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玉泉街道 | 隶属:阿城区 |
区划代码:230112006 | 代码前6位:230112 |
行政区域:黑龙江省 | 地理分区:东北地区 |
行政级别:街道 | 车牌代码:黑A |
长途区号:0451 | 邮政编码:150000 |
辖区面积:约153.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7万人 |
人口密度:约30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4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河南社区 | ~008 | 主城区 | 河南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详细] |
荣兴社区 | ~020 | 主城区 | 荣兴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详细] |
磨盘村 | ~200 | 城乡结合区 | 磨盘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详细] |
镇北村 | ~201 | 城乡结合区 | 镇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详细] |
老营村 | ~202 | 村庄 | 老营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红光村 | ~203 | 城乡结合区 | 红光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详细] |
地名由来:
传说在境内圈河东有一眼俄国人修的“玻璃井”,井底有泉眼,泉水洁如玉、透而明,且微甜爽口,故而得名。
基本介绍:
玉泉街道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的玉泉河畔。面积153.8平方公里,下辖4个行政村,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7万人,其中镇区人口3.7万人。
历史沿革
玉泉原名“二层甸子”。中东铁路通车后,采石、烧石灰等建材工业兴起,形成小集镇。玉泉之称始于东北沦陷时期的1936年,传说在镇内圈河东端有一眼俄人修的“玻璃井”,井下有泉眼,泉水爽口微甜。据化验测定比一般泉水重2%,遂将此地更名为“玉泉”,1940年改为玉泉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始建玉泉区,后改为第十一区,为区0所在地,1956年设置玉泉镇。1958年9月,改称玉泉人民公社,1980年改为玉泉镇。2008年3月,玉泉镇
历史沿革:
玉泉街道已有近百年历史。
原名二层甸子,始建于1936年。
中东铁路滨绥线竣工时这里俗称三站。
1909年阿城建县时称宾康区。
民国时期为五区,伪满前期称二层甸子堡、后期称玉泉村。
1945年后,相继改称玉泉区和十一区。
1956年2月被国家批准为全国首批建制镇。
1958年成立玉泉人民公社,1984年撤销公社建制,恢复玉泉镇。
2007年12月,撤镇设玉泉街道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