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中梁镇 | 隶属:秦州区 |
区划代码:620502110 | 代码前6位:620502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甘E |
长途区号:0938 | 邮政编码:741000 |
辖区面积:约86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8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金李社区 | ~001 | 城乡结合区 | 金李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详细] |
杨家山社区 | ~002 | 城乡结合区 | 杨家山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详细] |
龙凤社区 | ~003 | 城乡结合区 | 龙凤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详细] |
三湾社区 | ~004 | 主城区 | 三湾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详细] |
红卫村 | ~201 | 村庄 | 曾有2个红卫兵1966年受到毛主席接见,所以命名为红卫村民委员会。…[详细] |
赵家河村 | ~202 | 村庄 | 因以赵姓人氏聚居,且地处河边,故名。…[详细] |
唐家河村 | ~203 | 村庄 | 因该以唐姓人氏聚居,且地处河边,故名。民国时期,实行保甲制。1949年后属天水县第一区罗玉乡管辖;1958年公社化后,唐家河村改为唐家河大队,属吕二沟…[详细] |
李家庄村 | ~204 | 村庄 | 因以李姓人氏聚居,故名。民国时期,实行保甲制;1949年后称李家庄村,属天水县第一区罗玉乡管辖;1958年公社化后,李家庄村改为李家庄大队,属吕二沟公…[详细] |
马家庄村 | ~205 | 村庄 | 因以马姓人氏聚居,故名。民国时期,实行保甲制。1949年后称马家庄,属天水县第一区罗玉乡管辖;1958年公社化后,改为马家庄大队,属吕二沟公社管辖;1…[详细] |
刘家河村 | ~206 | 村庄 | 因以刘姓人氏聚居,且地处河边,故名。民国时期,实行保甲制。1949年后称刘家河,属天水县第一区罗玉乡管辖;1958年公社化后,刘家河村改为刘家河大队,…[详细] |
何家庙村 | ~207 | 村庄 | 因以何姓人氏聚居,故名。民国时期,实行保甲制。1949年后属天水县第一区罗玉乡管辖;1958年至1961属吕二沟公社管辖;1983年公社改乡后,何家庙…[详细] |
马窑村 | ~208 | 村庄 | 马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向阳村 | ~212 | 村庄 | 因村落位于山之南,阳光充足,寓意村民生活蒸蒸日上,故名。…[详细] |
马周村 | ~213 | 村庄 | 因以马姓,周姓人氏聚居,故名。民国时期,实行保甲制。1949年后属天水县第一区罗玉乡管辖;1958年公社化后,改为马周村大队,属吕二沟公社管辖;198…[详细] |
茹家湾村 | ~214 | 村庄 | 因以茹姓人氏聚居,且地处山湾,故名。1949年后称茹家湾村;1958年公社化后,茹家湾村茹家湾大队,属吕二沟公社管辖;1983年公社改乡后,茹家湾大队…[详细] |
麦王山村 | ~215 | 村庄 | 因以麦姓,王姓人氏聚居,故名。民国时期,实行保甲制。1949年后属天水县第一区罗玉乡管辖;1958年公社化后,改为麦王山大队,属吕二沟公社管辖;198…[详细] |
草胡村 | ~216 | 村庄 | 因当地草胡(也称梭梭草)特别多,当地人称之为草胡子,后人便以草胡为村名。…[详细] |
座崖村 | ~217 | 村庄 | 因内有一座地势险峻,高耸入云的山崖,故名。…[详细] |
地名由来:
因位于藉河与罗玉河中间山梁而得名。
基本介绍:
中梁乡位于秦州区北部,东接玉泉镇,南邻太京镇,西与北道区凤凰乡接壤,北与北道区渭南乡毗邻,距秦城区11公里。境内从东到西逐渐平缓。最高海拔1806米,最低海拔1272米,年最高气温32.6℃,最低气温-20.5℃,年无霜期169天,年平均降雨量531.8毫米。省道定天公路横穿境内20公里,交通便利。罗玉河从凤凰山发源流经境内。
全乡总面积8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46400亩,森林面积11200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洋芋、荞麦等,经济作物有胡麻、油菜、葵花、苹果等。建筑、装璜、劳务输入在本乡经济中占一定比重。
中梁,因位于藉河和罗玉沟河中间的山梁上,故名为中梁。乡
历史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后,分属而立镇、马兰乡。
1949年8月,归天水县第一区(玉泉区)罗玉乡管辖。
1961年,设立中梁公社。
1968年,罗玉公社并入。
1971年12月,划归天水市。
1978年6月,划归天水县。
1983年,改为中梁乡。
1985年,划归秦城区。
2005年1月,归秦州区管辖。
2015年,撤乡设镇。