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甘肃省 > 陇南市 > 武都区 > 隆兴镇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隆兴镇

[移动版]
地名:隆兴镇隶属武都区
区划代码:621202122代码前6位:621202
行政区域:甘肃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甘K
长途区号:0939 邮政编码:746000
辖区面积:约144.7平方公里人口数量:1.1万人
人口密度:76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9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苜蓿榃村~200村庄
古时有五个大水池叫五池榃,后以周围长满了苜蓿,故起名苜蓿榃。…[详细]
集昌坝村~201村庄
以境内河谷开过集市而得名集昌坝。旧属后宋里,土改时属杨坝区包裕乡集昌坝行政村,合作化时组建强华第二社,1956年转为强华第二高级社,公社化时为隆兴公社…[详细]
符家湾村~202村庄
早期符姓群众集中居住在山湾里,故名。旧属后宋里,土改时属杨坝区包峪乡,1955年属集昌乡,合作化时组建符家湾等三个村初级社,后与水子坪合并为“强华”第…[详细]
王家坝村~203乡中心区
因此地村民多姓王,而又居住在山坝上,故而命名王家坝村。…[详细]
叶家坝村~204乡中心区
因此地村民多姓叶,而又居住在隆兴河坝,故而命名叶家坝村。…[详细]
谈家坝村~205乡中心区
谈家坝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详细]
倒流水村~206村庄
因境内溪水弯曲回流,流向与其他溪水流向相反故名倒流水。…[详细]
木林沟村~207村庄
因沟里林木生长茂盛,故而得名。旧属后宋里,1950年建政时期属于杨坝区隆兴乡第二行政村,合作化组建木林沟初级社,后与叶家坝、谈坝等合并为强华第一高级社…[详细]
杨家沟村~209村庄
因此地村民多姓杨,而又居住在山沟,故而命名为杨家沟村。…[详细]
四方里村~210村庄
四方里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八房坪村~211村庄
据传以前此处有兄弟八人,后分家以房份得名。…[详细]
前岭村~212村庄
前岭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包峪寺村~213村庄
因此村落建有建筑物寺院而得名。旧属后宋里,土改时期属杨坝区包峪寺行政村,合作化时组建包峪寺等三个初级社,后转为三个高级社,公社化后属于隆兴公社包峪管理…[详细]
化马坪村~215村庄
化马坪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化马湾里村~216村庄
境内古有“显灵寺”,人们常去寺院上香焚纸,俗称“化马”,地处山湾,故称化马湾里。…[详细]
对河子村~217村庄
该村处有两条小河到蛇崖村就汇到了一起,形成人字形状态,故起名为对河子。…[详细]
蛇崖寺村~218村庄
相传古时有大蛇穿入山崖,后人建有蛇崖寺,故名。…[详细]
马家沟村~219村庄
清代末期为避免“‘回民起义‘’从天水瓦窑坡搬来马姓弟兄3人居于此地,故起名为马家沟。…[详细]
玉家村~220村庄
玉家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地名由来:

隆兴镇因纪念宋代名将宗泽,在状若卧龙的小山岗上建龙兴寺,其地称作龙兴,后为表示兴隆之意改为隆兴,由此得名。

宗泽(1060~1128) 中国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汝霖,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刚直豪爽,沉毅知兵。进士出身,历任县、州文官,颇有政绩。宋金战争爆发后,奉命知磁州(今河北磁县)兼河北义军都总管。靖康元年(1126) 闰十一月,金军包…… 宗泽详细信息++

基本介绍:

武都县辖乡。1950年设隆兴乡,1958年改为公社,1983年复设乡。位于县境东北部,隆兴河上源,距县城53公里。面积144.7平方公里,人口1.1万。有公路接略(阳)武(都)公路。辖叶家坝、王坝里、集昌坝、符家湾、前岭里、八方坪、四房里、包峪寺、白路窑、木林沟、倒流水、化马坪套、化马湾里、蛇崖寺、下马家沟、对河子、苜蓿榃、余家村、谈坝、牛家庄、杨家沟、黑崖山2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马铃薯、洋麦,盛产油菜子、当归、红芪等。

历史沿革:

清时,为宋川里。

民国元年(1912年),为后宋里。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为后宋乡。

1950年7月,建为包峪、龙兴、蛇崖乡,属杨坝区。

1953年7月,增设集昌乡、秦河乡。

1955年6月,设叶坝区,龙兴乡改为叶坝乡,集昌乡分别并入叶坝、包峪乡。

1957年7月,包峪、叶坝和蛇崖乡的部分并入龙兴乡,属杨坝区。

1958年7月,秦河乡并入龙兴乡;同年10月,组建龙兴公社;同年11月,改为隆兴公社,龙坝公

+查看详细隆兴镇历史沿革>>


还有4个地名与隆兴镇同名:

以下地名与隆兴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