ~227 | 村庄 | 阎姓来祖迁来此地建村居住,取村名阎庄。1949年属淮阳县第九区(新站)。1958年设阎庄大队,属新站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阎庄村民委员会,属新站乡。…[详细] |
小王楼村 | ~228 | 镇乡结合区 | 王氏来祖迁此建村落户,并建有楼房,因村小,故取村名为小王楼。…[详细] |
地名由来:
汉代,光武帝刘秀创业之初,被王莽追至沙颍河岸边,只见河水滚滚东流,难以过渡,刘秀跺脚、靴裂,扬天长叹:吾命该绝于此?言毕,河水陡落,刘秀换靴重新站立,过河得以逃生。初叫新炸集,后改名为新站。
基本介绍:
淮阳县新站镇位于淮阳区南部边缘,距淮阳城区25公里。北接王店街道、刘振屯镇;东西分别与豆门、朱集、周口临港开放区接壤。沙颍河纵横贯穿全境。辖28个行政村、99个自然村、26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1万余人,总面积65.3平方公里。主要产业有板材加工、预制、服装生产、小商品加工等;特色农产品种植有食用菌、大蒜、西瓜、草莓、猕猴桃、葡萄等物美价优的瓜果蔬菜农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荣誉排行:
2016年12月,2016年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新站镇榜上有名。
2014年7月,新站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历史沿革:
清同治十二年(1873)设新站集保。
1927年为第四区新站。
1946年改为新站镇,属周口县。
1949年属淮阳县第九区。
1956年设立新站乡。
1958年改为新站人民公社。
1962年改为新站区。
1984年更名为新站乡。
1988年改置新站镇。
2019年属淮阳区。
淮阳黄花菜双层六瓣,七芯健全,鲜菜色泽黄绿,干菜色泽黄褐,菜条肥厚,油分充足,香气浓郁。 淮阳黄花菜以优良的品质而著名。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化验,黄花菜蛋白质含量≥14.0%,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