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双井镇 | 隶属:魏县 |
区划代码:130434103 | 代码前6位:130434 |
行政区域:河北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冀D |
长途区号:0310 | 邮政编码:056800 |
辖区面积:约4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4.25万人 |
人口密度:86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2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双南村 | ~201 | 镇中心区 | 双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双东村 | ~202 | 镇乡结合区 | 双东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双西村 | ~203 | 镇乡结合区 | 双西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双北村 | ~204 | 镇乡结合区 | 双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木东村 | ~205 | 镇乡结合区 | 木东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木西村 | ~206 | 镇乡结合区 | 木西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木南村 | ~207 | 镇乡结合区 | 木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李照河村 | ~208 | 镇乡结合区 | 北照河、张照河、姬照河、李照河四村紧邻,原为一村,统称东照河。因村大人口多,后便以姓氏冠之。…[详细] |
张照河村 | ~209 | 镇乡结合区 | 北照河、张照河、姬照河、李照河四村紧邻,原为一村,统称东照河。因村大人口多,后便以姓氏冠之。…[详细] |
北照河村 | ~210 | 镇乡结合区 | 北照河、张照河、姬照河、李照河四村紧邻,原为一村,统称东照河。因村大人口多,后便以姓氏冠之。“焦照河”因位居最北,且焦姓人口后来减少,他姓人便对外称之…[详细] |
河南村 | ~211 | 镇乡结合区 | 该村原为卫河南岸一渡口,因连姓居此,故称连摆渡,又名河南村。…[详细] |
付夹河村 | ~212 | 村庄 | 该村与对岸村成夹河之势,又因傅姓较多,故取名傅夹河。…[详细] |
野庄村 | ~213 | 镇乡结合区 | 据传明初移民迁此立庄,该庄有一人因行窃被审,官府问他村名。答:“迁来时短,未起村名。”主审官说:“你像野人,是野庄的吧?”从此野庄便成为村名。…[详细] |
前文义村 | ~214 | 村庄 | 前文义、后文义二村原为一村,名油滩。相传明初先民由山西迁此,立庄,恰此时,一卖油翁不慎将油洒在此地,先民认为是吉祥之兆,便起村名为“油滩”。后更名为“…[详细] |
后文义村 | ~215 | 村庄 | 前文义、后文义二村原为一村,名油滩。相传明初先民由山西迁此,立庄,恰此时,一卖油翁不慎将油洒在此地,先民认为是吉祥之兆,便起村名为“油滩”。后更名为“…[详细] |
更化村 | ~216 | 村庄 | 原名柳棵,因北邻漳河,柳树丛生而得名。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有一官员路过此地,取“更新变化”之意,改村名为更化村。…[详细] |
东王村 | ~217 | 村庄 | 东王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刘深屯村 | ~218 | 村庄 | 系明初刘深兄弟由山西迁此定居而得名,又称后刘街。在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中,村名改为“永红村”。1984年,后人将自然村划分为3个行政村,即永…[详细] |
永东村 | ~219 | 村庄 | 系明初刘深兄弟由山西迁此定居而得名,又称后刘街。在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中,村名改为“永红村”。1984年,后人将自然村划分为3个行政村,即永…[详细] |
永西村 | ~220 | 村庄 | 系明初刘深兄弟由山西迁此定居而得名,又称后刘街。在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中,村名改为“永红村”。1984年,后人将自然村划分为3个行政村,即永…[详细] |
西寨村 | ~221 | 村庄 | 原为一名西寨,因东邻一土寨而得名。后人根据两村所占位臵,以东、西二字冠之。…[详细] |
东寨村 | ~222 | 村庄 | 东寨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茜圈村 | ~223 | 村庄 | 明初移民由山西迁来时,这一带正遇水灾,积水甚多。待水退后,人们纷纷赶来占地,时称圈地。谁圈的地就归谁耕种,并允许在所圈之地立村居住。后以“圈”字做村名…[详细] |
樊圈村 | ~224 | 村庄 | 明初移民由山西迁来时,这一带正遇水灾,积水甚多。待水退后,人们纷纷赶来占地,时称圈地。谁圈的地就归谁耕种,并允许在所圈之地立村居住。后以“圈”字做村名…[详细] |
贾圈村 | ~225 | 村庄 | 明初移民由山西迁来时,这一带正遇水灾,积水甚多。待水退后,人们纷纷赶来占地,时称圈地。谁圈的地就归谁耕种,并允许在所圈之地立村居住。后以“圈”字做村名…[详细] |
前王圈村 | ~226 | 村庄 | 明初移民由山西迁来时,这一带正遇水灾,积水甚多。待水退后,人们纷纷赶来占地,时称圈地。谁圈的地就归谁耕种,并允许在所圈之地立村居住。后以“圈”字做村名…[详细] |
后王圈村 | ~227 | 村庄 | 明初移民由山西迁来时,这一带正遇水灾,积水甚多。待水退后,人们纷纷赶来占地,时称圈地。谁圈的地就归谁耕种,并允许在所圈之地立村居住。后以“圈”字做村名…[详细] |
马郑圈村 | ~228 | 村庄 | 明初移民由山西迁来时,这一带正遇水灾,积水甚多。待水退后,人们纷纷赶来占地,时称圈地。谁圈的地就归谁耕种,并允许在所圈之地立村居住。后以“圈”字做村名…[详细] |
董郑圈村 | ~229 | 村庄 | 明初移民由山西迁来时,这一带正遇水灾,积水甚多。待水退后,人们纷纷赶来占地,时称圈地。谁圈的地就归谁耕种,并允许在所圈之地立村居住。后以“圈”字做村名…[详细] |
陈郑圈村 | ~230 | 村庄 | 明初移民由山西迁来时,这一带正遇水灾,积水甚多。待水退后,人们纷纷赶来占地,时称圈地。谁圈的地就归谁耕种,并允许在所圈之地立村居住。后以“圈”字做村名…[详细] |
东北庄村 | ~231 | 村庄 | 东北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姬照河村 | ~232 | 镇乡结合区 | 姬照河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地名由来:
明朝嘉靖年间,双井一带称杨家店,后改称双井集,因这一带有四对井,每对井相连,一口井是甜水,而另一口井是苦水,传说这口井打水,另一口井有动静,一口井掉进水桶,而能从另一口井把桶捞出,故得名双井。双井镇因政府驻地双井西村得名。
荣誉排行:
2023年9月,河北省爱卫办命名双井镇为2022年度河北省卫生乡镇。
2014年7月,双井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基本介绍:
双井镇镇政府驻双井西村。面积49平方千米,人口4.25万。辖32个行政村:双井西、双井东、双井南、双井北、张照河、北照河、姬照河、李照河、东北庄、前文义、后文义、付夹河、后王圈、前王圈、木南、木东、木西、东圈、茜圈、董圈、陈圈、樊圈、贾圈、野庄、永东、永西、东寨、西寨、更化、河南、刘深。
历史沿革:
1940年6月前,镇所辖村庄归大名县管辖,此后归复置的魏县管辖;1953年置双井乡;1958年成立双井人民公社;1984年改双井人民公社为双井镇;1989年4月刘深屯乡并入双井镇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