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王楼镇 | 隶属:范县 |
区划代码:410926104 | 代码前6位:410926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J |
长途区号:0393 | 邮政编码:457000 |
辖区面积:约38.2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2.6万人 |
人口密度:68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8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王楼村 | ~201 | 镇中心区 | 明初,自晋迁入此地,因姓氏为王,此地且为盐碱,而取名曰碱王庄,后清代中期有一户建一楼,邻村皆指认为标志性建筑,演为王楼村。…[详细] |
西李庄村 | ~202 | 镇乡结合区 | 明初李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地定居,取名李庄村,后因与本乡另一李庄重名,根据位置取名西李庄。1981年因重名改名为西李村。…[详细] |
皇姑庙村 | ~203 | 村庄 | 明代从北京巴氏县小刘庄迁来,此处庙内供奉燕王三公主,故取村名皇姑庙。…[详细] |
七李堂村 | ~204 | 镇乡结合区 | 原名陈庄,明代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时,因距濮州城七里,于清末改称七里堂。…[详细] |
东李庄村 | ~205 | 镇乡结合区 | 明初李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地定居,取名李庄村,后因与本乡另一李庄重名,根据位置取名东李庄。1981年因重名改名为东李村。…[详细] |
赵菜园村 | ~206 | 村庄 | 清初赵氏族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地定居,以种菜为生,由此得名赵菜园。…[详细] |
宋海村 | ~207 | 村庄 | 宋氏族谱记载,宋姓于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地定居,沿用原村名为宋海。…[详细] |
路庄村 | ~208 | 村庄 | 路姓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地定居,因村边有座桥,起名路桥,后民国初改名为路庄。…[详细] |
前曹楼村 | ~209 | 村庄 | 曹姓于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地定居,建起楼房,故取名曹楼,后按方位更名前曹楼。…[详细] |
后曹楼村 | ~210 | 村庄 | 明末,曹姓从河东信义庄迁此地定居,因家境较好建起楼房,取名曹楼,后按方位改名为后曹楼村。…[详细] |
金牙头村 | ~211 | 村庄 | 传祖居山西洪洞县老鹳窝,明洪武五年(1372)金姓迁来,建村河边,俗称河涯头,故取村名金涯头,后讹为金牙头。…[详细] |
申牙头村 | ~212 | 村庄 | 明洪武五年(1372)申姓由山西洪洞县老鹳窝迁来,初迁于河涯边,俗称河涯头,故取村名申涯头,后讹为申牙头。…[详细] |
肖牙头村 | ~213 | 村庄 | 明洪武五年(1372)肖姓由山西洪洞县老鹳窝迁此地定居,建村河边,俗称河涯头,故取村名肖涯头,后讹为肖牙头。…[详细] |
张牙头村 | ~214 | 村庄 | 祖居山西洪洞县老鸹窝,明初迁来,建村河边,俗称河涯头,因张姓大户先迁入,而取名张涯头,后讹为张牙头。…[详细] |
王菜园村 | ~215 | 村庄 | 明代王姓族人由山西洪洞县迁于濮城蚕王庄,王菜园是王姓的菜园地,1785年拆部分村民迁此建村,以王姓为主,种菜为生,故取名王菜园。…[详细] |
葛庄村 | ~216 | 村庄 | 明初葛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地定居,以姓氏取村名葛庄。…[详细] |
叶庄村 | ~217 | 村庄 | 明代叶姓在此建村,故名叶庄。1949年属平原省濮县一区。1952年撤销平原省,属山东省濮县一区。1956年属山东省范县濮城区。1958年属杨集公社叶庄…[详细] |
耿庄村 | ~218 | 村庄 | 建村时,耿姓为大户,故名耿庄。1949年属平原省濮县五区。1952年撤销平原省,属山东省濮县一区。1956年属山东省范县濮城区。1958年设立濮城公社…[详细] |
仁堂村 | ~219 | 村庄 | 任姓于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地定居,以姓氏取村名任堂。…[详细] |
苏庄村 | ~220 | 村庄 | 明代苏姓在此建村,故命名为苏庄村。1949年属平原省濮县五区。1952年撤销平原省,属山东省濮县一区。1956年属山东省范县白衣阁区。1958年设立濮…[详细] |
田窑村 | ~221 | 村庄 | 传“田氏山右人也“,明末迁于此地,因村前有烧盆窑数个,而取名田窑。…[详细] |
汲庄村 | ~222 | 村庄 | 汲氏于明初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地定居,以姓氏取村名汲庄。…[详细] |
