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石坑镇 | 隶属:梅县区 |
区划代码:441421105 | 代码前6位:441421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粤M |
长途区号:0753 | 邮政编码:514000 |
辖区面积:约86.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23万人 |
人口密度:14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7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转水潭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转水潭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蓝坑村 | ~200 | 村庄 | 因蓝姓为该地开基祖,同时,这一带山坑特别多,故名。…[详细] |
七朱村 | ~201 | 村庄 | 七朱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马径村 | ~202 | 村庄 | 因为该村水口有座山叫“马子栋”,村内有一穴温姓的老祖坟叫“白马献蹄”,故名。…[详细] |
琴江村 | ~203 | 村庄 | 该村河坑岗延伸下来的小山岗形如胡琴,原琴江圩背高山上的水圳,像拉胡琴的弦,故名。…[详细] |
澄江村 | ~204 | 镇乡结合区 | 因该村位于澄江河水之开头,故名。1987年称澄江管理区,1999年称澄江村委会,沿用至今。…[详细] |
澄坑村 | ~205 | 镇乡结合区 |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居住过澄和陈两姓,温姓入居后,这俩姓人已迁往别处,后人为纪念这两姓人,故名。…[详细] |
澄中村 | ~206 | 村庄 | 因地处澄坑河中间地带,故名。1987年澄中管理区,1999年称澄中村委会,沿用至今。…[详细] |
澄上村 | ~207 | 村庄 | 原属澄坑村,因地处澄坑河上游,在土地改革时,定名为澄上,故名。…[详细] |
长布村 | ~208 | 村庄 | 长布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寨岭村 | ~209 | 镇乡结合区 | 因村头有三处石礤,即岭村水口大坑径礤,樟树坑电厂背横坑塘野鸭寨石礤,礤杨径石礤,故名。…[详细] |
寨梅村 | ~210 | 镇乡结合区 | 原属礤下村一部分,因该村有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祖居“梅魁第”,故名。…[详细] |
岭村村 | ~211 | 村庄 | 地处铁山嶂下,因原礤岭十二寨的山背有一个村庄,称为岭背村,新中国后简称为岭村,故名。…[详细] |
杨化村 | ~212 | 村庄 | 由杨坑村、化龙村合并,故名。1987年称杨化管理区,1999年称杨化村委会,沿用至今。…[详细] |
龙塘村 | ~213 | 村庄 | 因村中大岗顶的山形像龙,相有龙头、龙身、龙尾的山形,故名。…[详细] |
龙中村 | ~214 | 村庄 | 原龙头村分为龙塘、龙中、龙凤、龙径4个村行政村,龙中村属原龙头村的中段,故名。…[详细] |
龙凤村 | ~215 | 村庄 | “龙”即为纪念龙颈寨下;“凤”即语意着龙凤呈祥的美好愿望,故名。…[详细] |
龙径村 | ~216 | 村庄 | 原龙头村分为龙塘、龙中、龙凤、龙径4个村行政村,龙径村属原龙头村的尾段,故名。…[详细] |
地名由来:
因此地每隔2.5~3.5千米有一石祭,重重叠叠,石坑之名由此而来。
荣誉排行:
2021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石坑镇人口数量为1.23万人,位列梅县区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4位。
2020年2月,石坑镇被授予2019年度广东省卫生镇(县城)荣誉称号。
基本介绍:
石坑镇位于梅县西北部,毗邻本县的梅西、大坪、瑶上和兴宁的石马、龙北、黄陂、黄槐等7个镇,距梅城45公里,镜内周高中低,多为丘陵,辖区面积86.6平方公里,现有17个村1个居委会,总户数4700户,总人口2.48万人。全镇有山地10万亩,耕地1.27万亩,其中水旱田1万亩。
石坑是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的祖籍,地灵人杰,物产富饶。
农产品除稻谷外,主要有金柚、柑橙、李、柿、茶(食茶、油茶)、木署、姜等,其中“两茶一柿”为传统特产,石坑单丛茶1996年荣获“广东省名茶”称号,1997年又获北京博览会金奖。
乡镇企业产品除矿石外主要有酒类,塑料制品等。石坑米酒以其醇香浓郁获
历史沿革:
明代,石坑镇属程乡县(今梅县)石阮都。
清康熙年间建制时,称祭下堡,后改石坑堡。
民国二十年(1931年),改设祭下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梅西区。
1956年,从梅西分出,建立石坑乡。
1958年,并入梅西人民公社,后分出设立石坑人民公社。
1983年11月,撤社建区。
1987年,改称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