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秋渠乡 | 隶属:郸城县 |
区划代码:411625206 | 代码前6位:411625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豫P |
长途区号:0394 | 邮政编码:466000 |
辖区面积:约75.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7.6万人 |
人口密度:约101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6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秋渠南村 | ~201 | 乡中心区 | 宋代秋侯丞相墓葬此(村西北附近,现无存),离皇姑河较近,河、渠字异,意思相近。人名、河名各取一字,故称秋渠。清光绪年间,《鹿邑县志》称秋渠集。1949…[详细] |
秋渠北村 | ~202 | 乡中心区 | 宋代秋侯丞相墓葬此(村西北附近,现无存),离皇姑河较近,河、渠字异,意思相近。人名、河名各取一字,故称秋渠。清光绪年间,《鹿邑县志》称秋渠集。1919…[详细] |
周庄村 | ~203 | 乡中心区 | 明穆宗四年(1570),周姓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后王姓、李姓相继迁入,因周姓人首居,故名周庄。…[详细] |
李韩庄村 | ~204 | 村庄 |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李姓人住李庄,韩姓人住韩庄,后两村合并一村,故名李韩庄。…[详细] |
张老庄村 | ~205 | 村庄 | 清乾隆十九年(1754),张姓人首居于此,后又迁入黄、杨、任等姓,因张姓人资历最深,故村名以张姓为主,起名张老庄。…[详细] |
钱小寨村 | ~206 | 村庄 | 原名胡小寨,后胡姓绝嗣。清光绪十一年(1885),钱姓人从小钱庄(今属秋渠乡)迁此,把姓改之,取名钱小寨。…[详细] |
王堂村 | ~207 | 村庄 | 清乾隆十六年(1751),有四姓人从不同地方迁到此处,其中以王姓居多,并在村西南角建座庙堂,故名王堂。…[详细] |
姚庄村 | ~208 | 村庄 | 姚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于关帝庙村 | ~209 | 村庄 | 清康熙十九年(1680),于姓人从今为河南省通许县迁此居住,为了吉祥如意,在村边建了一关帝爷庙,故名于关帝庙。…[详细] |
大马庄村 | ~210 | 村庄 | 元代,从山西洪洞县迁来马氏三兄弟,各成一村,老大居此,故名大马庄。…[详细] |
于寨村 | ~211 | 村庄 |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于姓人从于关帝庙(今属秋渠乡)迁此居住,为防土匪,筑寨,故名于寨。…[详细] |
靳庄村 | ~212 | 村庄 | 清咸丰元年(1851),靳姓人从靳庄(今属安徽省太和县)迁来定居,取名靳庄。…[详细] |
李堂村 | ~213 | 村庄 |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李姓人在此定居,有村民在村东修座祠堂,以祈求神灵保佑,故名李堂。…[详细] |
牛庄村 | ~214 | 村庄 | 清乾隆六年(1741),牛姓人首居于此,故名牛庄。后牛姓绝嗣,刘姓人从大刘寨(今属安徽省)迁来,村名末改。…[详细] |
前刘楼村 | ~215 | 村庄 | 清乾隆八年(1743),从山西迁来刘氏二兄弟,南北而居,此村居南,后来逐渐富裕起来,盖有一小楼,故名前刘楼。…[详细] |
后刘楼村 | ~216 | 村庄 | 清乾隆八年(1743),从山西迁来刘氏二兄弟,南北而居,此村居北,后来逐渐富裕起来,盖有一小楼,故名后刘楼。…[详细] |
任楼村 | ~217 | 村庄 | 明万历十八年(1590),有一叫任明的大户人家在此居住,后盖座楼,故名任楼。…[详细] |
赵庄村 | ~218 | 村庄 | 清道光十一年(1831),赵姓人首居于此,故名赵庄。…[详细] |
何庄村 | ~219 | 村庄 |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何姓人从何庄(今属丁村乡)迁此首居,故名何庄。后来何姓人绝嗣,周姓人从周双庙(今属宁平镇)迁入,村名末改。…[详细] |
高小桥村 | ~220 | 村庄 | 清顺治七年(1650),高姓人傍洺河而居,为了村民方便,在洺河上建座小桥,故名高小桥。…[详细] |
马洼村 | ~221 | 村庄 | 清咸丰元年(1851),十几户马姓人家在此居往,由于本村较洼,像个洗脸盆,故曾有盆凹庄之称,后从姓取村名为马洼。…[详细] |
刘小寨村 | ~222 | 村庄 |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十几户刘姓人家在此居住,因村小人少,为防外患,村民在村外筑寨墙,故名刘小寨。…[详细] |
纪庄村 | ~223 | 村庄 | 清雍正二年(1724),纪姓人从山西迁来首居,故名纪庄。…[详细] |
朱大楼村 | ~224 | 村庄 | 清嘉庆五年(1800),十几户朱姓人迁此居住,村的附近不知何年何人造有一大土楼,故名朱大楼。…[详细] |
朱半截楼村 | ~225 | 村庄 |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有个叫朱允的富户在村内盖楼,楼没有完工,两个小孩担着砖头喊着卖砖,朱允一气之下不盖了,楼成了半截楼,故取村名朱半截楼。…[详细] |
马庙村 | ~226 | 村庄 | 清咸丰三年(1853),孙姓人在此居住,发展成一村庄,村南部不知何时盖了一间小庙叫马王庙,村随庙名称马庙。…[详细] |
地名由来:
传,宋代秋侯丞相墓葬在此(村西北附近,现无存),该村离皇姑河较近,河、渠字异,意思相近,人名、河名各取一字,故称秋渠。
基本介绍:
秋渠乡位于郸城县东南22公里处,东西长9.5公里,南北宽8.1公里,共26个行政村,103个自然村,276个村民组,总面积114648亩,其中耕地面积67679亩,农业人口59580人,人均耕地1.0亩,非农业人口11620人。
秋渠乡连接外界的主要交通干道有两条,一条是秋石连接207省道(即X015线),一条是通往双楼乡的杨桥(即Y006线),秋渠乡境内已达到村村通油路。
秋渠乡经济发展,粮食作物/蚕桑/中药材/养殖。
主要特产:香油。
荣誉排行:
2022年3月,秋渠乡被命名为2021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历史沿革:
1952年郸城建县后划为八区。
1956年撤区设中心乡。
1957年归宜路区管辖。
1958年建立光明人民公社。
1961年设秋渠区。
1965年恢复秋渠公社。
1983年改为秋渠乡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