野陈村 | ~223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地定居,传在建立濮州的时候,哪里的土质较沉,州治就坐落在哪里,后在濮州坐落,故起名野陈。…[详细] |
鲁庄村 | ~224 | 村庄 | 鲁姓于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地定居,以姓氏取村名鲁庄。…[详细] |
建林村 | ~225 | 村庄 | 1964年自山东省莘县古云孙堤口迁此定居,因栽植果树、杨树面积大,而命名为建林。…[详细] |
张杨陈村 | ~226 | 村庄 | 明初张姓、杨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取名张庄、杨庄、陈庄,三村合称张杨陈。…[详细] |
任庄村 | ~227 | 村庄 | 任氏族谱记载,任氏于明初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地定居,以姓氏取村名任庄。…[详细] |
东张村 | ~228 | 村庄 | 明代张氏建村,命名张庄,因村西3里有同名村,加方向词俗称东张。…[详细] |
赵海村 | ~229 | 村庄 | 赵氏族谱记载,明代中期赵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地定居,当时此地是一片水草地,像大海一样,故取名赵海。…[详细] |
孙刘黄村 | ~230 | 村庄 | 明初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地定居,以姓氏分别取村名孙刘庄、黄庄,后两村合称孙刘黄。…[详细] |
马庄村 | ~231 | 村庄 | 马姓于明初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地定居,以姓氏取村名马庄。…[详细] |
卢寨村 | ~232 | 村庄 | 明永乐年间,卢姓由山西洪洞县卜桥迁来,取名单人村;清咸丰三年修寨,由本村卢新芳主办,寨围较大,后因清丰一带人不断逃荒至此,送名卢家大寨,后改名为大卢寨…[详细] |
永王村 | ~233 | 村庄 | 王姓于明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地定居,取名永王庄。1983年更名为永王。…[详细] |
后楼村 | ~234 | 村庄 | 于明代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卜桥迁此地定居,居住于大卢寨,清咸丰三年,在大卢寨村后建楼立村,故取名为后楼。…[详细] |
许堂村 | ~235 | 村庄 | 许姓于明初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地定居,当时村内有座观音庙,也称观音堂,故名许堂。…[详细] |
李康店村 | ~236 | 村庄 | 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地定居,有一个叫李康的人在路口开了一个店,很有名气,以后,聚集的买卖人越来越多,就形成了一个村,取名李康店村。…[详细] |
马楼村 | ~237 | 村庄 | 马氏家谱记载,马氏于元末由曹州马堂迁此地定居,所建房子完全是群楼,故名马楼。…[详细] |
大赵村 | ~238 | 村庄 | 赵氏族人于明初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地定居,以姓氏取村名大赵庄。…[详细] |
地名由来:
明初,王氏自晋迁此,因该处土地多盐碱,名曰“碱王庄”。清中期王姓户建一楼,邻村皆指认为标志性建筑,演为“王楼”。
荣誉排行:
2023年9月,王楼镇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乡镇。
2022年3月,王楼镇被命名为2021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2021年9月,王楼镇入选2021年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
2014年7月,王楼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基本介绍:
范县王楼镇位于范县西南部,地处豫、鲁两省和范县、濮阳县、山东莘县三县交界处,位处-腹地,濮台公路、葛彭公路、王张公路三条主干线横贯全境,是范县的西大门。该乡下辖37个行政村,总人口26346人,耕地36053亩,有17个村处在油区半油区,是典型的农业大乡。
王楼镇位于范县西南部,地处豫、鲁两省和范县、濮阳县、山东莘县三县交界处,位处-腹地,濮台公路、葛彭公路、王张公路三条主干线横贯全境,是范县的西大门。该乡下辖37个行政村,总人口26346人,耕地36053亩,有17个村处在油区半油区,是典型的农业大乡。
农 业 : 传统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近年来为增加农民收入,大力调整农业
历史沿革:
1949年属平原省濮县。
1952年撤销平原省,属山东省濮县。
1956年撤销濮县并入范县,属山东省范县。
1958年属濮城公社。
1964年属河南省范县濮城区。
1974年分属濮城公社、白衣阁公社。
1977年析濮城公社14个大队、白衣阁公社21个大队设立王楼公社。
1983年改称王楼乡。
2013年改置王楼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