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禾驮镇 | 隶属:岷县 |
区划代码:621126113 | 代码前6位:621126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甘J |
长途区号:0932 | 邮政编码:743000 |
辖区面积:约26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8万人 |
人口密度:6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8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卓洛村 | ~201 | 村庄 | 卓洛一词源于藏语,意为“平川里的松树”,卓洛村所在地原地处与漳县交界的林区,林区的植被主要以松树为主,又与酸刺坡和寨上相比较而言,处于下游,地势比较平…[详细] |
曙光村 | ~202 | 村庄 | 曙光村最早居住藏族游牧名族,曙光意为前景光明充满希望的村庄。…[详细] |
随固村 | ~203 | 村庄 | 随固最早居住藏族游牧名族,随固有藏语音译之意,其具体含义已无从考证。…[详细] |
安家山村 | ~204 | 村庄 | 据传以安氏人最早居住而得名安家村。1983年设安家山村委会,属禾驮乡人民政府沿用至今。…[详细] |
拉路村 | ~205 | 村庄 | 以该村原为藏区,藏语意义为山上的平地,发音为“拉路村”。…[详细] |
立哈村 | ~206 | 村庄 | 立哈村最早居住藏族游牧名族,立哈有藏语音译之意,其具体含义已无从考证。…[详细] |
石门村 | ~207 | 村庄 | 在地属于河谷地带,出口处有两座石山相互对应,以而得名石门。…[详细] |
哈地哈村 | ~208 | 村庄 | 以居民委员会所在地曾是藏族人民聚集地,哈地哈是藏语,意思是人烟稀少,后藏族人南迁,留得此名哈地哈,沿用至今。…[详细] |
山沟村 | ~209 | 村庄 | 以此处山大沟深,有三条大沟,村民沿沟落居山沟。…[详细] |
乔家沟村 | ~210 | 村庄 | 以此处山大沟深,村民沿沟落居,大部分村民姓乔,故名。…[详细] |
禾驮村 | ~211 | 镇中心区 | 此地属于河谷地带,“禾驮”系藏语地名,原意为“山沟里的村庄”,以而得名禾驮。…[详细] |
义仁沟村 | ~212 | 村庄 | 群众团结互助,尊老爱幼,青年见义勇为,老人宽厚仁慈,以而得名义仁沟。…[详细] |
石家台村 | ~213 | 村庄 | 以属于河谷地带,原意为原先居住在村里的人大都姓石,居住的地方在一个一个的台阶上,以而得名石家台。…[详细] |
牛沟村 | ~214 | 村庄 | 以居民委员会所在地属于河谷地带,以发洪水时冲出来的石头跟牛一样大,以而得名牛沟。…[详细] |
后家山村 | ~215 | 村庄 | 以后姓居民居住于此山梁,故得此名。于1983年设后家山村委会,2004年与禾驮村合并为禾驮村,又于2014年8月份命名后家山村沿用至今。…[详细] |
甘滩村 | ~216 | 村庄 | 以居民委员会所在地属于河谷地带,顺河流坐落早先叫甘滩庄后改名甘滩村。…[详细] |
寨上村 | ~217 | 村庄 | 原属山区,地处高原山区,属于卓洛上面,故而得名寨上村。…[详细] |
酸刺坡村 | ~218 | 村庄 | 以居民委员会所在地原属林区,周围植被以酸刺(沙棘)为主,故而得名酸刺坡。…[详细] |
地名由来:
禾驮镇因政府所在地禾驮村而得名。“禾驮”系藏语地名,原意为“山沟里的村庄”。
荣誉排行:
2023年2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禾驮镇为2022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基本介绍:
岷县辖乡。1949年后设禾驮乡,1958年改为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25公里。面积266平方公里,人口1.8万。茶(埠)马(坞)公路过境。辖禾驮、山沟、甘滩、拉路、安家山、义仁沟、曙光、随固、立哈、石门、哈地哈、牛沟、酸剌坡、卓落、寨上、新台、石家台、后家山、乔家沟19个村委会。地处高山区,纳纳河横穿乡境中部。石门村盛产石材,有石灰岩矿山。农业主产小麦、青稞、蚕豆、油菜,盛产当归。养蜂业发达。
历史沿革:
解放后属梅川区,合作化时辖区内普遍建立初级社,1957年建立高级社,1958年成立随固、禾驮两个人民公社,1965年合并为禾驮公社,1982年12月更名为禾驮乡,2017年改名为禾驮镇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