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口头坝乡 | 隶属:文县 |
区划代码:621222211 | 代码前6位:621222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甘K |
长途区号:0939 | 邮政编码:746000 |
辖区面积:约217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5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畦子坝村 | ~200 | 村庄 | 畦次坝村位于口头坝乡白龙江坝地带,位于河口,2013年7月由于苗家坝水电站蓄水搬迁至现居地河口,用原名畦次坝村。…[详细] |
上西山村 | ~201 | 村庄 | 上西山村位于口头坝乡西山高半山地带,海拔1600,光照充足,土地肥沃,原与下西山村共为西山大队一部分,后分为上、下西山,因海拔较下西山更高,故称为上西…[详细] |
西山村 | ~202 | 村庄 | 西山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杨山村 | ~203 | 村庄 | 杨山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苍元山村 | ~204 | 村庄 | 苍元山村位于口头坝乡长南片高半山区。据村内人代代口述,曾有一批藏族同胞,因为某些原因集体迁徙途经这里,看此处地势平坦,适合安营休整。于是在此处扎营休整…[详细] |
长丰村 | ~205 | 村庄 | 长丰村位于口头坝乡长丰沟中段河坝地带,水力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经过群众集体修水渠,整土地,即便灾荒之年,这里的农作物也可以五谷丰登,后群众为祈愿这里的…[详细] |
寺坝村 | ~206 | 村庄 | 寺坝村位于口头坝乡长丰沟中段河坝地带,水力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经过群众集体修水渠,整土地,即便灾荒之年,这里的农作物也可以五谷丰登,后群众为祈愿这里的…[详细] |
柳家村 | ~207 | 村庄 | 因村内有个社叫柳家山,所以命名柳家村。1949年文县解放,1951年全县调整为6区46乡,属临江区长南乡辖。1953年6月全县调整为9区70乡,属临江…[详细] |
口头坝村 | ~208 | 乡中心区 | 口头坝村位于口头坝乡白龙江畔,水力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历史上因掘出一“狗头金”而得名,逐称狗头坝,后经过历史变迁,谐音演变为“口头坝”。…[详细] |
冯坪村 | ~209 | 村庄 | 自清代以来,在冯坪子有大约70多户人家,因大部分姓冯,故称冯坪子。…[详细] |
坪上村 | ~210 | 村庄 | 坪上村位于口头坝长北片山区,海拔较高,整体地势陡峭。村落居住地坪上社,在山腰隆起的梁面上,地势平缓,故因此命名“坪上村”。…[详细] |
成家山村 | ~211 | 村庄 | 成家山村因居民长期居住于半山之上,村民大部分都姓“成”,由此得名成家山。…[详细] |
高家山村 | ~212 | 村庄 | 高家山村以高家山社作为最大的村社命名,由于地势海拔处于口头坝高山地带而命名。…[详细] |
柏林村 | ~213 | 村庄 | 柏林村位于口头坝乡长北片高半山区,由于村内有一颗古柏树,故将村命名为柏林村。…[详细] |
豆家湾村 | ~214 | 村庄 | 豆家湾村位于口头坝乡长北片高山区,水力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常年温差很大,农作物盛产丰富,尤其豆类作物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丰富,文化大革命时期每家每户以…[详细] |
地名由来:
一说因长坪沟口曾挖出一“狗头金”而得名“狗头坝”;二说因口头坝村背后山头形似狗头,谐音得名“口头坝”。
基本介绍:
口头坝乡,位于文县东部,白龙江下游。东邻武都县武库、草河乡,南连玉垒、横丹乡,西与尚德乡相接,北和尖山乡接壤。东西长24.5公里,南北宽14公里,面积21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3%。乡政府驻地口头坝村,距县城100公里,海拔700米。
全乡辖15个行政村(口头坝、下西山、上西山、阳山、苍园山、长丰、冉寺坝、坪上、成家山、柏林、高家山、豆家湾、畦次坝、柳家、坟坪子),68个合作社,76个自然村。冯坪子村为碧口库区移民村,有移民户35户, 135人。全乡共有1929户, 7845人,劳动力3325个。耕地面积13759亩,其中水田151亩,水浇地2554亩,旱地13608亩,梯田10
历史沿革:
1949年12月,属临江区,设长北、长南2乡。
1953年5月,属临江区,设长北、长南、杜家3乡。
1955年6月,3乡合并为长南乡。
1958年4月,长南乡改为口头坝公社。
1983年11月,口头坝公社改为口头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