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安远镇 | 隶属:天祝藏族自治县 |
区划代码:620623102 | 代码前6位:620623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甘H |
长途区号:0935 | 邮政编码:733000 |
辖区面积:约20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1万人 |
人口密度:5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3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安远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安远”含安抚边远之意,由安远镇管辖,故名。…[详细] |
大泉头村 | ~200 | 村庄 | 因区域内有大泉头居民点而得名。""大泉头‘’因山间有较大的泉。…[详细] |
安远村 | ~201 | 镇乡结合区 | 因区域内有安远居民点而得名。“安远”明设驿站,清设安远堡。含安抚边远之意。…[详细] |
直沟村 | ~202 | 村庄 | 因区域内有直沟居民点而得名。“直沟”较直的山沟。…[详细] |
柳树沟村 | ~203 | 村庄 | 因区域内有柳树沟居民点而得名。“柳树沟”生长大片柳树林的山沟。…[详细] |
南泥湾村 | ~204 | 村庄 | 因区域内有南泥湾居民点而得名。“南泥湾”意为烂泥、沼泽之意,原为烂泥湾后改称南泥湾。…[详细] |
兰泉村 | ~205 | 村庄 | 因区域内有兰泉居民点而得名。“兰泉”以前此地山泉较多,命名为乱泉,1953年兰新铁路修通后更名为兰泉。…[详细] |
乌鞘岭村 | ~206 | 村庄 | 因区域内有乌鞘岭山脉而得名。“乌鞘岭”东晋时称洪池岭,明代称分水岭,清代称乌鞘岭,民国时称乌沙岭,1945年以后通称乌鞘岭。据说“乌鞘”为突厥语和尚的…[详细] |
野狐湾村 | ~207 | 村庄 | 因区域内有野狐湾居民点而得名。“野狐湾”(狐狸,当地俗称野狐。)有野狐狸的山湾。…[详细] |
极乐村 | ~208 | 村庄 | 因区域内有藏传佛教寺院极乐寺而得名。“极乐寺”原称“达万寺”,“达万”为蒙古语“盆地”之意,藏语称“嘉尔多贡曲科尔达吉琅”,意为嘉尔多寺法轮兴旺洲。嘉…[详细] |
马家台村 | ~209 | 村庄 | 因区域内有马家台居民点而得名。“马家台”因原有马姓人开的磨坊,原名为马家磨,1980年后更名为马家台。…[详细] |
黑河滩村 | ~210 | 村庄 | 因区域内有黑河滩居民点而得名。“黑河滩”地处黑河的滩坝。…[详细] |
白塔村 | ~211 | 村庄 | 因区域内有藏传佛教寺院白土坡寺而得名。“白土坡寺”因该寺所在地土壤呈灰白色故名白土坡寺。也因寺院建在俄措部落境内,也称俄措寺,藏语称珠苏贡扎西曲林,意…[详细] |
河底村 | ~212 | 村庄 | 因区域内有河底居民点而得名。“河底”因位于黑河最低处。…[详细] |
地名由来:
安远镇因古驿站安远驿而得名。藏语称嘉多草洼。
荣誉排行:
2021年12月,甘肃省爱卫会命名安远镇为2021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基本介绍:
天祝藏族自治县辖镇。1952年设安远乡,1957年改镇,1988年前曾为县府驻地。汉代军事重镇,明代设驿站,清初设安远守备,乾隆2年改为都司。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44公里。面积206平方公里,人口1.1万,其中藏族占31%。兰新铁路、312国道过境。辖安远街居委会和安远、直沟、柳树沟、极乐、野狐湾、大泉头、南泥湾、马家台、暖泉、乌鞘岭、白塔、河底1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涉及皮毛加工、食品饮料、交通运输等行业。农业主产小麦、青稞、豌豆、马铃薯、油菜子。畜养高山细毛羊、牦牛。境内有汉、明古长城和城堡遗址,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元代,境域为西凉府所辖。
明正统三年(1438年),为古浪守御千户所辖。
清时,由凉州卫管辖,后由古浪县管辖。
1950年5月,为天祝自治区三乡安远村。
1951年12月,设安远乡。
1957年8月,撤乡设立安远镇。
1958年12月,成立永丰公社。
1961年12月,分为安远、白塔、青河、抓喜秀龙4公社。
1966年2月,安远、白塔、青河、抓喜秀龙4公社合并为乌鞘岭公社。
1985年8月,乌鞘岭公社改为安远镇。
白牦牛生长在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因只有天祝独有,故命名为“天祝白牦牛”,其生长海拔3000多米的严寒地区,是我国稀贵地方类群,此蓄种适应于高寒缺氧、气压地的生态环境中。能充分利用其他家蓄难以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