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中寨镇 | 隶属:文县 |
区划代码:621222103 | 代码前6位:621222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甘K |
长途区号:0939 | 邮政编码:746000 |
下辖地区:20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中寨一村 | ~200 | 镇中心区 | 中寨原名哈里铺,在洪武年间,在镇压羌族时期,由于地域开阔因此建立了训兵场所,所以称为军寨,后由于地理位置处于中心位置而改为中寨。1990年由于村子大难…[详细] |
中寨二村 | ~201 | 镇中心区 | 中寨原名哈里铺,在洪武年间,在镇压羌族时期,由于地域开阔因此建立了训兵场所,所以称为军寨,后由于地理位置处于中心位置而改为中寨。1990年由于村子大难…[详细] |
中寨三村 | ~202 | 镇中心区 | 中寨原名哈里铺,在洪武年间,在镇压羌族时期,由于地域开阔因此建立了训兵场所,所以称为军寨,后由于地理位置处于中心位置而改为中寨。1990年由于村子大难…[详细] |
峡沟村 | ~203 | 村庄 | 民国之前因植被茂盛,山青水秀,故名。1958年12月成立中寨公社,为中寨公社峡沟大队。1961年公社划小,仍为中寨公社峡沟大队。1983年10月中寨公…[详细] |
杨志山村 | ~204 | 村庄 | 杨志山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桑元村 | ~205 | 村庄 | 在逐渐发展演变中,桑园村简写为了桑元村。因古时候此地的桑树林园而得名。…[详细] |
大海村 | ~206 | 村庄 | 原来此地有一个出水口,而且有时会有鱼流出,被称为海眼,故名。…[详细] |
松坪村 | ~207 | 村庄 | 明朝中期属少数民族为居住,名叫瓦房架梁柱,后来搬迁至上游,由于松树多,故称为松坪。…[详细] |
兴隆村 | ~208 | 村庄 | 最早名为多加里,明代羌人迁走后更名为镇羌寨[(清康熙四十一年)江景瑞主修、陈英等点校:《文县志·建制志·墩寨》:“镇羌寨极冲边土城一座,设在险地,在县…[详细] |
墩尚村 | ~209 | 村庄 | 明朝年间在镇压羌族时曾在此驻兵屯守,并建烽火台,以土墩为名,沿袭至今。故名墩尚。…[详细] |
哈西沟村 | ~210 | 村庄 | 最早是羌族居住地,后来由于战争被汉族占领,羌族被赶进深山中,汉族人为了防范羌族,在此设了关卡,故名。…[详细] |
新寨村 | ~211 | 村庄 | 以中寨之后建立的新寨为名。明清时期为西南乡之一的新寨乡。民国元年(1912)沿用清代乡制,为新寨乡辖。民国24年(1935)实行保甲制,全县编为106…[详细] |
通屯沟村 | ~212 | 村庄 | 明朝中期,和羌族战争在此地屯粮,所以起名为同屯沟,后更名为通屯沟。…[详细] |
黄土地村 | ~213 | 村庄 | 该地方都是黄土土质而得名。1949年文县解放,1951年全县调整为6区46乡,属石坊区辖。1953年6月全县调整为9区70乡,属中寨区新农乡。1956…[详细] |
麦家沟村 | ~214 | 村庄 | 此地盛产小麦,而且这地方的人都习惯把麦子称个架子晾晒,所以得名麦架沟。…[详细] |
花庄坝村 | ~215 | 村庄 | 最早称为龙头山,以山势形状而命名,后更名为英雄山,1985年由于山体滑坡居民搬迁至花庄坝,2005年9月更名为花庄坝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马营村 | ~216 | 村庄 | 据《文县地名资料汇编》记载,古时藏、羌族交战,藏族马队在此安营扎寨,故名。…[详细] |
武胜上村 | ~217 | 村庄 | 分村时因位于武胜沟上游,故名。1949年文县解放,1951年全县调整为6区46乡,属石坊区马营乡辖。1953年6月全县调整为9区70乡,属中寨区马营乡…[详细] |
武胜下村 | ~218 | 村庄 | 分村时因位于武胜沟下游,故名。1949年文县解放,1951年全县调整为6区46乡,属石坊区马营乡辖。1953年6月全县调整为9区70乡,属中寨区马营乡…[详细] |
梨树坝村 | ~219 | 村庄 | 明朝时期,五品将军叶绍礼为镇压羌族部落在此屯兵,后来定居于此,原来此地河坝盛长梨树,故名。…[详细] |
地名由来:
历史上称中寨为“安昌古郡”。明朝中叶以前,中寨镇各村为羌人居住之地,叫沙家里。明军为了便于征剿和防御,在文县扎下四个大寨,中寨为其一,从此沙家里更名为中寨。
基本介绍:
中寨镇,是仅次于桥头乡的全县第二人口大乡,也是200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超千元的四个乡之一。位于文县西北部,中路河上游。东接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南邻马营乡,西和四川省九寨沟县接壤,北靠舟曲县博峪乡,南北长20公里,东西宽17公里,地域面积292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37%。乡政府驻地中寨村, 距县城45公里,海拔1380米。
全乡辖16个行政村(中寨一村、二村、三村、阳志山、峡沟、桑元、大海、松坪、新农、英雄山、墩上、哈西沟、新寨、通屯沟、黄土子、麦架沟),60个合作社,27个自然村,3637户, 16512人(其中藏族1150人)。耕地面积27995亩,其中水浇地9798亩,旱地18
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境内曾设马营乡、武胜乡、中寨乡、镇羌寨乡等。
民国元年(1912年),境内曾设武胜乡、马营乡、梨树乡、中寨乡、桑园乡、大海乡、镇羌乡、哈西乡、通屯乡等。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设第四区署于中寨。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区署裁撤,设中路乡。
1949年12月8日,中寨解放,设中寨区。
1958年月,设中寨公社。
1961年8月公社划小,境内设马营、中寨、新寨3公社。
1983年11月,改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