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伟江乡 | 隶属:龙胜县 |
区划代码:450328204 | 代码前6位:450328 |
行政区域:广西壮族自治区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桂C |
长途区号:0773 | 邮政编码:541000 |
辖区面积:约170.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5700人 |
人口密度:3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8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甘甲村 | ~200 | 村庄 | 甘甲原名干甲,传甲子年始建于干旱之地,故名。民国时期以谐音改称甘甲。…[详细] |
洋湾村 | ~201 | 村庄 | 因村驻地洋湾屯得名。从古地名”羊湾“演变而来,村民居住在山湾里,放牧羊群,故名。洋湾,与”羊湾“同音。…[详细] |
布弄村 | ~202 | 乡中心区 | 因此地住户多来自湖南各地,分布在几条山弄里,故名。…[详细] |
中洞村 | ~203 | 村庄 | 因村位于伟江河中段的田垌,故名。1933年为中洞村,属龙胜县芙蓉乡。1949年属伟江乡。1952年并入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区(县级)第三区布弄乡。1955…[详细] |
里木村 | ~204 | 村庄 | 原称李蒙,因李、蒙两姓最先迁此定居,故名。后以谐音写成里木。…[详细] |
新寨村 | ~205 | 村庄 | 新寨,因当时为新建村寨,故名。1933年属龙胜县马堤乡碧林村。1952年属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区(县级)第三区碧林乡。1955年属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县马堤区…[详细] |
大湾村 | ~206 | 村庄 | 大湾村,因地处大山湾里,故名。1933年称大湾村,属龙胜县马堤乡。1949年属伟江乡。1952年并入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区(县级)第三区崇林乡。1955年…[详细] |
崇林村 | ~207 | 村庄 | 崇林,含义有两说。一说是松林的地方读音,因该村周围多参天松树林,故名;一说因当地聚居的苗族有崇拜树木,敬仰山林的传统,故名。…[详细] |
地名由来:
伟江乡因伟江河流通全境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21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伟江乡人口数量为5700人,位列龙胜县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0位。
2017年12月,伟江乡上榜广西2017年度自治区级生态乡镇名单。
基本介绍:
龙胜县伟江乡地处越城岭南麓湘桂两省交界的八十里大南山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西北部,距县城52公里。伟江乡于1987年从马堤乡分乡后建乡,是龙胜县建乡时间最晚的乡镇之一。总面积170.6平方公里,辖8个村委会,132个村民小组,海拔630米—1480米,是桂林市平均海拔较高的乡镇之一,境内冬暖夏凉,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一个良好的避暑胜地。伟江乡各族人民勤劳智慧,民族风情浓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
伟江乡境内冬暖夏凉,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总面积170.6平方 公里,辖甘甲村、洋湾村、布弄村、中洞村、里木村、新寨村、大湾村、崇林村8个村委会,132个村民小组,总人
文化旅游:
伟江乡布弄苗寨位于乡政府所在地,地处越城岭南麓湘桂两省交界的八十里大南山下,东与马堤乡接壤,南连泗水乡、龙胜镇,西邻乐江乡、平等乡,北接湖南省城步县南山镇、五团镇,交通便利,生态、地理环境优
红军桥,原名顺风桥,位于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伟江乡潘内村伟江河上。原建于清光绪年间,重建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整座桥只有一跨度为30米的弧形拱跨,拱桥根据力学原理用粗圆杉木叠架而成,拱
潘寨风雨桥:该景点距伟江乡政府所在地1公里,潘寨风雨桥是龙胜县现存最古老的拱式结构木桥,全桥没有用一个钉子,非常牢固美观,充分代表了伟江苗族人民的建筑水平。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属马堤乡。
1949年11月,为伟江乡,属东区。
1953年5月,改称布弄乡,属第三区。
1961年5月,为伟江公社。
1963年5月,又改为伟江乡,属马堤区。
1987年,从马堤乡划出建乡。
南山萝卜产自伟江乡1500米海拔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中,其特点是: 园柱形,肉白色,肉质脆嫩清甜、美味可口,可凉拌生食,也可做火锅配料、做汤,是菜谱的好佐料,具有祛痰清喉、利尿止泻的功能。本地用鲜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